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司令授大將,兩位副司令都授上將,這個兵團的3大軍長授何銜

1955年授銜時,曾任第13兵團的程子華因已離開部隊沒有參與授銜,其他兵團司令幾乎都成為開國上將,不過有三位兵團司令授大將,這三位分別為曾任第二兵團司令員的許光達,曾任第四兵團司令的陳賡,以及曾任第十二兵團司令的蕭勁光。

兵團司令授大將,兩位副司令都授上將,這個兵團的3大軍長授何銜

1949年衡寶戰役剛剛結束,蕭勁光被從前線召回,奉命組建新中國的海軍,並擔任首任司令員,短短几年,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為此肖將軍付出了太多的心血,1955年以他的戰功、資歷以及貢獻成為開國大將當之無愧。

兵團司令授大將,兩位副司令都授上將,這個兵團的3大軍長授何銜

而在授銜儀式上,他曾經的兩位搭檔,曾任第二兵團副司令的陳伯鈞和韓先楚都被授予上將,陳伯鈞是黃埔六期生,秋收起義走出的優秀將領,22歲就擔任紅15軍軍長,長征勝利後調任紅六軍團軍團長,而在開國上將中,當過軍團長的只有兩位,另一位是蕭克,而且他也當過紅六軍團軍團長,1936年7月,蕭克調任剛成立的紅二方面軍擔任副總指揮,接任軍團長得正是陳伯鈞。而韓先楚在紅軍時期沒有陳伯鈞名氣大,但也是紅25軍的名將,紅25軍共走出兩位開國上將,另一位是被稱為“四野第一名將”的劉震將軍。

兵團司令授大將,兩位副司令都授上將,這個兵團的3大軍長授何銜

第十二兵團領導不是大將就是上將,那三位軍長都是誰?授銜如何呢?先說第40軍,首任軍長是韓先楚,後來軍政委羅舜初接任軍長職務,抗美援朝時,40軍是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隊伍,先後參加五次戰役,打出了中國志願軍的威名,也付出了巨大犧牲,而領導志願軍40軍的是溫玉成,55年羅舜初與溫玉成都授中將銜。

兵團司令授大將,兩位副司令都授上將,這個兵團的3大軍長授何銜

而45軍軍長是黃永勝,他也是秋收起義走出的將領,井岡山時期,有一次他因立奇功受主席召見,主席當時建議他將名字(原名黃敘錢)改為永勝,沒想到這個名字幾十年後響徹全軍,55年黃永勝授上將。

兵團司令授大將,兩位副司令都授上將,這個兵團的3大軍長授何銜

46軍軍長詹才芳,當年黃麻起義失利後,他轉入木蘭山堅持鬥爭,“木蘭山72勇士”就是他那時的事蹟,因為當時他們名氣很大,很多人都踴躍加入,其中就有陳錫聯,可以說詹才芳是陳錫聯上將的革命領路人,除了陳將軍,詹才芳手下還有幾位也成為開國上將,雖說55年詹才芳授中將,但這幾位上將部下都很尊重這位老領導,感恩當年對他們的提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