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便宜還能怎麼辦?如何用媒體思維做好產品價值塑造?

產品,絕不僅僅是原料、價格等一些最低維度的定義。

中國已經生產過剩了,已沒有人的購買理由是缺產品了,顧客需要的不是你的產品,而是買你的不買他的的購買理由,他需要的是理由。

另外,消費升級,顧客的需求升級,人們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需求,而不僅僅是對產品本身的需求,是產品背後的附加值。

這就需要我們能夠給產品塑造出更大的價值,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除了便宜還能怎麼辦?如何用媒體思維做好產品價值塑造?

首先我們先得認識一下產品價值的三個層面:

  1. 物理層面:就是產品的功能、性能、性價比等等
  2. 價值層面:就是解決顧客的痛點、癢點、幸福點,或者叫解決方案
  3. 精神層面:就是帶給顧客的享受、身份、榮耀感等等。

我們在對產品價值進行塑造的時候,一定要往高緯度去塑造,越偏向物理層面,產品的價值越低,越偏向精神層面,產品的價值就越高。

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角度入手來塑造產品的價值呢?

現階段是人的時代,是人格的時代,下面這三個角度是最貼切的:

一、場景化

場景化最核心的目的是引發消費體驗,場景化體驗式消費我們已經叫了很多年,但視頻媒體爆發以後,場景化的效果才真正體現出來。

體驗並不非得到店裡才叫體驗,我們用定位、slogan、視頻等表現出來的也可以是體驗。

除了便宜還能怎麼辦?如何用媒體思維做好產品價值塑造?


這裡我們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小罐茶”

小罐茶抓住了送禮的場景,給顧客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八位大師敬您一杯茶”,多麼好的slogan,多麼好的場景,你送普通茶送的不過是一個產品,裡面裝的是啥還不一定。而小罐茶深度策劃了自己的大師文化,講了一個很有情懷的故事,然後把八位大師的工匠精神和敬意送到了你的手裡,這份附加值、這份榮耀感可不是靠產品本身能帶來的。

二、社交化

社交化的核心目的是引發主動分享和炫耀

社交化如果不夠形象,我們可以分解成5個方面來講,怎麼樣就算有了社交屬性。

除了便宜還能怎麼辦?如何用媒體思維做好產品價值塑造?


1、有談資、有話題性

比如瑞幸的一年半上市,比如江小白的情懷文案,有很多slogan、文案、圖片、視頻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轉發素材。

2、能幫助別人

比如“水滴籌”,這種花錢又少,又能讓用戶覺得自己瞬間變成“救世主”的方案,當然能引發用戶的炫耀。

3、能提升用戶的正面形象

比如“芝麻信用”,一個750分以上的用戶走到哪都會自豪的告訴別人自己的芝麻分750

除了便宜還能怎麼辦?如何用媒體思維做好產品價值塑造?


4、能引發用戶的攀比心

比如“蘋果”,拿個6s的碰到X的都不好意思拿出來。

比如各種“步數”,每天都會炫耀自己走了多少步。

5、帶有社交屬性

我們熟知:菸酒茶等這些本身都是帶有社交屬性的,再比如:腦白金、小罐茶、吃火鍋、VAPE、snake等這些本身沒有社交屬性,但是卻被賦予了社交屬性的產品。

如果說場景最能引發用戶聯想的話,那麼社交化便最能引發用戶分享,而主動分享則是我們成本最低的營銷。

三、服務化

我們說:硬件軟件化、軟件服務化、服務打包化(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生活方式化,生活方式到最後就升維到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除了便宜還能怎麼辦?如何用媒體思維做好產品價值塑造?


我們來舉個例子:“小米電視牌pos機”

小米把電視機不掙錢,賣的是小米的電視操作系統,操作系統也不掙錢,賣的是電視內容的服務,電視內容的服務也大部分不掙錢,因為他把內容打包了,做成了解決方案,內容分為免費內容和付費內容兩大塊,付費內容做了一個年費卡的打包,一年交多錢,一年的付費內容隨便看。

然後,小米把自己的生態都和電視做了一個打通,比如用手機遙控電視,用語音盒子遙控電視,用電視遙控窗簾等等,這樣小米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當你把全家的用品都變成了小米的時候,小米就成了你的一種身份。

小米同時把自己的商城也植入電視,你需要購買產品、耗材,直接通過電視都可以下單。

到最後,小米的電視機就變成了一臺pos機。

總結,不要發明創造生意,而是把全有的生意拆解重組,把原有的產品重新包裝,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新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