解析劉憲華的成名史:用"認同感"來培養興趣,能形成興趣驅動力

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有一期邀請了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而在節目安排中,常駐嘉賓劉憲華與呂思清合奏了一曲《梁祝》,當場收穫了一名粉絲Angelababy。

Angelababy表示以後想讓自己的寶寶以後也學鋼琴,便問劉憲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的小提琴。

劉憲華回答說自己從三歲便開始學習了。

然後Angelababy問了很多人都想問的一個問題:"你學鋼琴是父母逼著學的還是自己願意學的?"


解析劉憲華的成名史:用

劉憲華也坦言回答:"其實是父母逼著學的,而且由於鋼琴比較難學,所以期間有一段時間很牴觸,但是,因為12歲時參加了一場比賽,讓我收穫了掌聲,我發現自己是被認同和喜歡的,所以才真正愛上了鋼琴,開始全身心投入到練習當中。"

而通過欣賞劉憲華越來越多的精彩表演,讓人們折服於他在音樂上的造詣,那種神采飛揚的自信,拿到樂器便可以手到拈來的演奏出優美的旋律,讓人們讚歎的同時也忍不住羨慕。

而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越來越富裕,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希望自家小孩也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但是理想雖然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過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很多家長都面臨著孩子在特長培養上沒有興趣的窘況。

其實,只要給予孩子"認同感",就可以很順利的解決這一問題。

一:認同感的重要性

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曾說:"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讚美。"

每個人都有著被認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被滿足,人就會充滿動力和希望。


解析劉憲華的成名史:用

而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髮展階段,從懵懂無知到主動探索中這世界,所有的技能都是從零開始,這需要他們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而自主學習雖然是人的潛在本能,但是卻也可能會成為一種反向的阻礙。

人嚮往著自由且無拘無束,孩子的邊界意識薄弱,他們更喜歡的是放飛自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面對被要求做的事情,總是會產生一種反抗心理。

人總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感興趣的事情上更加的得心應手,這是一種內心驅動力產生的作用,在興趣基礎上可以達到一種精神上的高度集中,另外思維活動也更加清晰,形成自我規劃。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容易就可以猜透,因為他們喜形於色,比較容易直接將自己的意圖或者情緒表達出來,家長們往往都可以很清楚的摸清動向。

而認同感其實就是誇讚和肯定,小孩子大多都會有表現慾望,他們會急於證明自己的成長,會產生情感上的需求,其中就包括被認同時所產生的滿足感。

這種內心上的滿足會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家長在此基礎上給予正確引導,就可以很順利的培養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興趣。

解析劉憲華的成名史:用

二:認同感會發揮什麼作用?

1.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心理學認為:"外部強化可激發人的外在動機行為,而來自外界的認可便可以激發孩子正確的外在動機。當我們對孩子的某種行為、某種做法進行正面評價和正面反饋時,就能激發、強化孩子對該行為的認同,當以後碰到相似的情境時,便能喚醒孩子腦海中的記憶,他會知道怎麼去做、如何做才能做好,並開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態勢。"

通俗易懂的來說就是,當家長對孩子所做出的行為表示肯定的時候,孩子就會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亦或者是為了再次得到肯定,從而會堅持採取這一行為方式,也正是因為如此,會幫助孩子形成潛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產生內心驅動力

年紀越小,心越不定,這是很多家長面對的問題,孩子在"堅持"二字上總是不能有卓越的表現,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其實總結來說就是沒有一個興趣點為支撐。

而家長在這個問題上所選擇的強迫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如試著多給孩子一些"甜頭",對孩子進行誇獎和肯定,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從而達到自信心上的激增。

小孩子容易知難而退,面對失敗更是容易半途而廢,家長對孩子可圈可點的表現進行肯定,當獲得來自外界的認可時,就會湧現出一種積極進取的內心驅動力。


解析劉憲華的成名史:用

3.增加親子間的關係

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他在回憶往事時,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所有的成就都源於母親對我的鼓勵和誇獎。"所以,如果我們學會認同孩子,孩子也會認同我們,雙向強化,使親子關係更加密切。

孩子渴望得到肯定,尤其是身為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對於父母的信賴也會使得誇讚更具有力量,這是支撐孩子幼年時不斷學習進步的源動力。

而家長認可孩子,孩子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克服困難和挑戰,促進好習慣的養成,家長們的目的也達到,這種一箭雙鵰的良性循環,值得家長們去採用和嘗試。

三:如何正確給予孩子"認同感"

他人認同是孩子獲取社會認可的價值,因為受到社會的認可,孩子便會覺得我很重要,從而獲得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

不過誇讚的方式也是有講究的,家長們要注意一下幾點:

1.注重細節上的誇讚

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應該是基於肯定和表揚的,家長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再含糊的對孩子所獲得的結果進行表揚,類似於"你好棒""你做的很好"這樣的語句,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審美疲勞。

而要想孩子得到正向的進步,就要誇讚孩子所表現出的一些優秀細節,要明確的讓孩子知道自己所做出的哪些行為是值得被稱讚的,並且繼續堅持發展。


解析劉憲華的成名史:用

2.誇讚後的總結反思

家長要注意給予孩子認同感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是為了讓孩子對某一行動上產生興趣,是為了孩子能夠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

所以總結經驗很教訓是不容忽視的,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給予孩子誇讚之後,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進行反省,糾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繼續發揚優勢所在,取長補短以優帶劣,才能促進進步和發展,才能獲得更高的成就,才可以讓孩子真正的得到滿足。

3.不誇張的誇讚

有的家長沒有掌握好度,過分的誇大孩子獲得的獎勵,甚至是孩子做出錯誤的行為,也不理智的進行誇讚,這是事實存在的現象,比如一些熊孩子口無遮攔或者行為冒犯,家長卻將此作為有個性和機靈古怪來進行誇讚,這直接導致孩子不良習慣的養成。

對於孩子的誇讚也是要有理有據的,要積極正面的,我們對孩子的誇讚和認同是為了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家長要銘記這一點。


解析劉憲華的成名史:用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