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延播 互聯網保險亂象仍需重拳出擊

據央視財經官方微博消息,經批准,為了全力做好防控新冠肺炎工作,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3·15晚會延遲播出,具體播出時間提前預告。

這並不意味著違法案例被雪藏,這一天是名副其實的“打假日”,目的就是為了讓那些有問題的商家無處遁形,讓大家引以為戒,被點名批評的企業不僅會受到重罰,還會影響之後的銷售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搭上企業的前程。

保險行業經過野蠻式的 “短平快”發展,2018年保費規模為3.8萬億,同比增長不足4%,2012-2018年複合增長率僅為16%。

3.15延播 互联网保险乱象仍需重拳出击

得益於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保險行業迎來了增量市場,同時隨著網民規模的擴大,用戶的行為習慣已發生轉變,互聯網保險經歷了爆發式增長。

3.15延播 互联网保险乱象仍需重拳出击

特別在2012-2015年的4年間,保費收入增長近20倍。儘管從2016年開始,受保險業政策影響,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增長陷入停滯並開始減少,但在2012-2018年的複合增長率仍高達60%,遠高於中國保險的整體增速。

並在疫情期間推出各類防疫保險,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就是這樣一個與你我生活緊密相關、蓬勃發展的行業,卻亂象叢生,“久治不愈”。

亂象叢生

2019年10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系列亂象,其中互聯網保險強制搭售等行為被點名。

通知指出,互聯網保險亂象包括:

互聯網保險銷售對保險產品關鍵信息說明不充分、不明確,如宣傳銷售時,為吸引消費者購買,故意使用誤導性詞語組合,混淆和模糊保險責任,導致消費者不能正確理解產品功能和特點,購買不符合自身保障需求的產品;

互聯網業務中重要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客戶告知不夠標準、清晰,如銷售頁面所載條款或保險責任不全,重要內容未採取字體、顏色等特別提示,易使消費者忽視產品重要信息;

將投保過程嵌入其他諸如網絡借款等業務流程,而對保額、保費、保險責任、保險產品的承保機構等投保信息告知不足,導致消費者對投保不知情。

另外,此前有不少借貸平臺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搭售保險產品等方式,變相收取“砍頭息”、提高貸款利率,如眾安保險、大地保險、海保人壽等都牽涉其中。此次,通知特別指出,互聯網保險亂象包括在網絡銷售中限制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

距《通知》發佈已過去5個月,亂象是否仍然存在?

微保跟消費者玩文字遊戲

微保WeSure(以下簡稱“微保”)是騰訊首家控股的保險代理平臺。微保與國內知名保險公司為用戶提供優質的保險服務,讓用戶可以在微信與QQ這兩個國民級的生活服務平臺上進行保險購買、查詢以及理賠,讓保險觸手可及。

“經過2年的發展,微保已經擁有超過5500萬註冊用戶,併為超過2500萬用戶提供了保險服務。”2019年11月28日,在微保2週年活動上,微保CEO劉家明介紹了微保上線2年的“成績單”。

可就是這樣一家行業領先的第三方保險平臺,卻在自動續費方面問題頻現。

在黑貓投訴平臺,針對微保的投訴量共有10條,其中關於自動續費的問題就有6條,佔比60%。

在聚投訴平臺,針對微保的投訴量共有25條,其中關於自動續費的問題就有6條,佔比24%。

其中有一位投訴者的情況是這樣的:

“微保這個平臺,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亂扣我銀行卡的錢,還不需要我輸入任何的密碼,最重要的是跟客戶玩文字遊戲,我說我沒有開通自動續保,他們竟然有臉說我只是沒有開通一年的自動續保,每個月的自動續保是存在的,我都不知道怎麼開通的。”

億歐也實際探查微保,看看自動續費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3.15延播 互联网保险乱象仍需重拳出击

以微保百萬醫療險為例,保障期1年,同時在購買頁面有自動續保的選項,來確認消費者是否開通下一年的自動續保。

問題就出在這裡,消費者可以選擇下一年是否自動續保,但由於百萬醫療險實際上按月支付,微保系統默認,在保障期1年中,每月會自動扣費續保。

億歐也查詢了《自動續保服務協議》,發現全部內容均未對保障期內每月會自動扣費續保事項進行說明。微保關鍵信息說明不充分、不明確,造成消費者的錯誤認知

3.15延播 互联网保险乱象仍需重拳出击

360互助是由網絡安全公司360於2019年6月推出的大病互助計劃,目前加入360互助需要預交費3元,而其他互助產品則是0元加入。

360互助包含100種重疾、30種輕疾、身故(含猝死)。加入後如有成員遭遇重大疾病可申請最高30萬元的互助金,加入滿一年後,互助金最高可升級至5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360互助的會員則可以一直續到99歲。

