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囧媽》宣佈免費上映的時候,第一點想到的就是利益。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有了檔期概念,尤其是經濟由計劃向市場轉換。無論是暑假檔、國慶檔、賀歲檔、更不要說春節檔,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好多高票房都產生於這幾個檔期。
當電影成為一種商品時,利益便是根本。
今年春節檔競爭尤為激烈,《哪吒》團隊打造的《姜子牙》;林超賢口碑續作《緊急救援》;充滿情懷正能量的《奪冠》;IP延續成功的《唐人街探案3》等等。在這個影視寒冬期,能掙錢的機會不多了,春節檔便是一個。預售票房《囧媽》不高,這就意味著歡喜傳媒(徐崢甯浩公司)完不成保底的任務,所以另闢蹊徑提檔三十上映。本身三十上映就會引起很多影院工作者的反感,接著撤檔,然後宣佈網上免費上映。
這個免費上映有名堂。先是終結了保底協議,然後讓字節跳動公司花了6.3億買賬(雙方都不虧),在整一波營銷宣傳,即賺到了錢也贏得了口碑(普通大眾),但這又更激起很多人電影從業者的反感,再說歡喜傳媒旗下的歡喜視頻(一個付費網站)可能也藉此機會想成為中國的“小奈飛”。
當時朋友圈一片誇讚,我覺得還是看後續發展,但是不得不說。徐崢是個很優秀的“商人”“生意人”不會做賠本買賣,而且想法很有野心 。
《囧媽》我看了,越來越覺得在網絡上上映是明智之舉 或是不在春節檔。這部影片肯定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達不到24億票房。或許小屏播放的視聽效果不如影院好,讓一部本來屬於大屏幕的作品大大折扣。
很多東西被利益所矇蔽,最後孰對孰錯又能怎樣?把錢賺到了就可以,電影商業化後,它就是個商品,如何讓商品價值最大化,是所有人追求的一個目標,也是讓真正熱愛電影人所心痛的一點。
閱讀更多 girlinthemovies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