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要臺當局撤換“大使”,或與45億投資這件“小事”有關

原創 海峽導報 2020-03-16 15:58:58

海地要求臺當局撤換“大使”,當地媒體稱是為了一件“小事”,臺當局涉外部門迅速澄清雙方關係不變。

海地要臺當局撤換“大使”,或與45億投資這件“小事”有關

劉邦治

臺當局前駐海地“大使”徐勉生提醒,“外交”辭令往往要從反面解讀,“小事”就是“大事”、“不變”就是“有變”。他懷疑爭端可能與一筆45億元新臺幣的直接投資有關,未來海地會不會接受臺當局新“大使”,就要看臺灣的“誠意”。

徐勉生目前已退休,曾任中臺當局駐海地“大使”及安哥拉“代表”,涉外經驗十分豐富。他今天針對臺當局駐海地“大使”劉邦治因一件“小事”被撤換,投書檯媒發表評論。

徐勉生表示,劉邦治是資深“外交”人員,怎會與駐在國總統發生口角?中間可嗅出不尋常氣息,明顯就是雙方“邦交”已出現警訊!臺當局曾同意提供1.5億美元(約45億元新臺幣)協助海地整建首都電力系統,卻因海地國會有意見,經費無法動支。

2019年7月蔡英文“訪問”海地時,摩依士總統希望臺灣能直接投資,此次海地要求換“大使”是否與此事有關,值得推敲。

而“外交”辭令通常要由反面解讀其真實含意。海地外長說是一件“小事”,就是告訴臺當局本案絕非“小事”,必須審慎處理。其次,臺當局說“邦誼”不變,就是提醒此事與雙方“邦交”密切相關。

徐勉生指出,美國國會日前通過“臺北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助臺灣鞏固“邦交”及參與國際組織,這次“海地邦交”危機正好可用來測試該法案能否發揮作用。

綜合臺媒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