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科技公司正從冠狀病毒爆發中獲得持續提升

最近紅杉資本的一封公開信敲響了冠狀病毒對企業影響的警鐘。很多人贊同紅杉資本的觀點,即"適應性強"的公司是最可能生存的公司。大家都抱著希望,想要把目前這個充滿挑戰的局面變成一個讓自己為持久成功做好準備的機會。

冠狀病毒剛開始流行的初期,政府和企業都採取了很多措施來加以應對,共同遏制這場突發傳染病,這為很多科技公司帶來了暫時性提振。那麼這個變化過程中,又有哪些科技公司能夠得到持續性的提升和發展?為什麼?

B2B正在快速興起

在近期網絡消費業務相對飽和之前,B2B業務的公司在中國很少成為熱門話題。投資公司雲啟資本的分析顯示,現在,冠狀病毒的流行已經意外地將一些慢熱的領域一下子爆火了,從虛擬會議、在線教育、數字醫療、網絡安全、電信、物流到智慧城市。

首先,當人們在家工作時,遠程協作工具顯然有機會。本地工作應用程序(如釘釘、企業微信、今日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推出的"飛書"以及美國的遠程會議系統Zoom)都在這場健康危機中呈指數級增長。雖然一些人認為,這種繁榮被誇大了,一旦企業恢復正常,就會消失,但另一些人則認為,行為的轉變將會持續。

ToB科技公司正從冠狀病毒爆發中獲得持續提升

Zoom在冠狀病毒爆發期間在中國飆升,從1月下旬的第180位躍升至2月下旬的第28位

總部位於香港的MindworksVentures的合夥人Joe Chan表示:"一旦形成新習慣,人們就不願意改變。他認為,病毒的爆發教育了中國大眾遠程工作。"

面對面交流與通過ZOOM兩者各有優劣,取決於社會規範。有些人習慣於認為關係需要通過面對面的會面來建立,但是那些不持這種觀點的人會少些會議。而這場疫情正好為社交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

變化仍然緩慢

企業業務的增長可能不如中國在推動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消費垂直領域的非典疫情中所目睹的那麼明顯。這是因為軟件即服務 (SaaS)、雲計算、健康技術、物流和其他面向企業的服務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無形的。

"與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相比,企業採用新技術的速度較慢,因此冠狀病毒對新一代創新B2B公司的影響不會像非典期間那樣迅速而徹底地出現,"中國增長資本投資副總裁謝國忠表示。

謝國忠進一步表示,此次疫情提供的機會是為一直穩步投資該領域的企業保留的,部分原因是企業服務生命週期較長,需要資本密集型基礎設施。"機會主義者沒有機會,"他總結道。

至於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例如被困在室內的老年人食品配送使用量的上升,其影響可能是短暫的。"疫情給這些應用帶來的唯一好處是讓更多的人嘗試他們的服務。但是他們中有多少人會留下來呢?人們為了擔心在線下市場生病而繼續使用線上服務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企業的優勢在於它有能力解決用戶長期問題,例如,提供可負擔性和便利性,"蛋殼公寓董事長沈博陽建議。

政府的影響

還有一些企業為增強政府職能而量身定製的大數據或人工智能技術也在流行病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一些民營科技企業與地區政府合作,以更好地跟蹤人們的運動,提高對戴口罩人群的面部識別能力,發展無接觸的消費者體驗,以及其他措施。

向政府兜售服務的科技公司對用戶數據使用方式缺乏透明度的批評並不陌生。但是,對民營科技公司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不僅因為政府項目往往提供源源不斷的長期收入,而且某些面向公眾的項目可以被標榜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病毒爆發後,中國各規模的科技公司都趕緊捐款,從捐款到建立工具,讓公眾瞭解情況。

另一方面,政府在應急管理方面也需要私人幫助。正如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羅新在播客《剩餘價值》最近一集中尖銳地指出的,一些最有效和最高效的應對公共衛生危機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民營企業,無論是在線零售商京東還是物流公司順豐都向疫情中心運送救援物資。

話雖如此,羅新認為有跡象表明,一些地方政府集中控制的傾向正在妨礙民營企業的努力。例如,一些政府辦公室試圖從零開始開發危機管理系統,卻忽視由該國科技巨頭提供的一批現成的、經過驗證的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