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仲裁機構海外佈局開啟 仲裁國際化邁出實質一步

7月2日,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

這一天,中國仲裁機構邁出了“走出國門,服務海外”最堅實的一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仲委)北美仲裁中心在加拿大溫哥華揭牌。

這是中國仲裁機構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家分支機構,在中國仲裁國際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天時地利人和

“在對的時間,對的地方,做了一件對的大事。”這是揭牌儀式當天加拿大業內人士對於貿仲委此舉的評價。

7月1日,在中國,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7週年的日子;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則是其建國151週年紀念日。緊隨其後,溫哥華迎來了中國最知名的國際仲裁機構——貿仲委北美仲裁中心成立儀式。自此,貿仲委與溫哥華乃至北美地區的聯繫將更加緊密。

中國與加拿大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副總領事孔瑋瑋在出席上述揭牌儀式時介紹說,自1970年加中建交以來,兩國的貿易量增長500倍,目前達188億加元,到2025年,還要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番。

如此大的貿易量,自然少不了經貿投資爭議。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仲裁這一商事糾紛解決方式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仲裁恰恰提供了適宜的解決途徑,避免了漫長的法庭等待。”孔瑋瑋說。

如果把這一事件放在更大的時間格局上來看,貿仲委北美仲裁中心的設立背後,更是契合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步伐的加快。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而投資貿易合作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際經貿投資快速增長,企業跨境經營活動日益頻繁,各種法律風險也迎面而來,經貿投資爭議也不可避免地出現。

由此,如何通過有效的國際社會公認的法律手段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而這也正是“一帶一路”建設能否更快更好推進落實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揭牌儀式上,貿仲委秘書長王承傑談及貿仲委北美仲裁中心的設立動因,首當其衝的即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而所謂“對的地方”,從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的賀詞中即可見一斑。他說,作為國際貿易港口的溫哥華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在此基礎上,貿仲委北美仲裁中心的建立對溫哥華的貿易發展而言“如虎添翼”。

卑詩省就業、貿易和科技廳廳長賴錫淳(Bruce Ralston)也強調了溫哥華作為亞太門戶的地理優勢,為雙向經貿發展帶來穩定性,成為北美仲裁中心架構的根本保證。

對於即將在溫哥華開啟的工作,王承傑表示,貿仲委有足夠的意願、信心與能力,與本地區仲裁界一道,共同促進國際仲裁的廣泛運用,為全球經濟穩定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作為大陸法系國家,貿仲委的仲裁服務具有大陸法審理特色。但同時,貿仲委注重吸收普通法審理優勢。貿仲委的仲裁程序規則兼收幷蓄,立足服務於不同法域的當事人,始終保持與國際仲裁同步發展,是一部國際化、專業化、先進的仲裁規則。”王承傑說。

具較強吸引力

王承杰特別提及,貿仲委的仲裁服務對於各法域的當事人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其每年審理的案件來自於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當事人,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今年年初貿仲委公佈的數據中,諸多涉外因素已刷新其以往紀錄,其受案數量、標的額以及涉及的當事人國際數量已經位居全球國際仲裁機構前三位。

2017年,貿仲委仲裁案件受理仲裁案件總計2298件,同比增長5.36%。涉案標的額達人民幣718.88億元,同比增長22.55%。其中,國內案件1822件,標的額達人民幣368.64億元,同比減少14.75%。涉外案件476件,標的額達人民幣350.24億元,同比增長127.11%。

涉外案件平均標的額達人民幣7350萬元。主要當事人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荷蘭、南非、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適用英文、中英文作為仲裁語言的案件57件。外籍仲裁員47人共128人次參與審理案件71件。

這是中外當事人對貿仲委的信心和認可度進一步增強的顯著例證。王承傑告訴《法制日報》記者,60多年來,貿仲委始終堅持專業化、國際化、信息化的發展方向,立足國際,放眼全球,致力創建中國仲裁的國際品牌,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爭端解決機構,著力提升我國爭端解決法律服務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為助力我國仲裁事業發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提升服務便利

貿仲委北美仲裁中心的設立,對於促進中國仲裁與國際仲裁融合發展,提升全球商事主體享受貿仲委仲裁服務的便利,具有重大意義。

用王承傑的話來講,貿仲委設立北美仲裁中心,“有利於推動中國及北美地區乃至全球國際仲裁的融合發展,更廣泛地服務於‘一帶一路’經貿投資商事主體。”

這是貿仲委在海外設立的第一家分支機構。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老牌”仲裁機構,成立已有60餘年的貿仲委,從來都站在中國仲裁事業發展的最前沿。

