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催生海南復工復產“加速度”

新華社海口3月15日電 近段時間來,海南各地各部門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為目標,持續推進“放管服”和審批“瘦身”,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增資擴產和提質增效。

3月9日,海南威特電器集團的下屬公司辦理公司名稱和經營範圍變更,通過“海南e登記”平臺,僅用半天時間就完成所有業務。集團公司辦公室副主任高金保說,得益於工程設計企業資質證書變更核准這一告知承諾事項的推出,公司迅速完成經營範圍變更並直接開展業務。“網上辦理業務非常便捷,告知承諾事項也非常契合我們需求。”高金保說。

海南省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審改處處長洪毅介紹,告知承諾即申請人書面承諾符合相關法定條件和事項清單要求,審批部門不再審查材料,當場或當天辦結,做好事中事後監管。

“這是海南3月出臺的優化審批服務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八條措施之一。除了推行88項告知承諾制,還包括建立綠色通道、全天候網上受理、方便企業群眾‘一門辦理’等,保障全省行政審批和公共資源交易順利開展,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洪毅說。

海口市龍華區今年實施“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將行政審批全事項、全流程劃轉至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實現建設領域、社會事務、民生事項等進行集中審批服務。針對一些重點項目,審批人員“一對一”與建設單位對接指導,建立微信工作交流群,以最快的速度出具審批意見。

“我們以‘一枚印章管審批’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為企業提供優質、貼心、高效的服務。”海口市龍華區委書記凌雲說。

在重點園區實行“極簡審批”是海南簡政放權和對外招商的一張名片。3月9日,海口國家高新區“極簡審批”虛擬管理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對“極簡審批”使用體驗進一步優化升級。

“不見面、無紙化、便利性是我們改革的方向。”海口高新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吳維旭說,平臺運用虛擬單點登錄、三維動態等技術,通過與省、市兩級政務網上辦事大廳整合,統一入口,實現“一站式”極簡審批事項全辦理。

三亞市也在重點園區開展改革創新試點。三亞市市長阿東說,三亞將79項市級審批服務事項集中委託崖州灣科技城辦理,實施特別“極簡”審批,並設立園區“城小二”,為企業提供一條龍高效服務。

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推出改革措施,提高通關效率,企業迅速獲得政策紅利。今年以來,針對進口原油、對二甲苯、混合二甲苯天然氣等大宗商品查驗已全部實施7×24小時預約通關;實行船舶引航零等待,建立引航員24小時待命制度,為航行、靠泊、離泊、移泊的船舶提供全天候即時服務。

“以前三更半夜到港的船舶,可能需要等天亮才能靠泊,現在實行引航零等待,對船舶整體的週轉和保障都有好處。”中遠海運集裝箱船務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符傳育說,這些措施有利於大幅壓縮船舶進出港時間成本。

“放管服”為海南經濟提質增效提供了動力。海口海關推行“先入區、後檢測”“抽樣後即放行”、跨境包裹通關“一站式辦理”等便利化措施,今年1-2月,海口海關所屬馬村港海關共監管放行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申報清單7.8萬單,同比增長5.5倍,總貨值達4219.6萬元,海南跨境電商業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據統計,目前海南85%的政務服務事項實行“不見面審批”,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今年1-2月,海南新增市場主體19607戶,同比增長12.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