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漫步勝過長期規劃

事物發展充滿了隨機性:年初沒有新基建這個詞,也不存在金融危機和強度這麼大的量化寬鬆,甚至連個影子都看不到,線性的預測無法進行未來的推演。固定計劃和預測在黑天鵝事件面前都沒有意義。

之前做戰略諮詢的,喜歡談長期規劃,事後發現長期規劃基本不靠譜。當然也不是一點不靠譜,大方向還是要有的,但面對數不盡的環境變化,任何所謂的目標和計劃都變得毫無意義。

我最近讀塔勒布的《黑天鵝》和《反脆弱》,對隨機性非常認同。我們的生活被無數黑天鵝事件影響,概率,運氣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固定計劃常常不奏效。對於極端斯坦和平均斯坦,後者追求穩定和計劃,但現實中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就是黑天鵝事件,黑天鵝事件對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歷史上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和大的發明,幾乎都是偶然事件,打破了原來的計劃的軌跡。

公司投資的最牛的一個項目,原本的目標是之前的一家,但那一家沒達到預期,偶然發掘到了這個項目,這個項目從投資到後期的併購等動作不能說完全是運氣,但至少說發展和當初的預期是不一樣的。投資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是想象不到會專注醫療領域和用這種方法投出來這種項目,歷史充滿了運氣和偶然性。記得塔勒布在《黑天鵝》裡描述,今天看到的好多百年企業,創辦之初做的事和現在做的都是截然不同的,這也說明,長期規劃沒什麼太大意義。巴菲特說過,我們沒有固定計劃,隨機而動。機會來了就抓住,沒有機會就等待。

職業規劃的多變性。《Range》裡提到,一種人很早就找到了職業的方向並且聚焦,一萬小時刻意練習,成為專家。例如老虎伍茲。但也有一種人在職業早期嘗試了很多方向,後來才找到定位的,例如羅傑費德勒。橫跨一些職業的好處是,能從外部視角看問題,過去的職業經驗對新的事情有幫助。書中結尾處說到,不用覺得落後,整個人生就是一場實驗。

隨機漫步勝過長期規劃

隨機漫步勝過長期規劃

阿里巴巴的曾鳴提到過戰略發展的四個階段:

隨機漫步勝過長期規劃

靜態的長期規劃沒有意義,而是在大遠景的前提下,不斷試錯和迭代,let chaos in,找切入點和引爆點,這是一個動態和試錯的過程。阿里發展了二十年,不變的是使命,變化的是目標、產品、組織和模式。

互聯網的歷史上提倡漸進式演化和試錯,偶然事件,自下而上,並非預先的設計和規劃。互聯網歷史上的偉大產品和商業模式都是由此而來。支付寶,360,抖音,微信,網易遊戲,qq等。

所以,擁抱不確定性和隨機性,防止負面的黑天鵝事件,不斷試錯和利用正面的黑天鵝事件,不要做長期細緻的規劃,增加概率,利用不對稱風險(收益高於風險),沒有機會就等待機會,做好準備接住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