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文化中什麼是九星術?

九星術,又稱九宮算。

九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範疇。九宮指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其中,乾、坎、艮、震屬四陽宮,巽、離、坤、兌屬四陰宮,加上中宮共為九宮。

九宮在奇門通甲中代表大地,奇門道甲分為天、地、人、神四盤,四盤之中唯有地盤是不動的,為坐山。漢代徐嶽《術數記遺》記載:“九宮算,五行參數,猶如循環。”北周甄鸞注曰:“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現代數學上講《九宮算圖》,是指簡單的“數陣”。因《九宮算圖》的縱、橫、對角三數之和為十五,又《易經》的九與六、八與七之和為十五,所以,《九宮算圖》與《易經》有關,很可能來自河圖、洛書。

“九宮”運用的地方極為廣泛。漢代時有“九宮佔”、“九宮術”、“九宮算”、用於佔、術、算、醫、緯、建等方面。通過“九宮算”的計量,可以為人們的衣食住行作出指導。

易經文化中什麼是九星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