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人《四季歌》:用四季歸類民謠,更用性情充實民謠


騰訊音樂人《四季歌》:用四季歸類民謠,更用性情充實民謠

民謠該是什麼樣子?

騰訊音樂人嘗試給出參考,由其全新企劃推出的《四季歌》·民謠四重奏即以四季為題,以四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為樣本,來呈現國內民謠的樣子。當然,最終目的並不是要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帶領各位感受豐富多樣的可能性。所以,《四季歌》·民謠四重奏的訴求要比進行定義更有意義,這是在探索,在發掘,甚至可以說是在實驗。

在我的理解裡,騰訊音樂人一直都在市場“雷達”之外深挖寶藏。此前有電音三部曲“音溯Trilogy”的第一部《賽博中國》,那是對於光怪陸離的電子音樂進行的集中展示,其中作品先鋒異類,富有開拓意味。此番藉由《四季歌》·民謠四重奏,騰訊音樂人將目標對準民謠,採取垂直拓展,在這個大眾早已熟悉的風格門類中,嘗試著尋找出新意。

或許只是我們自認為早已熟知。聽過《四季歌》所包含的四張專輯後,對於民謠,你我應當多少都會有新的認識。


騰訊音樂人《四季歌》:用四季歸類民謠,更用性情充實民謠

此番企劃有著直觀的引導,四張專輯對應四季,“春晴”林側《清晨幻想曲》,“夏詠”馬條《給給》,“秋暝”張淺潛《星月之河》,以及“冬塵”曉月老闆《新樂府·人間宋詞》。用四季歸類民謠,帶來的是最精準的描述,同時也意味著會有意外發現。

“春晴”可以捕捉到林側的詩意跟想象,充滿春的活力。專輯《清晨幻想曲》以典型女性視角來跟自然、故鄉、城市、愛情以及他人完成互動,交換無限。“我只想分享一種美麗,關於生命和真理的奧秘”,專輯同名曲目裡的這句歌詞就是對於整張專輯的定位,它在傳達“美”,但又不只停留在表層,而是期望由“美”觸發思考。在這裡,民謠可以如Urban Music般承載足量的都市意味,它在記錄都市裡發生的事情,更以音樂塑造都市的場景。

“夏詠”則是符合馬條的炙熱跟強烈,他的情緒飽滿,這點甚至僅從專輯《給給》的Intro曲目中就能體味到。他的創作跟表達都夠直接,力求最本真手法戳準要點。“給給”,意味著甘願付出,絕不後悔,他的人跟他的歌都在詮釋這份如夏日般敞亮的篤定。馬條的民謠,有著我們熟知的本土味道,也不乏獨立搖滾的肆意。“秋暝”送給張淺潛,在堅硬跟柔軟之間搖擺,她的靈氣跟藝術競相散發。同時,她在文字以及人聲裡埋進的歲月感恰如對標著秋天的暮色,有著回憶的意味,也有著期盼的態勢。她在歌曲裡進行思考,並且尋找療愈。《星月之河》裡的民謠,被賦予了文學創作的功能。

“冬塵”之於曉月老闆,則是在“鳳簫聲動”中完成對於“上古”意境的現代化演繹。專輯《新樂府·人間宋詞》裡,他基於宋詞進行自由創作,作品參考自辛棄疾、柳詠、陸游、李清照,歐陽修等不一而已。更加妙的在於,動用諸多現代音樂方式來完成實驗,舊詞新唱,他的民謠富有先鋒創新的特質。在冬日,世間靜寂,但你我都知道,翻騰能量就蘊藏在下面。

大概是這樣:《四季歌》是騰訊音樂人以敏銳的眼光網羅進具有代表性的四位民謠唱作人,以高度專業的方式再為他們搭建展示平臺,最終以極富誠意的態度向市場進行推介。誠然,林側、馬條、張淺潛、曉月老闆都不屬於常規意義裡的流量大戶,他們的作品也不是緊扣商業基準。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成為值得聆聽的音樂。而且,在分眾跟垂直高度精細化的當下,這樣的音樂恰好才符合時代精神:

