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護航”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近九成

黃色“手臂”敏捷揮舞,耀眼的焊花此起彼伏,一臺臺機器人接力配合,讓偌大的車間只需要幾位工人巡查指揮。北京現代順義工廠,早已恢復了往日的繁忙節奏。

早春時節,北京各大重點企業安全有序復產復工,以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昨天,市發改委披露,截至目前,全市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經達到88.9%。

政策“护航”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近九成

復工前,工人在對車間進行消毒。圖片來源:北晚新視覺

政策“護航”換來複產提速

不到一分鐘就下線一輛車的速度,得益於北京現代生產車間裡的自動化水平。僅在車身車間,就有325臺機器人。

“我們非常認同一邊做好防控、一邊復工復產的做法。”北京現代總經理尹夢鉉介紹,目前復產率接近100%,各項生產已全面步入正軌,近300家供應商在確保零部件供應。

北京現代在北京、滄州、重慶三地的工廠有1萬多名員工。這1萬多員工要回到崗位也面臨防疫考驗。為此,工廠啟用了全新的“α生產運營模式”——在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下,兩三個工位配置1名員工,降低人員密度、保持安全距離。

威訊聯合半導體(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國企業。看到工廠裡在疫情期間可以穩定生產,總經理Kazziet Ooi特意給北京點贊。他介紹,該公司90%以上的員工在完成隔離觀察後已經返回崗位,產能已恢復90%以上。在這背後,員工隔離宿舍、停車資源緊張、防護物資缺乏等問題都有相關部門助力解決。

北京大小各類企業各有各的需求。“針對企業關注的難點問題,本市先後出臺了‘打好阻擊戰19條’和‘支持中小微企業16條’兩個文件,儘可能降低疫情影響。”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19條”注重特事特辦、突出便企利民,給出了具體措施;“16條”則精細研究政策創新,精心篩選務實舉措,精準聚焦突出行業。

政策密集落地,換來疫情防控有效、復工復產提速。數據顯示,截至3月14日,各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經達到88.9%,比3月2日提高11.1個百分點。

“前中後”指導工程有序復工

京城東北,京沈高鐵正從紙上變為現實。按計劃,這條高鐵年底就將通車,眼下正是關鍵期,恢復正常施工迫在眉睫。

在京沈高鐵起點星火站施工現場,工人們統一佩戴口罩忙著綁紮、焊接鋼筋、加固模板。復工一個月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姚家園北街框構橋,青年路框構橋、五環路大橋、全封閉式聲屏障等13處工點已全部復工。

大量工人上崗,如何保證安全?星火樞紐站前工程所有工人返京均採用點對點包車或自駕形式,人員進場前嚴格執行居家觀察14天。“我們還組織進場施工人員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累計檢測639人,確認均未感染新冠病毒,為接下來的全面施工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施工方中鐵六局北京鐵建公司負責人說。

目前,本市在施工地達到883個。“2月底市重點工程180個續建項目復工率為39.44%,但到了3月14日,已累計復工136項,復工率75.56%。”市發改委這位負責人介紹,本市緊扣重大項目,加強“前中後”各環節指導,推動市重點工程續建項目有序復工:提前介入,加強對未復工工地的防疫標準宣講,輔導企業提前做好做足復工準備;優化、簡化審批流程,推動工地儘快實現復工;對於已復工工地加強巡查,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問題。

端上“服務包”為企業“補血”

“只用了一個小時,我們就接到電話讓來領取口罩。”博世力士樂員工數量多、口罩消耗量大,急缺防護物資。讓博世力士樂(北京)液壓有限公司中國區工程應用技術總監Depoorter Nicolas沒想到的是,這個問題反映給經開區管委會後,問題迅速解決。幾天後,他專門送來了感謝信,道出“患難見真情”的心裡話。

疫情之中企業按下“復工鍵”,本身也扛著巨大的壓力、面臨著不少問題。誰來幫他們破解?

記者獲悉,為加強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市區兩級管家單位指導“服務包”企業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各項防控措施。防護用品不足,政府部門拿出指南向企業推薦購買渠道,建立起防疫物資需求保障機制,分配13萬隻口罩等防疫物資;打電話、發問卷,收集上來896項服務需求,挨個明確責任單位開展服務;企業人員密集、防控措施不到位、未落實隔離14天……對於企業反映的復工復產疫情防控重點問題,各區、各部門按照“核實不過夜、整改不過天”的要求快速核查辦理。

一個個“服務包”和“政策包”出臺惠及各行各業,特別是受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菜店、生鮮超市、便利店等網點設立項目給予房屋租金等支持,支持比例上限由原50%提高至70%;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根據研發投入實際情況,每家可獲得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研發費用補助;36家市管企業計劃減免租金約9.1億元,涉及中小微企業2萬餘家;核准完成952戶延期納稅有關事項,稅費金額5.85億元;為1969家旅行社暫退10.75億元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這些精準扶持政策助企業渡過難關的同時,也將為北京完成經濟增長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