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能唤醒每个人身体中,那份对纯粹生活的渴望。建筑是家的代表,以苍穹为屋顶,以地面为地基,与大地融合,向天空开放,能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温度。

安藤忠雄 “ 清水混凝土诗人”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要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安藤忠雄以裸露的清水混凝土独树一帜,他坚信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开创了一套独特又崭新的建盏风格,以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让安藤的每一座建筑作品都宛如艺术品一样矗立人间。


PART.1 住吉的长屋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在创办公司后设计的第一个作品。用一个简洁的混凝土体块替代了那座年久失修的木构建筑,成为一种重新体验在现代城市中早已失去的风、光、雨、露的装置。当光线从天空洒落在光洁的混凝土墙壁上,留下了随时间而变化的阴影,便是建筑中一种生动的元素。

安藤在这个用玻璃来填充建筑的时代,他选择了最为普遍却总是被涂料隐藏在建筑之后的混凝土。而这清纯混凝土,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PART.2 光之教堂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光之教堂是一个牧师住宅的扩建,是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获得了由罗马教皇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奖。

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


PART.3 地中美术馆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安藤忠雄一直偏爱自然光与地下的概念,他在地中美术馆的设计将这个观念达到了极致。为了不破坏公园生态,安藤将美术馆几乎将整个主体建筑隐入了地下。自然光通过不同形状的缝隙与开口被引入室内,不同的时间里呈现出不同的光影,达到“人与自然共存”的境界。


隈研吾“自然派掌门人”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我在每一个项目中都贯穿的一种态度,保存现存的自然环境。”-隈研吾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隈研吾自己从小就对纯自然的材料有着一种莫名的好感,这种眷恋一直对他的作品有所影响。他强调自己从来没有刻意地为作品留下符号,他只是希望让空间呈现出轻盈感,减轻工业材料给人们不自然的感觉,让空间变得更加舒适、温馨。或许,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关乎人之感受的情怀,正是“隈研吾流”的隐性风格。


PART.1 中国民艺博物馆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掩映着一座外形层叠宛如茶田的建筑,即是普利兹克奖得主隈研吾设计的民艺馆,“让建筑消失”为其秉持的设计理念,这座建筑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构想。“瓦”是这座建筑最为显著的设计元素,玻璃幕墙之外的丝网结构,将一片片瓦如鳞片一样悬挂在半空,在彰显地域历史记忆的同时营造出自然的现代感。


PART.2 GC口腔科学博物馆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GC口腔科学博物馆是用6000根桧木棍搭建而成。这座博物馆建筑的构造来自传统的木玩“刺果”,原本12x 12mm的木棍尺寸被隈研吾放大到60x60mm。最终的结果是如此优雅,就像一座9米高的木构三维格子状晶体。千鳥是对拥有独特形状节点的不同木棍进行组装,可以通过扭转木棍,无需钉或金属配件而不断连接。因此这座建筑凸显了手工和地方的特色,就像是上千个“刺果”玩具组成的巨大而抽象的网格。


PART.3 长城山下的竹屋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隈研吾学习了万里长城的“建筑方法”,他认为“长城是保留了复杂的倾斜基础上建造出来的延绵不断的连续体”。整个房子的形态及材料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盖下,竹檐栏栅有秩序地排列,宁静、淡泊,也象征性地表达了长城“墙”的特点,目的将长城的此种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竹屋的英文翻译名为Bamboo Wall而非Bamboo House也是为了致敬长城。


矶崎新“建筑界的国际主义战士”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我始终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摆脱我所知道的条条框框,跳出美学的认知,去做设计。” ——矶崎新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矶崎新的作品兼取东西方文化,拥有超前的未来主义思想。在同时代的建筑师中,他拥有惊人的产量与影响力。矶崎新是第49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也是获得此殊荣的第8位日本建筑师。他对建筑历史和理论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支持先锋派,却不只是复制现状,而是挑战现状。直到今天,他的作品都不能被定位为任何一种风格。


PART.1 大分县立图书馆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矶崎新的创作之路也是在日本战后重建过程中开始,他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了大分县医馆及其附楼、大分县立图书馆等改变了家乡地貌。大分县立图书馆被称作是日本粗野主义风格的建筑杰作,但实际上却是向奈良东大寺南大门的致敬之作。

建筑物组织形式的灵感来自与人体的类比,主要的实现方式是裸露混凝土,并通过天窗和窗户,让自然界的光明和黑暗直接进入其中。


PART.2 日本水户艺术馆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1990年开放的位于日本茨城县的水户艺术馆,包括了一个可容纳680人的音乐厅,一个可容纳636人的剧院,一个艺术画廊和一座具有地标性的、采用了Boerdijk-Coxeter螺旋结构的塔。


PART.3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矶崎新也是第一批赴海外建造楼宇的日本建筑师之一。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评论矶崎新“深受‘全球公民’理念影响的建筑设计也真正走向了国际化。”矶崎新第一个国际项目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拱顶形式的美国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在这座建筑中,他不仅用到了印度红砂岩,还运用了黄金比例和阴阳理论,是典型的东西方互补。


妹岛和世 “东方扎哈级鬼才”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建筑既是吾命,每一厘米都重要。” ——妹岛和世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一位试图用极简风格来串联建筑材料和抽象概念的建筑师妹岛和世。其作品承袭伊东的轻盈,细腻且更富于女性气息,她以异于常人的眼光探索连续空间、光线、透明度以及各种材料的本质,从而在这些元素间创造出一种微妙的和谐感。


PART.1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金泽21世纪美术馆,整体构造简洁大方,不同于一些复杂华丽的曲线建筑,用最简单圆形和方形划分区域,是让人觉得干净又清晰的设计。妹岛和世喜欢用干净的白色、透明的玻璃幕墙和比较细的柱子,让室内室外的界限更模糊。在室内的人可以尽情欣赏室外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成为一道风景线。


PART.2 克里斯汀·迪奥 东京参道店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克里斯汀迪奥表参道店是“豪华精品店”风格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种风格正在逐渐成为高端时尚品牌建筑的一大特征,由于旁边有一座传统日式建筑,使得带有白色水平线条的简单玻璃外壳所构成的壮丽轮廓更加醒目。夜晚,整座迪奥建筑灯火通明,成为一个轻盈的、白色的、发光的城市路标。


PART.3 日本鹤冈市文化馆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日本建筑里的日式美学

鹤岗市文化馆围绕一个中心礼堂布置,巧妙运用白色面板,自然的向外伸展,错落有致,在外观上给人一种温柔的流动感。其内部空间相互联通,空间上具有流动性。从外观上看,建筑逐渐被分解成向场地周边变小的体量。这不仅缩小了建筑的规模,还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


对爱好建筑的人来说,日本建筑师仍然是很多人的心头所爱,无论是安藤忠雄、隈研吾还是矶崎新、妹岛和世,他们各有各的风格:或现代、或未来、或惊奇、或流动、或诗意、或人性,作品既有超前的未来主义思想,又兼取东西方文化,令人叹为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