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還能飛多遠?


奈飛,還能飛多遠?

圖片來源@unsplash

去年大火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又拍番外了,魏瓔珞從一介宮女上位至皇貴妃的黑蓮花路線讓人津津樂道,這次,Netflix也瞄準了這部來自中國清朝的古裝劇,在流媒體平臺裡上線了番外劇,讓全球影迷都能看魏瓔珞之女的愛恨情仇。

Netflix在美國有一個經典暗示,小編在美國唸書時,聽聞美國少男少女們想要發展親密關係時,會含蓄問對方:今晚去我家看Netflix嗎?言下之意大家都懂的。在美國幾乎家家都有netflix賬號,雖然付費會員高達15.99美元/月,但仍有1.5億全球用戶。

Netflix是影視界與流媒體屆的“公敵”。沒有影視公司比它更願意燒錢、更尊重內容原創、更努力擴大海外市場。儘管每年艾美獎競爭日趨白熱化,Netflix還是在口碑與收視上一騎絕塵。《王冠》、《怪奇物語》、《超感獵殺》、《紙牌屋》、《女子監獄》等高端自制美劇,讓美劇圈流傳著一句話:Netflix一出,必是精品!

讓投資者興奮的是,Netflix的股價也堪稱美股史上的神話。二十年來,奈飛股價約飆漲230倍。投資者稱Netflix為奈飛,因為它總是飛得太高。

不過,奈飛卻不“耐飛”。2019年一季度財報剛發佈,Netflix股價就跌了7%。2019年,奈飛累漲24%, 表現不及標普500指數29%的升幅。流媒體市場競爭加劇,總讓奈飛股價忽高忽低,不過Netflix動盪的股價中蘊藏著巨大的逐利機會。


奈飛,還能飛多遠?

圖片數據來自:e投睿eToro

從2014年10月1日,奈飛股價從59美元漲至2020年1月3日的325.9美元,中間奈飛股價曾跌過30%。

文藝青年的逆襲之路

1998年,一位裸辭的文藝中年,38歲的裡德·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在加州聖何塞附近的Los Gatos創辦了Netflix。

“網片兒”,這個簡單粗暴的翻譯體現了Netflix的業務:通過網站租碟。用戶在Netflix網上選擇DVD,郵政快遞上門。

1998年是錄像帶年代,但Netflix壓準了DVD爆發期,迅速成長起來,五年後用戶有了150萬。

文藝青年在自己的網站上建起了海量片庫。在Netflix,用戶能看到免費的50年代史詩鉅作《埃及豔后》,能看到庫布里克、大衛芬奇一系列電影,甚至還能看成龍的香港動作片。

Netflix還上線了用戶打分功能,到2007年底,Netflix積累了20億條用戶打分數據。數據顯示,觀眾口味往往和帶有政治色彩的電影評委們分歧很大。評論界口誅筆伐或者冷落一邊的作品,卻能成為收視爆表的吸金器。

“比如所有人都會為《辛德勒的名單》打五星,但是大多數人寧可看亞當·桑德勒的低俗搞笑片。”裡德·黑斯廷斯總結道。

於是,Netflix積累了一套視頻推薦算法,可以根據用戶觀影記錄、打分推薦進行精準營銷,並以大數據製作出符合絕大對數觀眾喜好的劇集。

2011年,《紙牌屋》第一季便讓Netflix賺得盆滿缽滿。因為Netflix是根據用戶看劇的回放、暫停、收藏、推薦等大數據拍劇的。這開啟了大數據對影視行業的全面滲透。華爾街認為Netflix不僅是一家影視公司,更重要的是一家大數據科技公司。


奈飛,還能飛多遠?

圖片源自:網絡

《紙牌屋》劇照。這是Netflix第一部完全利用大數據對投資回報進行預測而拍的電視劇。

Netflix的護城河還有優質內容。Netflix擁有上萬部影視作品的播出授權,並和各家電視臺簽約在第一時間上線各大熱門電影。這讓HBO、迪士尼+等其他業內對手都難以做到。

Netflix還啃下更難啃的骨頭——自制內容。為了簽下好萊塢最強的影視團隊,Netflix充分開啟燒錢模式。它開創了“一次性預訂整季”模式,一大批頂級美劇編劇排著隊來找Netflix推銷項目。Netflix對外放話:HBO有啥,我就拍啥。憑著財大氣粗的價碼和更人性化的預定條件,Netflix不到10年就超越了HBO。

債務背後的一線生機

對自制劇內容的精益求精,讓Netflix債臺高築。截至2019一季度,Netflix的長期債務超過100億美元。這成為外界攻擊Netflix股價的軟肋。

業內的競爭對手也在虎視眈眈,最大的敵人是HBO和迪士尼。Disney+模式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讓部分Netflix的投資者倒戈。

但創始人裡德·黑斯廷斯仍然樂觀。他預計,Netflix來自海外市場的用戶未來會佔到75%到80%,那時候Netflix體量將接近Facebook。

Netflix首先看上了拉美:這裡市場廣闊,也沒有人喜歡看中國劇、日劇、韓劇,而且區域內語言更統一。2015年,講述美國緝毒局打擊哥倫比亞販毒的《毒梟》出品,受到拉美市場巨大歡迎。

Netflix接下去開發了更多適合海外觀眾的本土劇。隨著葡萄牙語劇《百分之三》、法語劇《馬賽》、日語劇《火花》、英劇《王冠》等的推出,海外市場逐漸成熟。

這些影視舶來品與國產劇也有天壤之別,比如展現韓國宮廷史的《李屍朝鮮》,其血腥、香豔、神秘元素讓觀眾評價,“韓國人拍的宮廷劇像只會談戀愛的傻白甜”。

到了2019年第三季末,Netflix的海外用戶已經增長至整體的62%,儘管付費不算低價,這一用戶數據還在不斷增長。

油盡燈枯還是繼續買入?

彭博社一份研報顯示,Netflix的核心競爭力是自制內容,這有效降低了業務拓展邊際成本。彭博社認為Netflix的用戶體驗將不斷帶來付費收入的高增長。

高盛則發佈了名為“增長並非耀眼,但是依然強勁”的報告,維持買入評級。

奈飛自身測算出它的經營槓桿已經趨好。單個付費用戶平均內容成本 = 流媒體成本支出/付費用戶數量;單個付費用戶平均收入=流媒體業務收入/付費用戶數量。當平均收入的增速超過成本增速時,奈飛現金流就將維持良好態勢,反駁市場對它現金流將“油盡燈枯”的預言。

不看好Netflix的分析師也拋出了許多尖銳的批評:迪士尼亞馬遜都在從Netflix撤下內容,推出自己的流媒體服務; Netflix授權內容逐漸流失,在電影、家庭娛樂、體育直播等方面,都差點被迪士尼趕超;對優質內容太喜歡燒錢,營銷成本相當於總收入15%。

最近三個月,奈飛股價下降近30%。不過,今年10月FactSet調查的華爾街分析師中,有70%的人認為這隻股票值得買。

截止2019年10月底,奈飛的股票中有2200萬股賣空股票,佔流通股的5%。

這樣一隻不穩定卻呈現出高成長性的股票,何時值得買入?何時值得拋出?那還是要看專業投資者們敏銳的市場判斷。登陸etoro賬號,和1000萬+用戶共同追隨明星投資者的步伐,來追逐Netflix可能存在的利潤吧。


免責聲明:請注意,由於市場波動,部分價格可能已經出現變化而不適用於上述情形。過往的表現無法判斷未來的結果。本文並非是一篇投資建議,您的交易存在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