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次成為國宴標配,這個茶農,憑什麼?

“讓世界喝上中國茶”,是華祥苑創始人肖文華先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是他創立華祥苑近二十年的終極目標,同樣也是他一直在倡導和推動的最重要的事情。

17次成為國宴標配,這個茶農,憑什麼?

華祥苑真正登上國際舞臺是在2006年,華祥苑作為中國茶業的唯一代表,出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辦的“2006絲綢之路投資論壇”,會上受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的稱讚與鼓勵。華祥苑在這一節點上爆發了,肖文華也意識到了一個可以專屬於中國的文化標籤:“茶從中國來”。

從華祥苑三度成為國禮、八次助力茶敘外交開始談起,肖文華感嘆“我始終覺得華祥苑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得益於對源頭和品質的始終堅守。從2004年就開始著手建立茶莊園,並與‘茶學界泰斗’張天福先生共同研究規劃出了專屬於華祥苑茗茶的茶莊園,建立了一片高標準、高要求、高品質的有機茶園。

17次成為國宴標配,這個茶農,憑什麼?

一方面得益於華祥苑茶莊園嚴格要求與把控安全產品品質體系,另一方得益於在國際邦交環境中持續的影響力,即不僅來自其源頭體系的建設,而且還來自於不斷積累的行業聲望,這使得肖文華得到了“茶文化推廣大使”的稱號,而這種個人推廣與品牌形象在茶文化領域裡亦具備其獨有的價值和能量。

“我們生活在一個盛世茶興的時代裡,很多人會希望,尤其是中國人自有的茶文化可以天長地久且持續地綿延下去,但在漫長的時間裡,總會有一些變化,不可能如你所願。所以華祥苑一直在等待這個契機。”肖文華說道。

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後不久,華祥苑正式開始了這段所謂的“厚積薄發”之路。根據統計顯示,華祥苑茗茶多達17次禮獻國際邦交場合,創下茶葉品牌亮相國際舞臺次數的歷史新高。

“在長久以來的自我更新和反覆實踐中,華祥苑所回答的問題正變得更加豐富:不僅僅有著福建茶葉標籤的鐵觀音、大紅袍、正山小種等茶品類的重新塑造與認識升級,而且在新的行業環境和發展階段中,還包括了更多茶品種的研發,為茶文化的價值塑造,重新去認知與定義。”

17次成為國宴標配,這個茶農,憑什麼?

談及於此,肖文華為記者透露出了第一手關於華祥苑的消息:“我們的新產品正在研發與反覆的推敲階段,將在未來的五月份上市,我們希望在中國茶行業,甚至是世界對於茶葉的認知上,將呈現出一個全新的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