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將去,春不遠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不知不覺又是一年。

每個節令都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如同一個個小的驛站,讓每一個行走的人,能稍作停留和修整。同時又像是尺子上的刻度,丈量著歲月,且從不差毫釐。

就這樣,世人在歲月更迭中,慢慢經歷,漸漸成長和成熟,也會漸漸地老去。

仔細想一想,老去是必然的規律,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那既然無法改變,就不妨坦然接受,讓老去的姿態再優雅一些,優雅是生命更好的綻放,不是嗎?

其實到了小年,立刻就會進入到過年的節奏,一天快過一天。春節一到,春風漸起,萬象更新,春馬上會來,這會讓人為之一振。畢竟,在沉寂了許久,經歷漫長冬日之後,情緒會有些疲憊,需要萌發出一些新的生機。

世間事物均是相對的。比如會有白天和黑夜,溫暖與寒冷。再比如辭舊就會迎新,死去會有新生。再比如有幸福和快樂,也有失落和痛苦……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一切失去也意味著新的收穫正在途中。

總之,萬物守恆是自然之規律,天地之章法,任何人改變不得。

們作為塵世間的一粒塵埃,要順從這些規律。要在變化規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唯有向內觀照,內觀自己,才會減少痛苦,才更有奔頭和前行的勇氣。

冬將去,春不遠

冬天即去,春天不遠。

完全沒必要去詬病和抱怨,冬的肅殺、殘忍和無情,它會真正錘鍊你。只有在冰涼世態裡,去觸摸事物的本質,才有助於拋棄幻象,學會堅強,找到真正的答案。

由此,冬是人性的一種考驗,這麼說也不為過。

是呀,這一年四季裡,如果沒有冬的儲藏,又何來春的萌發?一切都是起承轉合。過冬是一種態度,更考驗能力。

人的一生中,會有太多的冬天,有人視它是毀滅,而我更願意視它為成長,一切在苦難裡成長,才更踏實,更有助於積聚新的力量。心裡葆有希望,希望會探望春天的訊息,更加堅定地前行。

所以,不經歷一番冬的沉澱和歷練,又怎能梅花香自苦寒來?

春天不遠,2019已經過去,成為歷史,有人比作是經濟寒冬。同時對於2020,很多判斷也不樂觀,甚至有人說是寒上加寒。

但我想,寒冬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太多人一直深陷遲疑,猜忌或焦慮,卻沒能更好地行動,總是迷失在路上……

冬將去,春不遠

要去行動裡找答案。唯有行動,才可以有效化解對時光和未來的焦慮。

一切沒有現實那麼遭,一切也沒想象那麼好。這一切都在悄然地變化,唯有堅定做最確定的自己,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好的出路和答案吧。

不管是冬之陰冷,還是春之明媚,相信只要有希望,一切就不會那麼遭。

所以要靜下來,去理性思考,科學判斷,由當下出發,去探索尋找。別去胡亂聽從某些專家學者的販賣焦慮,要主動出擊,幹不死就往死裡幹,就會有結果。再者,乾死總比呆死強。

詩人雪萊曾說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是的,冬來則春不遠。更進一言,如沒有冬天的真誠堅守,又何來的春日爛漫?在寒冬裡,就做好自己,儲備新的能量,強壯自身筋骨,以備來年復甦。

老子說:一切都在變化。要在變化裡去發現規律,掌握規律,並去突破規律,這樣才有新可能。

在時間概念裡,只有長短,沒有好壞。要學會在變化裡,去找到時間的永恆,真理的力量、理性的精神和實踐的不屈。

早晨小區甬道里跑步,看到迎春花鼓起花蕾,含苞欲放,飽滿而深情。偶有風吹過來,吹過耳畔,吹上面頰,卻沒有了三九寒天的凜冽。

那一刻,便萌發出新的動力:要跑進春天,將春天滿擁入懷。

這才是活著的終極意義所在吧?

冬將去,春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