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身為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司馬狂/文

身處異鄉,總有人不認識歙縣的歙字,每每遭逢這樣的境遇,我都會努力告訴對方歙縣是秦始皇設郡縣制就有的縣,歷史悠久得很。但或許是因為對身邊的事物習以為常的緣故,有朋自遠方來歙,我總會帶著在城內四處尋覓古蹟。直到去年國慶,有遠方好友獨自在縣城內逛完,忙不迭跟我說著,你們的古城牆真得很不錯。我才驀然醒悟,原來歙縣的古城牆是如此吸引人,是我忽視了她。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在歙縣修築城牆,最早可以追述到汪華,彼時汪華將新安郡治由休寧萬安遷至歙縣烏聊山。當然這個時候築城,也是在“毛甘故城”的遺址基礎上進行的,但毛甘那個時間較短,故本文依舊延續汪華為最初築城之說。而歙縣為徽州府首縣,基本上是附廓郡城,所謂府縣同城便是這個意思。一直到明朝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歙縣知縣史桂芳才開始築造縣城城牆。目前歙縣的明清古城牆,已經加入由南京牽頭的中國古城牆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上圖來源 @Rechilde堂少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上圖來源,黃山市攝影家協會潘成主席


按照現在歙縣的方位,徽州府城的城牆走向為:徽師西院牆—大北街口(街口處依舊有“臨溪門”的石碑)—原林業局—小北門—城關小學後院牆—徽園大門—中和街口—甕城門—原公安局院牆—供銷社院牆—新安賓館院牆—原縣木器廠院牆­—南門—長青山—德勝門—斗山—徽師北院牆。整個城牆為橢圓形,牆體以塊石壘砌而成,城垛則用青磚砌就。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上圖為《歙縣誌》錄徽州府城府垣圖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上圖為大北街口,匾額為“臨溪門”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上圖為徽州師範西院牆


邁步踏上城牆,原本想繞行一週,奈何發現,除去圍著府衙的那一圈,通行無阻,其他的區域,基本上已經沒有辦法行走。更不消說,原本與城牆配套的護城河,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然被填平。雖說如今的城牆無法同當年比擬,可人行其中,依舊有一種恍惚間夢迴明清的感覺。似乎能看到,那操著一口“突撃 (とつげき)”口音的倭寇,揮著長長的倭刀,猛然衝擊著城門。又彷彿,鹹同兵燹,蔓延開來的滔天戰火,依舊炙烤著我的臉龐。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人在城牆上,俯瞰城下,芸芸眾生。有風拂面而過,耳畔有錦旗鼓動的颯颯聲響。雖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羸弱書生,卻也平添豪邁的英雄氣概,幾欲聲嘶力竭地大吼幾聲。躬身學著守城士兵那般前行,恨不得身後能有箭囊,肩上能有硬弓,自城垛豁口處隱隱射出一隻響箭。所幸,城牆上鮮有外人,不然,我如此行徑倒會被人誤解為神志不清嘍。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夕陽的餘暉,灑在古老的城牆上,帶出光的韻律來。生命力旺盛的雜草,一簇簇的在磚縫中蓬勃而出,那何嘗又不是城牆本身的寫照呢?傍著城垛而立的路燈杆子,一側是紅彤彤的燈籠,另外一側是古樸的徽字燈罩,一切顯得那麼富有傳統文化的氣息。人總說歙縣的古,不夠明顯,其實歙縣的古,不在中和街那些臨街的店鋪裡,不在後修的徽園裡。在斗山街的巷陌裡,在上路街歙縣節孝祠門坊鐫刻的字裡行間,也在徽州府古城牆的斑駁裡。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其實,歙縣政府對於徽州府古城牆的保護是有目共睹的,但古城牆的開發和利用層面上總是有些欠缺。我拍這組照片的時候,恰逢國慶,城牆上除去三兩個由府衙後花園誤闖而來的遊客,再也見不到別的人影。之前去西安的時候,那城牆上游人如織,尤其是夜晚更是人山人海。誠然,歙縣之城牆規模無法同西安相提並論,但如何吸引更多遊人登上城牆,感受不一樣的歙縣之美,或許真的值得深思……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歙縣人,其實我們都忽略了身邊最美的景緻——徽州古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