例如,貿仲委於去年9月頒佈出臺了《貿仲委國際投資爭端仲裁規則》。這是我國首部國際投資仲裁規則,也是繼ICSID和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SIAC)頒佈投資仲裁規則之後又一部投資仲裁規則,兼具中國元素和國際化特徵,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再如,貿仲委一直積極倡導並實踐“仲裁與調解相結合”,被譽為國際仲裁的“東方經驗”,開啟了多元糾紛解決的實踐先河,並促進了國際仲裁事業的發展,至今在國際上得到廣泛運用。今年5月,貿仲委成立調解中心。該中心以貿仲委豐富的爭議解決經驗和仲裁主業為依託,同時與法院方面積極配合,大力推進調仲對接、調訴對接機制的建立,實現各類商事爭議解決的“一站式”服務。

與國內其他仲裁機構相比,貿仲委也是最具規模的、最便利於當事人的國際知名仲裁機構。

在國內,貿仲委就已經實現了從成立地走向全國。為了便利中國當事人,服務於中國企業和全國各地的外貿“走出去”企業,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貿仲委已先後在上海、深圳、天津、重慶、杭州、武漢、福州、南京和成都等地設立了華南分會、上海分會、天津分會、西南分會、浙江分會、湖北分會、福建分會、江蘇中心、四川分會。

去年9月8日,在陝西西安——絲綢之路的起點,又成立了貿仲委絲綢之路仲裁中心。

此後,貿仲委開始了境外“擴土”。2012年應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邀請,貿仲委在香港設立了貿仲委香港仲裁中心,這是中國仲裁機構第一家在境外的分支機構。

短短几年,貿仲委香港仲裁中心已經得到司法界的認可,當事人的認可。例如,去年底,貿仲委香港仲裁中心的仲裁裁決得到了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可和執行。

如今,貿仲委的“三步走”戰略已經落地,海外第一家分支機構——貿仲委北美仲裁中心正式成立。而它的意義不止於貿仲委自身,更在於整個中國的仲裁機構,它代表著近年來呼聲日益高漲的中國仲裁機構“走向國際化”終於邁出實質性的關鍵一步。

致力於國際化

中國仲裁事業近年來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中國仲裁機構流露出對國際市場的興趣。

如今,真正走出去的貿仲委將理想變成現實,這個最早成立的涉外仲裁機構,作為中國涉外仲裁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可謂實至名歸。

事實上,從貿仲委成立伊始,其名字中天然所帶有的“國際”,到如今最早在海外“佈局設點”,貿仲委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始終走在前列。

尤其近年來,貿仲委在著力實施國際化上下足了功夫:參考國際仲裁實踐,推進仲裁庭庭審方式國際化改革,引導仲裁員採用程序令、審理範圍書、證人交叉盤問等多種方式審理案件,提高國際化審理水平。

提供非機構仲裁服務,頒佈《貿仲委香港仲裁中心擔任指定機構的規則》,在臨時仲裁中實施指定仲裁員等輔助服務,多角度參與國際仲裁實踐,進一步提升貿仲委的國際站位。

舉辦中國仲裁高峰論壇等中國仲裁周系列活動,匯聚全球仲裁精英,研討仲裁前沿熱點問題,傾力打造國際仲裁世界舞臺。

舉辦“貿仲杯”國際仲裁辯論賽,選送優勝隊參加在維也納和中國香港舉辦的Willem C. Vis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辯論賽,促進國際仲裁融合發展,培養國際化後備仲裁人才。

加強仲裁理論實踐研究,推出《第三方資助仲裁指引》。

參與立法修法研究工作,為我國仲裁法律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作為聯合國貿法會非政府組織觀察員,每年派員參加相關會議,積極參與國際仲裁事務治理,努力改變中國作為國際規則“旁觀者”的角色,為國際仲裁規則的制定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隨著中國經濟迅速崛起以及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貿仲委以其所擁有的國際仲裁經驗和獨立公正的對外形象,成就了其當今國際知名仲裁機構的地位,扮演著促進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國際仲裁發展的重要角色,在國際仲裁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預期,貿仲委在未來競爭和挑戰中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使命。”王承傑說。

王承傑表示,面向未來,貿仲委將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爭端解決機構,為中外當事人提供以國際商事仲裁為主,國際投資仲裁、商事調解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多元化爭議解決服務,不斷提升貿仲委國際化服務水平,助力我國國際仲裁中心建設,為國際仲裁事業發展和國際法治治理作出不懈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