在黑貓投訴平臺,針對360互助的投訴量共有39條,其中關於隨意扣費、惡意扣費的問題就有39條,佔比100%。

在聚投訴平臺,針對360互助的投訴量共有4條,其中關於隨意扣費、惡意扣費的問題就有3條,佔比75%。

消費者與360互助的矛盾集中在扣費上面,其實,平臺是沒有任何權力隨意,甚至惡意扣費,那麼,到底是什麼情況。

3.15延播 互联网保险乱象仍需重拳出击

在領取互助金的按鍵下面,有一行灰色字體為我已閱讀並同意《健康要求》、《服務協議》、《隱私協議》,點擊任意說明會進入上述圖2界面,付款授權被隱藏在上方,沒有在首頁面顯示。

點擊付款授權後,圖3顯示,只要消費者勾選我已同意選項,將默認消費者同意並授權360互助平臺及委託的第三方從消費者本人的銀行賬戶中代扣並劃轉相應資金。

所以,還不能說360互助隨意或惡意扣費,因為白紙黑字寫道,平臺是經由消費者授權才進行扣費的。

但是,領取互助金首頁面,有關付費授權的說明沒有直接顯示,而是隱藏。且不說是消費者沒有點開,沒有仔細去看。事實上,很多消費者甚至不會點擊首頁面下面的三個說明,更不要說被隱藏的付費授權了。站在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角度,360互助有意隱藏重要信息披露、風險提示

京東安聯退保難

想退保,沒那麼容易。

安聯保險集團於1890年在德國創立,超過125年曆史,是全球知名保險品牌之一。京東安聯是京東集團與德國安聯集團在2018年合力打造,定位為一家以客戶為中心、數據為基礎、技術為驅動的科技型保險公司。

在京東安聯官網上有這麼一句話“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我們用心為您提供簡單、安心、快捷的一站式保險服務。”可是,在京東安聯身上也出現了亂象,完全有悖於其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自相矛盾。

在黑貓投訴平臺,針對京東安聯的投訴量共有39條,其中關於申請退款未到賬的問題就有8條,佔比80%。

在聚投訴平臺,針對京東安聯的投訴量雖然僅有1條,但也是關於申請退款未到賬的問題。

其中有一位投訴者的情況是這樣的:

“我在2.11申請了境外旅行醫療理賠服務,2.12已經結案打款,但款項沒有打到銀行卡。然後京東安聯並沒有任何電話通知,2.13我再次在微信公眾號聯繫客服,客服說是因為我用戶名裡面包含了英文,其實中文是正確的,但包含了英文,於是我當場就跟客服說要改了正確的用戶名和銀行卡號,客服說3天后會打過來,結果3天后依舊沒收到錢。”

還有這樣的情況:

“我之前購買了旅行險,由於購買後接到行程取消變動通知,故在保單未生效前取消了保單申請退保退款。申請後系統立馬就發短信告知退保成功,但保費還未到賬,請儘快處理。”

億歐就此致電京東安聯客服,截止發稿,沒有收到對方正面解釋。

京東安聯為何可以延遲退還退保的費用?無論何種原因,消費者都是不知情的,消費者自身的利益受到切實的侵害,京東安聯是否還會繼續?

野蠻生長

根據2018年10月份下發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草稿)》(下稱《意見稿》),互聯網保險業務是指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依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技術,通過自營網絡平臺、第三方網絡平臺等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業務。

2000年8月,國內兩家知名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和中國平安保險幾乎同時開通了自己的全國性網站。太平洋保險的網站成為我國保險業界第一個貫通全國、聯接全球的保險網絡系統。中國平安保險開通的全國性網站PA18,以網上開展保險、證券、銀行、個人理財等業務被稱為“品種齊全的金融超市”。

同年9月,泰康人壽保險公司也在北京宣佈:泰康在線開通,在該網上可以實現從保單設計、投保、核保、交費到後續服務全過程的網絡化。

這些都是互聯網保險最初的形態,截至2020年3月12日,據中國保險業協會統計數據,全國共有652家各類保險機構銷售互聯網保險。

近日,四大互聯網保險公司公佈了2019年營收情況。2019年,眾安在線、泰康在線、安心財險和易安保險保費總收入達235.56億元,同比增長38.26%。

眾安在線繼續保持保費規模收入第一,2019年,眾安在線實現保費收入146.35億元,同比增長30.4%;泰康在線2019年保費收入51.3億元,同比增長73.7%;安心財險2019年保費收入27.2億元,同比增長77.7%;易安財險2019年保費收入約10.5億元,同比減少18.16%。

