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線!青藏線!》(之一)

《青藏線,青藏線!》(之一)


《青藏線!青藏線!》(之一)

在路上


昨天,結束了188天的“藏行僧”的日子,開始由青藏線返回內地。20號這一天,拉薩天高雲淡,清晨起來,去布達拉廣場,和聖地布達拉宮告別。然後就在灑滿晨光的時候,我和我的車,行駛上了青藏線。

除了之前走阿里大環線的時候,由納木錯返回拉薩,這一段路是走了一次青藏線的109國道。過了當雄一直往北,每走一步,都是我的第一個腳印。神往已久的青藏線,我終於在這個日子,走上了它的路途。

都說青藏線是一條天路,是一條很難走的路。至少,青藏線在拉薩到那曲第一天的路程當中,它是讓我覺得舒服的,沿途的風光,也是散發著不盡的美麗。除了筆直寬闊的柏油路面,還有兩邊連綿不斷的雪山,陪伴著我走了300多公里的路途。出了拉薩不久,剛剛過了羊八井,第一座巍峨的雪山,遠遠地就出現在我的眼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念青唐古拉峰。念青唐古拉主峰海拔7110多米,他像一個八面威風的武士,威嚴地矗立在青藏高原上。與它山腳下的神湖納木錯,形成了一陽一陰一剛一柔的對比美。如果把念青唐古拉比作一位威武雄健的男兒,那麼波光粼粼的納木錯,就是一位柔情萬種美麗的卓瑪拉。念青唐古拉山脈綿延700多公里,沿著109國道,它會陪伴著人們一直朝前延伸兩三百公里的路程。前兩天,納木錯曾經有一場大雪,到現在據說那厚厚的大雪還在封路著,想去瞻仰聖湖納木錯的人們,暫時可能不能如願了。

翻過念青唐古拉主峰的埡口,繼續往北,接著就是另外一座著名的雪山,海拔6590米的桑丹康桑峰。桑丹康桑峰,雖然不算太高,但是從109國道朝它遠遠的望去,留給人們的神韻,是別有一番風采的。桑丹康桑主峰距離109國道並不算太遠,目測看上去不過幾十公里的樣子,但是在夕陽偏西的時候,陽光灑落在主峰皚皚的白雪上,呈現出燦爛的一派金黃。與念青唐古拉雪山的主峰相比,如果說念青唐古拉雪山的主峰雄渾大氣,那麼桑丹康桑峰,就顯得格外的精緻俊朗。看見它,莫名的讓我想起了隋唐時代的白袍小將羅成。儘管這種比喻有點不太貼切,可是腦袋裡還是想起了那位英勇善戰青春年少的古代英雄。桑丹康桑峰,留給我的印象就是古代的美少年羅成。

青藏線在這一帶,山勢顯得非常的平緩,幾乎看不到像川藏線那樣九曲十八彎的盤山路,如果不是路兩側遠遠近近的雪山對比著,它舒緩的很像內蒙古的大草原,遼闊而平坦。109國道,就是在這樣平坦的高原上,筆直的朝前延伸著。有些路段,你甚至看不到路的盡頭。但是這裡的絕對海拔高度大多都在四千四五百米以上,高原上的風是非常猛烈的,氣溫也很低,只有零上五六度的樣子。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氣候下,常常看到這些藏胞信眾,在馬路的兩側磕頭著等身長頭,朝著遙遠的拉薩方向,虔誠地跪拜行進著。我一直在想,那該是怎樣的一種虔誠,才能夠使人從精神到靈魂,驅使著自己肉體,沿著綿綿不斷的雪山山脈,朝著他們心中的神地,無怨無悔的去朝拜。將心比心,我不行,你恐怕也不行,他也許更不行,但是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藏胞們,祖祖輩輩就是這樣磕著長頭,把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和光陰送走的。

在109國道的路邊上,常常看到那些莫名其妙死去大牲口的屍體。有犛牛,有馬,也有藏羚羊和藏野驢。昨天在路邊上,就看到了一匹死去的老馬,任隨幾隻高原上的野狗,在那裡撕扯著它的屍體。靈魂已經飛昇去了高原上悠悠的白雲,肉體卻留在了青藏高原遼闊的大地上,一段生命靜悄悄的來,又這樣靜悄悄的去了,沒誰知道它的前世是如何,也沒誰知道它的轉世又該是怎樣。只有這些青藏高原上這些無家可歸的野狗,幸福地圍著這匹老馬的屍體,盛宴著它們在這個夕陽歸去時候的豐盛晚餐。我把車停在那馬的屍體邊,在心裡為它默默地進行了祈禱,祈望它那已經飄忽遙遠了的靈魂,能夠獲得永遠的安寧。

這晚上,住在了那曲。據說,那曲是西藏生存環境最惡劣的地區之一,由於這裡海拔絕對高度都在4500到5000米以上,除了蟲草以外,寸草不生。那曲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盛產優質蟲草的地方了。這裡的環境真的是非常惡劣,剛剛到了那曲的時候,把車停穩,還沒等搬行李,就上氣不接下氣的大喘起來。這裡的藏胞走路也是很舒緩的,幾乎是一步三晃,因為連他們也不敢快走,走快了的時候,氧氣就顯得非常的匱乏,身體可能也是吃不消的了。據說,在那曲的野犛牛,走路的時候也不敢亂跑,一旦跑快了,它們的缺氧症狀也非常的明顯,會四個蹄子佇立在那裡,肚子像風箱一樣,一鼓一癟的,大口大口的吞噬著空氣。那曲,就是這樣一個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這裡的自然條件真的是不適合人類的生存,然而那些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的藏胞兄弟們,他們又是該怎樣度過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日日夜夜呢?看來,生命的頑強,遠遠超出了自然界魔鬼一樣的惡劣,或許這裡明媚燦爛的陽光,讓他們的生命,在這裡一代又一代的得以了延續。

高原是偉大的,然而生命的偉大,又遠遠的超越在這高原之上。在這裡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人們去敬仰。

這,就是青藏線,就是青藏高原。

(2018年10月21日記於西藏那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