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本月,2018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將迎來年度收官主題“吉祥幸福”之“喜上眉梢”。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梅花寓意傳春報喜、吉祥平安。今天文章主題相關的一件器物也常刻有梅花,而且還是很多人的心頭好,這就是收藏界中的一個重要品類——紫砂壺。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上下五千年,茶飲文化作為東方文明的象徵,已根植於中國傳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而中國傳統節日,七夕鵲橋以茶為媒、中秋月圓以茶懷鄉、重陽尊老以茶益壽、春節歡慶以茶待客等,茶飲不僅是親朋團聚、傳遞祝福、表達感情的媒介,更演變為中國節日文化的特定符號。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茗壺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壺之宜茶,紫砂最佳。紫砂壺非常宜於茶性的發揮,是泡飲茶品最好的茶具。一壺侍一茶,在傳統文化中,茶壺象徵著家庭和諧。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其製作大致可考確定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紫砂壺可以說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而文人墨客繪畫、書法和篆刻內容在紫砂壺上的表現,更使其蘊含著書卷和文雅氣質。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說到紫砂壺,顧景舟大師窮其一生制壺、研壺、傳壺,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顧景舟,1915年生於江蘇宜興上袁村,原名景洲,後改名景舟。名號有瘦萍、武陵逸人等。顧景舟先生少年即立志於紫砂陶藝創作,從其祖母邵氏學藝,潛心磨練製作技巧,方二十便已身列紫砂名手之林。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數十年來顧景舟先生飽覽歷代紫砂精品,深入鑽研紫砂陶瓷相關工藝知識,旁涉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考古等學術。豐富的人文素養加上精湛的制壺技藝,蘊釀出其紫砂創作的獨特藝術風格,而他對於紫砂陶傳器鑑賞亦有高深獨到的造詣。1988年,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1991年,76歲高齡的顧景舟先生應邀與徐秀等共同編著《宜興紫砂珍賞》一書,該書凝聚了顧老對紫砂文化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精華。

顧景舟大師的作品,向來是收藏家眼中不可多得的瑰寶。其中,“石瓢壺”,一向被認為是顧景舟文人紫砂的巔峰之作。2010年,他的一件“石瓢壺”以1232萬元的價格成交,首次踏入“千萬元俱樂部”。2015年12月4日,這件作品再次現身拍場時,價格已翻番,以2350萬元落槌。僅僅過了9天,顧景舟的另一件“石瓢壺”又在江蘇和信2015秋拍上以3800萬元的高價成交。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顧景舟高超的壺藝境界與他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是分不開的。有沒有文化積累,是民間藝人從藝歷程中最重要的門檻,也是大家與一般匠人的重要的區別之一。顧景舟重視這個淵源,併為之努力了一生。他甚至還閱讀、鑽研過與硅鹽有關的書籍。在制壺實踐中,他對選礦、原料製備、技藝加工,燒成等每個環節都有深入的研究。這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2015年,為紀念“壺藝泰斗”顧景舟先生誕辰100週年,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行了“顧景舟誕辰100週年紀念章”。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欣賞其中的大銅章。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正面圖案為顧景舟制壺場景及其代表作品,並刊“一代宗師 壺藝泰斗顧景舟誕辰100週年紀念”及“1915-2015” 字樣。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背面圖案以顧景舟代表作一一詠春壺為主圖,配以“顧景舟”印記,並刊其自勉詩“五十餘載競摶埴,卻憶年事已古稀。魯陽奮戈猶未晚,願留指爪踏雪泥。”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顧景舟大師所制之壺,展現著一種堅凝不可摧的厚重,雄強而不可撼的持穩,積蓄著無窮的文韻和非凡的氣度。這正是民族審美心理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和範本。對於顧景舟大師的生平以及他的紫砂作品,很多紫砂愛好者都耳熟能詳。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顧景舟1955年為人民大會堂特製的松鼠葡萄咖啡茶具

除此,他的書法篆刻也造詣極高。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以上我們從吉祥文化,說到了茗壺匠心,又點到了書法藝術,這些都是2018年貴金屬紀念幣項目的題材。不過今天一文只為紀念紫砂壺大師——顧景舟。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一把壺背後的人與藝

1996年6月3日,顧景舟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