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春節假期,字節跳動請全國人民一起免費看最新大片,真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一件事。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囧媽》我看了3遍,看第一遍的時候我把自己當做“徐伊萬”;

看第二遍的時候我把自己當成“盧小花”;

看第三遍的時候是我和丈夫、女兒坐在一起,這時候我是觀眾。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過去你是否也是“徐伊萬”!

最近幾天也看了很多影評,很多人透過一部影片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徐伊萬”!

從小做一個“聽媽媽話”的好孩子,是無數兒童狹窄的認知中,對自己評價的唯一標準。

隨著時間推移,不知不覺中,曾經那個孩子從仰望世界,

成長到與世界並肩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之前的認知和判斷被推翻了。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身邊常常會隨時出現“最好的遇見”,來不斷的“刺痛”喚醒他改變。

先是妻子張璐提出離婚,來喚醒徐伊萬;

列車上娜塔莎的出現,再次喚醒徐伊萬。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娜塔莎和徐伊萬的每一句對話,其實都是像一面鏡子一樣映照著他們彼此。

當一個即將40歲的男人無法理清自己與母親的親子關係時,伊萬感到深深的沮喪。


現在你是否成為“盧小花”

劇中的媽媽是個“安全感”匱乏的人。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從門上兩道鎖,到懷疑小保姆,到懷疑娜塔莎,以及持續不間斷的懷疑自己的兒子。

這種“疑心病”也許和早年她的人生經歷有關,也可能是那個時代鑄造了這麼一代人的特點。


盧媽媽也是有優越感的,年輕的時候就常常出國,又是那個年代在文藝中初露頭角的合唱團主唱,當她敘述自己這段輝煌的人生經歷時,句句有力,語感中透著驕傲和自信。

雖然因為遲到沒有演出成功,但她依然沒有放棄年輕時代的夢想。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可婚姻的不幸,使得她在談及伊萬爸爸的時候表現的不是歇斯底里就是黯然神傷!

兩性關係中“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恨”,大自然就是賦予了女性感性的大腦,

所以女性很容易經由一些往事,勾起極大的情緒!

然而當母子關係不平等的時候,母親一旦佔了上風,自然會擺出指責的溝通姿態,孩子就無辜的成為了攻擊對象。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影片中幾次表達盧媽媽有“遲到”的習慣。

對於有過同樣習慣的我來說,這一點我好像是感同身受的。

內心對於現實的掙扎,是透過“遲到”這個行為來喚醒內心的“一致性”。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什麼是“一致性”就是我願意接納自己最真實的選擇和想法,並且願意為此而付出代價。

那“不一致”又是什麼感受呢?也許沒有任何一個詞彙能描述的如此簡單、直白了——“擰巴”。

對伊萬的“掌控感”或許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吧。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大多數女性好像生來就有種天賜的“優越感”,稱之為“公主病”好像也不夠準確。

不知不覺中有多少女性在婚後都認為丈夫配不上自己。

然而家庭暴力帶給女性的傷害是長遠的,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看到的一段小視頻。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大致的內容是這樣的:

年輕的學者有理有據的闡述,

大多數單身女性的幸福感高於已婚女性,如果不幸你成為了已婚女性,沒關係!

英國一項研究表明,你的幸福感爆棚很可能在85歲以後迎來,因為那個時候你丈夫一般已經死了。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但是無論母親在婚姻中有多麼的不幸福,她都不一定會清晰的看到自己和愛人之間的關係,

而孩子卻成為了媽媽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讓孩子來替代自己或者是丈夫的角色來保護自己,顯然是不對位的。

這倒是讓盧媽媽在雪地中對伊萬的歉意看起來不是那麼真誠。

你此刻是個觀眾

全中國有85%的父母做好了隨時為孩子犧牲的準備!

無論是盧媽媽、孫媽媽、王爸爸、李爸爸,他們猛烈的愛會讓你窒息!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他們不要“你覺得”,他們只要“我覺得”!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他們說一切都是“為你好”!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他們在無意識中不斷的索取,

不斷的侵入孩子、愛人的領地!

當對方的能量一旦佔了上風,他們便感到支離破碎!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但理性的覺察一下不難發現,在這混亂的關係中一定要辯駁誰是“對”的那一方嗎?

如果是這樣,那換來的必然還是相互不斷的指責。可是誰又“錯”了嗎?

只是我們沒有力量和勇氣向對方敢於呈現那個深藏已久又真真實實的自己。

春節看《囧媽》,有多少親密關係斷在了“不知不覺”

如果你有一對有覺知的父母,或者你敢於向你自己和最親近的人真實的呈現內心最脆弱的部分,

即便是後知後覺,你也一定能夠迎來曙光降臨的時刻。

可如果你不幸,一直沉浸在不知不覺中,請立刻“覺知”,不要再把這種不幸帶給你的孩子!

因為任何一段關係中,我們都要清晰明確“你不是我幻想中的樣子!我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