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5G,視聽產業下一個“papi醬”“李子柒”在哪裡?

2019年被稱為中國視聽產業的發展“元年”。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打造和深耕優質內容,開拓海外市場,講述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是中國視聽產業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所需承擔的社會責任。

迈入5G,视听产业下一个“papi酱”“李子柒”在哪里?| 社会科学报

周貫羽/畫

原文 :《如何保持我們的文化創造力》

作者 |蘇州大學傳媒學院 周舒燕

圖片 |網絡

信息技術的發展正以想象不到的速度影響與改變著我們的文化生活方式

4G時代迎來了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產業的迅速崛起,而5G時代的到來則意味著如日方升的短視頻行業很快面臨著轉型或升級。根據2019年12月發佈的《未來媒體藍皮書:中國未來媒體研究報告(2019)》所預測,視聽產業即將隨著5G而再次爆發,“近幾年風頭正勁的短視頻風口仍在,但在5G大規模商用後估計會進行新一輪的洗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迈入5G,视听产业下一个“papi酱”“李子柒”在哪里?| 社会科学报

在視覺性方面,5G將與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及4K/8K高清技術有效結合。簡單而言,即可實現移動直播的隨時隨地,視頻觀看的身臨其境,以及更高程度的互動性。同時,高清視頻播放將暢通無阻。這也意味著視頻的長短將不再受流量的限制。

迈入5G,视听产业下一个“papi酱”“李子柒”在哪里?| 社会科学报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無法想象未來短視頻將會被何種新的視聽產品所取代,正如在3G時代極少有人預測到短視頻文化的全民爆發一樣。雖然信息技術推動著文化的變革,但是就像文化研究者們對於技術決定論所反思的那樣,在這股浪潮中,文化中的大眾群體不僅可以能動地使用技術,而且也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技術結構進行調整。(勞倫斯·格羅斯伯格,《媒介建構:流行文化中的大眾媒介》)因此,決定著媒介文化產品及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並非是某種技術形式,而是文化群體的創造力能否借新技術被不斷激發。我們有必要繼續思考,

當前包括短視頻/直播在內的視聽產業發展如何能在一個即將萬物互聯且高度視聽化的媒介文化中保持內容生產的創新與文化傳播的活力?

迈入5G,视听产业下一个“papi酱”“李子柒”在哪里?| 社会科学报

首先,文化創造力來自於文化的差異性。短視頻作為以內容為核心要素的新興產業業態,推動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與發展。當我們將2014年視為“短視頻元年”,來回顧過去六年短視頻及直播的歷程時,可以看到這一產業是如何極大地吸納了民間文化、特別是網絡亞文化的符號生產力。

文化創意往往出現在非社會中心地位的群體中。我們可以從代際、城鄉、性別這些標記社會身份與權力的關鍵詞入手,來理解當前短視頻文化中最為突出的青年vlog、三農短視頻和網紅女主播。這些類型的出現並非文化的分層,相反,在短視頻的廣泛傳播中,它們正在進一步消融草根與主流、民間與官方、文化與商業的邊界。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中曾談到,“融合的發生並不是依靠媒體設施”,而是“通過人們與其他人之間的社會互動來實現”。我們可以想象5G所帶來的視聽產品會如何加速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與碰撞,而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推進文化融合,是確保其文化價值生產的基礎。

迈入5G,视听产业下一个“papi酱”“李子柒”在哪里?| 社会科学报

其次是文化創意的可持續問題。短視頻產業的發展讓我們看到,其內容生產的新舊更替較之傳統文化創意產業而言更為迅速,這意味著新媒體時代的視聽產品對於創意的需求愈加迫切。短視頻生產常常經歷著從創意出現時的火爆,到商業化或公司化之後的模式化產出,再到創意走向枯竭的三個階段。

此外,抄襲模仿等現象也在阻礙著原創的發展。從文化產業的角度看,產業和文化創意之間總是存在著潛在矛盾,即類型化、模式化的出現往往是商業運營上的成熟,但卻是文化創意上的萎縮。

因此,如何平衡短視頻文化生產的商業主義導向和內容創新,或者說視聽產業的發展如何能夠不斷鼓勵與保護參與群體的創造力,是一個邁入5G後仍需不斷探索的問題。從“萬合天宜”、“暴走漫畫”等新媒體公司的興與衰,到此後以papi醬、李佳琦、華農兄弟、李子柒等為代表的新媒體紅人持續成為文化熱點,並帶動相關群體經濟,這些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多種文化創意生產與新的商業消費相融合的軌跡。

迈入5G,视听产业下一个“papi酱”“李子柒”在哪里?| 社会科学报

最後,需要關注視聽產業中的創意勞動者。短視頻/直播行業不僅塑造了新的文化消費產品,也開拓了新的運營及盈利模式,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19年,日本NHK製作了一部名為《中國網紅:推動巨大市場的女性們》的紀錄片。片中指出,當前中國的網購市場規模位於世界第一,達128兆日元,其中四之分一是在直播平臺網紅的帶動下產生的。越來越多的青年群體正在成為新媒體行業中的主力軍,但這些行業也存在著不穩定、不規範及過度勞動的問題。隨著平臺經濟、薪資紅利化的興起,許多政治經濟學者提出如

“創意勞動者”、“玩工”、“玩勞動”等概念,用以剖析短視頻、直播、遊戲、網劇等產業中的勞動者狀況。(徐林楓、張恆宇,《“人氣遊戲”:網絡直播行業的薪資制度與勞動控制》,《社會》,2019年第4期)

事實上,這些勞動者是未來視聽產業發展的關鍵,其創意勞動決定著產業的生命力。而隨著未來視聽產業的新一輪爆發,預計將會有更多新興媒體行業及就業機會出現。在新的經濟形態下,如何在吸納創意的同時保障從業者的利益,亦是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91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李子柒們”,是農村美食生活家,亦是勞動之美的傳播者 | 社會科學報

當代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文化體系?| 社會科學報

迈入5G,视听产业下一个“papi酱”“李子柒”在哪里?| 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