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工作要以為民之心 行民之便 解民之憂

信訪工作要以為民之心 行民之便 解民之憂

近年來,通渭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全面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為引領,以社會治理創新為動力,以夯實工作基礎為抓手,依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傾情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了良好氛圍。

一、做好信訪工作,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躬行

領導重視是成功開展各項工作的一條普遍經驗。近年來,我們先後制定了領導幹部預約接待群眾來訪及接訪下訪等工作制度,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以身作則,認真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每月初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單雙月分別開展約訪,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有效解民憂化民怨。在重要節會等重點敏感時段實行“AB”崗接訪,每天安排1名縣級領導幹部到信訪大廳接待群眾來訪。縣級領導對所聯繫鄉鎮的重點信訪案件全部包案督辦、帶案下訪。各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週到聯繫村至少接訪下訪1天,每天至少有1名駐村幹部或村幹部在村級活動場所定點接待群眾,及時就地解決群眾訴求。嚴格落實民事代辦制度,對所有代辦事項進行回訪,並嚴格實行“一案一檔”和案件當事人回訪制度,確保信訪案件辦一件結一件,群眾滿意一件。堅持信訪工作領導責任與信訪事項主體責任“兩手抓”,縣委書記擔任信訪聯席會議第一召集人,定期會商疑難複雜信訪案件,對規定期限內仍未有效化解的,提交下一次聯席會議再研究,綜合協調各方力量集中進行化解,直至案結事了、息訴罷訪,真正把信訪工作聯席會議開成解決問題的會議。

二、做好信訪工作,網上群眾路線要越走越寬

信訪工作只有積極“觸網”,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才能適應時代要求、提升工作效能、規範業務管理,駛入發展的“快車道”。今年以來,通渭縣在信訪工作中積極探索、大膽“觸網”,不斷開闢網上信訪通道,提高移動端信訪普及率,拓展網上信訪覆蓋面,全力打造“網上群眾之家”,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訪累”。按照國家信訪局“互聯網+信訪”總體部署,全縣18個鄉鎮和48個部門與全省信訪信息系統全面聯通,辦理過程和結果可查詢、可督辦、可評價、可跟蹤,系統使用率和錄入率均達到100%,實現了工作形式、工作過程、工作範圍在網上“三個全覆蓋”。自2015年新系統上線以來,全縣3437件信訪事項實現網上流轉。今年2月,開通了“通渭信訪”微信公眾號,群眾可在網上信訪通道提交投訴請求或提出建議,也可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並進行滿意度評價,推動傳統的書信、走訪信訪方式轉變為“掌上信訪”“指尖信訪”,讓群眾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表達訴求、查詢事項辦理情況、諮詢相關政策,實現信訪系統“隨身帶”,使信訪表達訴求更加方便快捷。

三、做好信訪工作,規章制度建設要務實管用

要確保制定的每項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哪怕只有“土辦法”,貴在管用。我們堅持以“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解決問題的人”為行動指南,切實加強領導靠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在全縣建立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其他領導“一崗雙責”的信訪工作責任制。推行縣級領導包鄉鎮包部門、部門領導包行業包系統、鄉鎮領導包村包組、村組幹部包戶包人的四級包抓信訪工作責任制,堅持包抓領導每月“必接訪”、每半月“必下訪”制度,帶頭化解信訪積案,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倒逼各級幹部層層落實信訪責任。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我們嚴格按照《定西市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把信訪工作納入全縣脫貧攻堅季度驗靶考評和年終考核,增加賦分權重。加大督查考核和責任追究力度,對年度考核前6名的鄉鎮和前12名縣直單位予以表彰獎勵,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的予以通報批評並約談主要負責同志,對問題嚴重的給予黃牌警告、“一票否決”,使失責必究成為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