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

解讀 |《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名單管理辦法》),對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管理予以規範。《名單管理辦法》的制定實施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是加強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專利領域聯合懲戒工作落地實施的重要舉措。

解读 |《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

——解讀《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

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

制定背景

2018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國家知識產權局等38個部門和單位聯合簽署了《關於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決定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備忘錄》提出,“各部門應密切協作,積極落實本備忘錄,制定實施細則和操作流程”。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要求“推進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研究制定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名單管理辦法》的研究制定工作。

制定思路

《名單管理辦法》以推動《備忘錄》落地實施為主要目標,依據專利領域有關法律法規以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關規定對將嚴重失信主體列入名單、實施聯合懲戒、移出名單以及開展信用修復等程序規定了可操作的具體步驟和明確的期限要求。

《名單管理辦法》堅持從實際出發,以依法合理限縮、不進一步減損公眾利益為基本原則,突出對“嚴重失信”“惡意失信”行為的懲戒。對有關嚴重失信行為的認定,在考慮當前落地實施可操作的同時進行合理限縮。對於行政處罰可以規制的行為,不再進行聯合懲戒。

主要內容

《名單管理辦法》分為總則、行為認定、列入名單、聯合懲戒、移出名單、信用修復以及附則,共5章27條。

堅持以《備忘錄》為依據。《名單管理辦法》是對《備忘錄》的推進落實,是對《備忘錄》有關內容組織實施的操作細則。《名單管理辦法》中對聯合懲戒對象的規定以及應被納入聯合懲戒的6種嚴重失信行為均直接來自於《備忘錄》。《名單管理辦法》中對《備忘錄》明確的6種嚴重失信行為結合實際予以具體確定,以期在當前工作基礎上可實施可操作。同時,對於聯合懲戒的實施方式、聯合懲戒的措施和參與部門也均遵從《備忘錄》相關規定。

堅持“誰列入、誰負責”的原則。《名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嚴重失信行為的認定部門,同時規定,經認定主體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應當作出決定將其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並在規定時間內報送國家知識產權局。列入部門對列入行為負責,同時對由本部門負責列入的聯合懲戒期滿的移出行為以及經信用修復的移出行為負責。考慮到由於嚴重失信行為認定標準變化導致的移出行為發生的可能性較小,並且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儘快將失信主體移出名單,為節約程序,規定這種移出行為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直接負責。

堅持尊重被懲戒主體基本權益。《名單管理辦法》規定,列入決定作出前應當將嚴重失信行為的事實、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依據、列入部門、列入期限、權利救濟的方式等告知失信主體,充分保障了主體知悉的權利。並且規定,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省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專利執法部門負責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員接受社會監督,對公示前的相關信息負有保密義務,充分保障了公示前主體享有的信息保密的權利。同時,對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過程中的行政行為,主體可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提起異議、行政複議或訴訟。

堅持鼓勵被懲戒主體開展信用修復。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不是工作的最終目的,鼓勵被懲戒主體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社會影響、主動退出失信名單是工作的重要內容。《名單管理辦法》專門用一章共三條對信用修復的程序作出具體規定,明確了申請信用修復的條件、應提交的申請材料以及不予修復的情形等,鼓勵被懲戒主體積極開展信用修復,退出失信名單。

加強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聯合懲戒工作是知識產權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名單管理制度是聯合懲戒工作的具體落實。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部署和要求,會同相關部門並指導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認真組織開展專利領域聯合懲戒工作,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以更大的力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

附:

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印發《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國知發保字〔2019〕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局機關各部門,專利局各部門,商標局,局其他直屬單位、各社會團體: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根據《關於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發改財金〔2018〕1702號),制定《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國家知識產權局

2019年10月16日

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加快推進專利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39號)、《關於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發改財金〔2018〕170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 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和規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發改財金規〔2017〕1798號),建立健全專利領域失信聯合懲戒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是指對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實施行為認定、列入名單、聯合懲戒、移出名單以及信用修復等措施的統稱。

第三條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實行“誰列入、誰負責”,堅持依法依規、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動態管理。

第四條聯合懲戒對象為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的主體實施者。該主體實施者為法人的,聯合懲戒對象為該法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員和實際控制人;該主體實施者為非法人組織的,聯合懲戒對象為非法人組織及其負責人;該主體實施者為自然人的,聯合懲戒對象為本人。

第五條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包括:重複專利侵權行為、不依法執行行為、專利代理嚴重違法行為、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掛靠行為、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提供虛假文件行為。