3.15延播 互联网保险乱象仍需重拳出击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感受到疾病對於健康威脅下,人們增強的保險意識將轉化為新的購買力。特殊時期,消費者傾向於“非接觸式”諮詢和購買保險,給線上渠道獲得新客戶創造了有利條件。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作為“逆週期”行業,保險受到的影響有限,不僅如此,疫情加快了保險線上化進程,疫情過後,互聯網保險或迎來一波大爆發。

目前,互聯網保險已衍生出5種模式:

3.15延播 互联网保险乱象仍需重拳出击

現階段,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運營主體主要包括傳統保險公司、電子商務平臺、保險中介代理機構、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新型網絡互助保險平臺(機構)等。不同種類的互聯網保險運營主體根據各自業務發展策略的不同,所採取的商業模式各具特點。

走向規範

目前,互聯網保險正逐步走向規範。

自2011年4月,《互聯網保險業務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資質條件和經營規則。

2014年12月,《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規範了互聯網保險經營行為,進一步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保險業務健康持續發展。

到2018年10月,中國銀保監會近日向原保監會機關各部門、各保監局徵求關於《意見稿》的意見。

相較四年前的《暫行辦法》,新的《意見稿》總計8章65條規定,對互聯網保險業務進行了更加全面系統的流程梳理,涉及經營條件、產品和區域、信息披露、經營規則、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

《意見稿》中部分要點如下:

險種擴展:除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定期壽險和普通型終身壽險,報銷型醫療保險外的健康險、養老年金保險、稅延養老保險等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經營區域也可擴展至保險公司未設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續保服務: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通過互聯網銷售可續保保險產品,應保證客戶的續保權益,為其提供在原銷售渠道續保的途徑。

禁止搭售:第三方網絡平臺在銷售自身或第三方的產品或服務時,不得以默認選項的方式“搭售”保險產品。

反欺詐:對於有欺詐行為的客戶,將建立保險行業黑名單。

2019年,艾瑞諮詢發佈了《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及創新模式報告》,認為互聯網保險核心優勢具有以下三個:

渠道:互聯網思維下的用戶觸達及獲客方式。依託於特定的互聯網場景能夠一定程度激發用戶的保障需求,保險的需求度相對較強。

產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產品設計及定價原則互聯網保險以用戶為中心,依託於互聯網海量的用戶數據,能夠重塑傳統保險公司原有的產品設計方法、定價方式及承保風控模式。

服務:提升保險全流程體驗。互聯網保險在服務領域的創新能夠提升用戶購買保險的全流程體驗,包括產品售前、售中、售後,在渠道和產品創新的基礎上,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用戶的保險購買體驗。

由於互聯網保險藉助互聯網,並有多方參與,導致其模式複雜多樣,監管也更加困難。7年間,在互聯網保險領域已頒佈多項通知和辦法,這些法規,都是為了規範互聯網保險市場,使之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併發揮其三大核心優勢。

有法規作為“隔離帶”,三大核心優勢作為汽車的“外形、輪胎和引擎”,只要“駕駛者”遵守道路規範,汽車是可以安全、平穩、快速地行駛。

但現實是,出現了一批像微保、360互助、京東安聯等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商家,利用法律漏洞、信息不對稱,給消費者造成了很大困擾。

重回正軌

2018年,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10531件,同比增長121.01%。

主要反映銷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義、理賠條件不合理、拒賠理由不充分、捆綁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同意自動續保等問題。

作為持牌專業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安心財險、泰康在線三家平臺投訴量位居互聯網保險前三。

今年誰又無眠?不論情況好壞,每一個人都不願意成為受害者。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過亂象的互聯網保險,勢必將重回正軌,健康發展。

補充說明:

文中提到的微保跟消費者玩文字遊戲有誤,現進行更正。

微保反饋:文中投訴的用戶,選購的產品為一年期百萬醫療險,該產品保障期限為一年,有年繳和月繳兩種方式,在投保頁面上都有清晰的展示。用戶提到的自動續費是保費選擇了月繳模式,且只有用戶授權後才能正常進行扣費。日前,微保已經和用戶進行解釋說明,併為用戶辦理完成了退保,黑貓投訴平臺顯示該案已經處理完成。

本文源自億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