以自我審美為標尺,衡量音樂價值,在小眾裡製造大無限。


騰訊音樂人《四季歌》:用四季歸類民謠,更用性情充實民謠

“四季”只是一種巧妙的歸類,並不是關乎高低、好壞的判斷。四位音樂人,四張作品,四種風格,這也遠不是民謠的全面模樣。好在,《四季歌》並沒有意圖窮盡民謠的可能性,而是專注於充實民謠,不斷讓這種樂風立體化,富有性情。我來以馬條為例。

馬條的專輯《給給》,就是性情足量,以現實如常的方式突顯這位漢子的個性。顯著的關鍵詞是“變”。他跟過往不同了。之前他的稜角分明,此番他變得柔軟圓潤。歌曲《給給》裡將一切體現,文字間是對付出跟甘願的表達,人聲裡充盈著關切意味,情緒到時甚至還有氣聲的暖意加持。《拉長時光》裡繼續加碼,歌曲表達對於家中女兒的疼愛,“天使降臨人間”、“上天厚愛恩賜的精靈”、“美麗的公主”,樸實可愛的文字是直接在講出他的欣喜跟滿足。

此刻,他就是在完美詮釋“民謠是離人群最近的聲音,每個音符都帶著體溫”這句話。

民謠終究是要落腳在這三點:寫實性,煙火氣,溫度感,這些最終共同構建起鮮明性情。

寫實內容透露出性情,尤其是民謠作品,往往都在投射創作者本人的內心世界。歌曲《野草》就是馬條追逐自由的心聲,“在喧囂的邊緣,做自由的野草”作為信條,他註定要在通向無拘無束的道路上奔跑。在這首頗具公路搖滾味道的作品裡,馬條完成了對於外部世界的觀察以及內心世界的確認,尤其當經歷足夠豐富之後,確認就更加堅定。


騰訊音樂人《四季歌》:用四季歸類民謠,更用性情充實民謠

作為創作者,馬條的寫實是樸質簡潔的,以最明確的語句跟樂句傳達最明確的用意,這通常也是民謠的特點。所以,他的作品無需過多解讀,情緒跟思想都在表面盡顯。這也就是為什麼,專輯《給給》裡的歌曲都在強化煙火氣。它們就是對於生活最忠實的記錄,不做刻意的藝術渲染,讓原本的東西原本地在歌曲裡留存。《旅程》就是如此。用格式整齊的範式表達出人生中的各樣情況,有愛也有恨,有失落也有收穫,有清冷也有熱烈,宛如一副人生百態圖。

在這裡,我體驗到民謠的“重感”,即將那些可言說的以及不可言說的都如實記載,讓你我感受到分量。如果說有哪種音樂能夠讓作品跟聽者間產生真實易感的互動,那一定是民謠。


騰訊音樂人《四季歌》:用四季歸類民謠,更用性情充實民謠

民謠就是生活本身,而生活就是溫度的。《拉長時光》跟《收穫》是暖,《野草》是熱,《風很美》是清涼,《藍鳥》是冷暖自知。好的民謠作品都應該能瞬刻傳達出溫度。這有關歌曲調式,有關文字風格,有關編曲手法,更與歌手的性情相關。在我看來,馬條從未隱藏,他將性情直白表露,由此,在作品裡他是活生生的“人”。他所表現的就是這個階段自己的真實狀態,跟以往不同的變化就是人生至此的自然發展。

所以,《四季歌》·民謠四重奏所真正呈現的除豐富的民謠風格外,還有就是性情多樣的民謠唱作人。於市場而言,這是騰訊音樂人對於優秀作品的增益,以及,對於優質唱作人的“扶持”。這種願意沉下來,深入特定風格門類進行挖掘的意願,本質上是對音樂的最大尊重。

從來都不缺好音樂、好創作者,缺的是騰訊音樂人這樣精鑽的企劃跟推廣。就《四季歌》中四張專輯的質量來判斷,此番企劃跟推廣是值得肯定的。這也表明著,其實在國內,民謠這樣的音樂相當可觀。新時代,我們總是更願意去追求精緻,追求具備工業質感的潮流音樂。但通過《四季歌》來看,民謠這般迴歸真實,痛快擁抱Lo-fi,大膽的呼吸與留白讓傳統音樂同樣擁有感染力。作為充滿性情的音樂,它們是對生活的真實反饋,也是對我們最真誠的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