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1個月,從焦慮到踏實,我做對了這3件事!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宅家一個月,微信步數剛過百。

上班時朝九晚五,每天工作8小時;宅在家時,深夜奮戰,中午起床。

沒有了工作的束縛,生活似乎也能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但是,總沉溺在網絡強大的信息流裡,隨時被「焦慮感」裹挾著。

宅家1個月,你痛苦的不是「焦慮」,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焦慮感無處不在

聰明的人試圖用立Flag的方式,提醒自己活得積極些——每晚臨睡前,在心裡默唸,明天8點起床,看書學習,覆盤總結,運動減肥,趁著有大把時間,抓緊提升自己。

然而,第二天,預想的一切都沒有發生。

焦慮,依然如影隨形。

01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是什麼導致了焦慮?

熱衷網絡信息營造的繁榮,卻缺乏改變現實的能力。

宅家時刻,有一類信息反覆出現在各大網絡平臺——有副業才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佐證這一觀點的是無數人的現身說法。比如,有博主半年時間,微博粉絲漲粉10萬,借勢開設微博運營課程,學員千餘人;有人平時是公司小職員,抖音上卻有50萬粉絲,通過接廣告變現;有人公眾號黏性強,轉化率高……

宅家1個月,你痛苦的不是「焦慮」,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收入增長很誘人

瀏覽這些信息時,我們不自覺地會想:啊原來副業的收入這麼高呀,遇到特殊情況,完全不擔心失業、降薪,我也想像他們一樣擁有副業。

帶著這個念頭,你點進他們的主頁尋找方法與經驗,接受新一輪信息轟炸:

· 做副業成本最低的是自媒體,抓緊投入碼字、做短視頻的行列吧

· 自媒體平臺初期,怎樣運營最有效,快速漲粉的方法你必須掌握

· 如果你剛畢業正在找工作,請做好職業規劃、學會寫簡歷

· 身處職場的新人,做副業也要平衡本職工作,升職加薪必須做好這幾點

……

你每一條信息都用心地閱讀,對每一條有用的內容都用點讚的方式表示認可,然後一一收藏起來,心底裡突然湧現出一股奇妙的衝動,彷彿當你開始去發展副業時,你會做得和那些博主們一樣出色,變現之路似乎就是一條花路。

宅家1個月,你痛苦的不是「焦慮」,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現實與想象的差距

直到開始實踐猛然發現:一通瀏覽猛如虎,實際操作二百五。

舉個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2月份的時候,我想把微博做起來,目標是3個月微博漲粉1000。那按照計劃,我每個月至少漲粉300,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每天至少更新1條微博。

經常玩微博的小夥伴,可能覺得每天更新1條微博不難呀。然而,每天發1條幹貨卻十分困難,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輸出的素材越來越少,斷更的那天總會來到。揹負著這種心理壓力,我只堅持了一個星期便放棄了。

偶爾看到有人堅持寫微博,收穫互動與關注的時候,羨慕之餘更焦慮了。

02 抱歉,你的「焦慮」沒有價值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然而,安心躺在「無能」上,一邊焦慮一邊甘做鹹魚,只會變得更「焦慮」。

在被焦慮裹挾的那段時間裡,我認真地研究了把自媒體當作副業的博主,發現他們能做出成績的3大關鍵因素:

第1, 長年累月的輸出與積累,這主要體現在時間和能力兩個方面。

舉個例子,2015年短視頻興起,papi醬抓住機會,創作"上海話+英語"、"男女關係吐槽"、"爛片點評"等搞笑、新奇的原創短視頻,迅速躥紅。

宅家1個月,你痛苦的不是「焦慮」,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除了抓住短視頻的風口外,papi醬的成功得益於持續生產創意內容能力。前者可遇不可求,但是及早入場一定會佔據更多平臺流量和紅利,後者則需要厚積薄發,絕非一時之功。

第2, 創作內容源自實戰,可信度高,實操性強。

現實中業績突出的博主,依託自身實操經驗,在網絡上進行輸出時,更具專業性與可信度。

比如,李佳琦做直播前,是歐萊雅櫃檯的王牌導購;王剛專業廚師,光是顛勺功力都不是普通人可以學得來的……正是源於自身紮實的專業功底,觀眾們才更願意買李佳琦推薦的口紅,更願意跟著王剛學做菜。

宅家1個月,你痛苦的不是「焦慮」,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口紅一哥

第3, 保持高頻率更新。

這點無需多言,堅持更新是對用戶的負責。

在這3大因素裡,你否能從中提取關鍵點,對照著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呢?

例如:

· 飯一口口吃,事一件件做。先把本職工作做出成績,再借助自媒體擴大自身影響力;

· 深入某個領域,堅持輸出,直到做出成果

· 找出自身短板,不斷學習提升,逐一攻破

你看,如果想要找到通往勝利的那條路,總有方法、選擇擺在眼前。

大部分人不得其法的原因,只是習慣性用「焦慮」掩飾自身的「懶惰」。

03 消解「焦慮」,從微小的改變開始

有人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消解「焦慮」的方法是變得勤奮,當然,如果勤奮中時不時地收穫些小成就,小確幸,那這份勤奮會更持久,這種焦慮也會慢慢淡化。

宅家1個月,你痛苦的不是「焦慮」,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積累成就感

以我自身為例,我有減肥、讀書、提升演講能力的需求,它們都屬於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即使人在當下獲得快感,且對個人成長產生持續性影響的事件。但是,為了消解我們心底的焦慮感,我們要放大「當下的快感」,積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那麼,該怎麼做呢?

第一,拆解目標,1周養成第1個好習慣。

以減肥為例,把減肥成功拆解為合理的飲食結構+運動。第一週我只做飲食結構的調整,即烹飪方式從煎炒調整為蒸煮;減少食用油和食用鹽的攝入;戒掉飲料與零食;飯前喝一杯水。

宅家1個月,你痛苦的不是「焦慮」,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從養成1個習慣開始

第一週後我體重下降2斤,心情輕鬆愉快,沒有負擔感,於是逐步把讀書、演講、運動的計劃加進去。這麼做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心智,以防因任務太多,無法堅持而導致任務夭折。

第二,凡事先做到70分。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失敗,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失敗的原因往往都是過於追求完美,任何事情都希望一步到位。

宅家1個月,你痛苦的不是「焦慮」,而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凡事先做到70分

現實往往是,說是完全戒掉零食,還是忍不住偷吃;說是每天讀書20頁,還是可能會完不成;說是要運動,結果就是不想動彈……

這時不要氣餒,降低期待值,允許自己偶爾的偷懶和不自覺。在不斷地練習中,把要做的事情變成不需要堅持的事情。

第三,定時覆盤總結,並學會原諒自己。

計劃中斷時,大部分人會陷入無休止的自責中,要麼罵自己沒用,要麼說自己沒天賦。

如果你也遇到同樣的狀況,請停止這種行為,然後拿出紙筆做覆盤:寫下你中止計劃的原因以及如何調整計劃,讓它變得更容易堅持。

把當下可以做得事情做好,學會積累成就感,當改變發生時,「焦慮」也會慢慢消解。


文案 | 成長 | 閱讀。我是幼樂,分享成長經驗,每天進步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