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一線 心在一線 幹在一線

【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采】

“脫貧攻堅既是新時代賦予涼山幹部的新使命、新擔當,更是新時代涼山幹部創造新業績、展現新作為的主戰場。”四川省涼山州委副書記陳忠義經常行走在脫貧一線,與基層幹部和貧困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甘苦與共,他深切地感受到,打贏這場戰役,更需擔當作為、克難奮進。

2016年2月,陳忠義從四川甘孜藏區調任涼山,擔負起分管脫貧攻堅的重任。確定脫貧聯繫點時,陳忠義提出,自己作為州委分管脫貧攻堅的領導,就要聯繫最貧窮落後的村。距喜德縣城約45公里的裡柯惹村成了他的聯繫點。

陳忠義多次深入裡柯惹村,走彝寨、進彝家,與貧困群眾拉家常、談生活,算細賬、找難點,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創造美好生活,幫助這個貧困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涼山的日子,陳忠義始終堅持身在一線、心在一線、幹在一線,把走訪調研作為了解基層情況、解決群眾困難、推動脫貧攻堅的“金鑰匙”。兩年半時間裡,他驅車、坐船、騎馬、走路、搭摩托,累計在深度貧困地區工作300多天,行車近7萬公里、徒步800餘公里,走訪鄉鎮232個、貧困村374個、困難群眾1100餘戶;他穿壞了4雙膠鞋,走遍了全州最偏遠、最艱苦、最貧窮的100多個極度貧困村。

“一張張淳樸的面容,一雙雙期待的眼神,讓我深切體會到了當地群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也讓我清醒認識到了彝區脫貧攻堅的艱苦卓絕。”陳忠義說。

2016年5月24日,“懸崖村”經媒體報道後引起廣泛關注。當晚,陳忠義連夜趕到昭覺縣,次日一早便冒雨直奔“懸崖村”。從山腳到山頂垂直距離不過800餘米,卻要攀爬17條藤梯。陳忠義一行手腳並用,花了4個多小時才上到山頂。

“最令我感動的是,當時下山接我們的村民用一條繩子,將一端緊緊繫在我的身上,另一端緊緊繫在他的身上,帶我們爬上懸崖。”陳忠義說,那一刻,他深切感受到了群眾與黨同心同行、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親情。

下山的時候,他們從另一條路繞行30餘里、徒步近8小時,身上的衣服先被雨水淋溼,後被太陽曬乾,再又被汗水浸溼。一天下來,不少同志的手上都留下了傷痕、腳底都磨起了水泡,陳忠義的腿腳肌肉也痛了十來天,上下樓梯都很困難。

“那種感覺,只有親身經歷,才會真正體味到當地百姓出行到底有多困難。”陳忠義說。幾個月後,通往“懸崖村”的鋼梯建成,陳忠義才放下心來。

過去10多年間,有近20萬農民從偏遠落後的大山深處,自發搬遷到安寧河谷,主要集中在涼山州府西昌及其周邊縣,由此帶來一系列矛盾問題,並形成一個扶貧盲區。陳忠義先後5次深入實地調研,挨家挨戶走訪群眾,面對面交流談心,全面掌握瞭解情況。後經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涼山及時制定出臺了《關於規範已自主搬遷農民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為妥善解決自發搬遷提供了具體方案。對識別出的2802戶、12579人,全部落實“五個一”幫扶,確保不落下一戶一人,為自發搬遷中的貧困群眾提供了脫貧保障。

這幾年來,涼山脫貧短板在一個個補齊。2016—2017年,涼山累計退出貧困村954個、脫貧25.33萬人,今年預計退出貧困村500個、脫貧20.7萬人。

“脫貧攻堅沒有高深莫測的理論,沒有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捷徑,更沒有任何藉口和退路可言。”陳忠義說,只有沉下心來、俯下身子,真抓實幹、埋頭苦幹,一件事一件事去抓落實,一個堡壘一個堡壘去攻克,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本報記者 周洪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