第二章 行為認定

第六條重複專利侵權行為和不依法執行行為由省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專利執法部門依職責認定。專利代理嚴重違法行為和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掛靠行為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省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依職責認定。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和提供虛假文件行為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認定。

第七條省內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作出的認定專利侵權成立的行政裁決決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侵權方再次侵犯同一專利權,並被該省內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再次裁定侵權成立且相關決定發生法律效力的,即為侵權方存在重複專利侵權行為。

第八條拒不執行已生效的針對專利侵權行為的行政裁決決定、針對專利假冒行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以及阻礙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專利執法部門依法開展調查取證工作情節嚴重的,即為不依法執行行為。

第九條專利代理機構被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的經營異常名錄後,自列入之日起滿 3 年仍不符合相關規定的,或者因專利代理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後3年內再次出現同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即為存在專利代理嚴重違法行為。

第十條變造、倒賣、出租、出借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或以其他形式轉讓資格證書,受到行政處罰後3年內再犯的,即為存在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掛靠行為。

第十一條被認定為屬於《關於規範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所稱的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即為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

第十二條在申請專利或辦理相關事務過程中提供虛假材料或虛假證明文件的,或存在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即為存在提供虛假文件行為。

第三章 列入名單、聯合懲戒、移出名單

第十三條經認定主體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應當作出列入決定將其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列入決定包括:

(一)失信主體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姓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身份證號碼等;

(二)列入名單的事由、列入依據、列入日期等;

(三)作出決定的部門。

第十四條列入決定作出前應當將嚴重失信行為的事實、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依據、列入部門、列入期限、權利救濟的方式等告知失信主體。

第十五條列入決定應當自作出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家知識產權局。

第十六條國家知識產權局應當自收到列入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嚴重失信主體信息報送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並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國家知識產權局“互聯網+監管”系統等向社會公示。

第十七條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向簽署《關於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的其他部門提供嚴重失信主體信息,聯合其他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規範性文件的規定,對嚴重失信主體採取一種或多種懲戒措施。聯合懲戒期限一般為3年,自公示之日起計算。

第十八條作出列入決定的部門對由本部門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且聯合懲戒期滿的主體進行核實,對聯合懲戒期內未再發生嚴重失信行為的主體,自核實確認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移出決定並報送國家知識產權局。移出決定包括:

(一)移出主體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姓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身份證號碼等;

(二)移出名單的事由、移出日期等;

(三)作出決定部門。

國家知識產權局自收到移出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主體移出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各部門停止對該主體的聯合懲戒。

第十九條被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主體因嚴重失信行為認定標準發生變化,其失信行為不再符合列入條件的,可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書面申請移出,國家知識產權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不予受理的應將不予受理的理由告知申請人;予以受理的應進行核實,並自核實確認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結果告知申請人。

符合移出條件的,應當作出移出決定將該主體移出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各部門停止對該主體的聯合懲戒。

第二十條國家知識產權局可依申請將嚴重失信主體聯合懲戒對象名單推送給相關行業協會、專業服務機構、平臺型企業等,實施社會共治。

第四章 信用修復

第二十一條被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主體能夠積極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社會影響,且已被列入名單滿1年的,可向作出列入決定的部門書面申請信用修復。

第二十二條申請信用修復應提交以下申請材料:

(一)申請主體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姓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身份證號碼等;

(二)已糾正失信行為的證明材料;

(三)公開作出信用承諾的材料或信用報告等。

作出列入決定的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不予受理的應將不予受理的理由告知申請人;予以受理的,應進行核實,必要時可約談相關人員,自核實確認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結果告知申請人。准予信用修復的應當作出准予信用修復的決定,並自作出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決定報送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自收到准予信用修復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主體移出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各部門停止對該主體的聯合懲戒。

第二十三條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修復信用:

(一)失信主體在申請修復之日前1年內因嚴重失信行為再次被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

(二)失信主體自上次被准予信用修復之日起1年內再次被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

(三)對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市場經營秩序、他人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相關文書樣式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統一制定。

第二十五條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省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專利執法部門負責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員接受社會監督,對公示前的相關信息負有保密義務。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試行。

海南省知識產權協會

知識產權學術交流

商標·專利·版權·培訓·諮詢·評估·融資

項目申報·成果轉化

聯繫方式

王攀:180-8977-7298

黃妹:180-8977-7318

一交流•培訓•諮詢•評估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