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祕密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不知道差友們看沒看過 1968 年放映的《2001太空漫遊》。

影片裡呈現的太空、空間站和宇宙飛船十分硬核,就像紀錄片裡的影像。觀眾能看到無處不在的智能電腦,也第一次在銀幕上見到了擁有強大人工智能的機器的樣子。

《2001太空漫遊》裡的人工智能 HAL 9000▼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2001太空漫遊》放映後第二年,美國成功登月。又過了兩年,前蘇聯把人類史上首個空間站射向了太空。70 年代結束前,電腦的計算能力一代代提升,知識界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樂觀到了極點。

比較巧合的是,這部大製作的出現,提前把觀眾拽進了即將到來的世界,還掀起了有關社會倫理、人類命運等宏大命題的爭議,無意中成了新世界來到前的緩衝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可差評君這個時代就不同了,到處充斥著科幻元素,還有對未來的創作和想像。就比如科技新聞、商業廣告、好萊塢電影,都十分熱衷於講未來的故事。或許因為它們總擺出一副積極、樂觀的樣子,大家對科技進步的後果已經很脫敏了

這不,前幾天美國的媒體就紛紛起底了一個很有爭議、叫做 Clearview 的技術工具,它背後是一家初創公司,這家公司通過收集各個網站的公開照片構建了一個龐大的人臉庫,用戶使用 Clearview 的人臉識別功能,就能找出任何人的全部公開圖像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你可能想不到,這個以可能侵犯他人隱私為代價的應用程序,至少已經偷偷運行了兩年時間。

這意味著啥呢?舉個實際例子先幫大家見識一下 Clearview 的一個用途吧。

有一天,在美國開連鎖商店的一個億萬富翁,正在一家意大利餐廳吃飯,看到自己的女兒正在和一個他不認識的男生約會。

可能單純好奇或出於保護欲,富翁找來服務員,替他偷拍了一張男生的照片上傳到 Clearview,立刻就得到了男生的所有公開照片和鏈接。通過這些信息,他識別出,女兒交往的是一個來自舊金山的風險投資人。

然後,富翁還很得意地把男生的全部信息發給了他女兒,說自己只是想確保她的約會對象不是騙子。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好特麼好奇他咋辦到的?

Clearview 建立的人臉庫包含超過 30 億張抓取自 Linkedin、Twitter、Facebook、Instagram、油管等網站和社交媒體的公開圖像。據說,這比 FBI 或警局這些執法部門可以訪問的圖像還要多得多。因為執法部門通常只有搜索存檔的嫌疑犯大頭照和駕照照片的權限。

更騷的是,即使一個人戴了帽子、眼鏡或只被拍到了一部分臉,也可以被 Clearview 識別。

有了 Clearview 的幫助,似乎所有被互聯網記錄的、包含有人臉的圖像都可以瞬間暴露在使用者面前。

真是個可怕的玩意兒啊。。。

假如把這個應用程序安裝到 AR 眼鏡上,走到大街上,沒有路人能逃過使用者的追查,不僅不無例外地會被扒個精光,而且還毫無知覺。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其實呢,Clearview 可能老早就有這想法了。有人就在 Clearview 的底層代碼裡,找到了適配 AR 眼鏡的編程開發語言。

但或許預料到可能引起爭議,Clearview 並沒有做過大肆宣傳,也沒有向所有人開放權限,僅有它的投資人和一部分潛在的大客戶可以試用

於是,這些擁有登陸權限的大人物得以在各種聚會上拿著 Clearview 吹牛逼,把識別不認識或不記得名字的人當成樂子。

還有投資人把 Clearview 拿給他學齡期的女兒作為玩具,因為她覺得把它用在自己和朋友身上,看看他們在世界上完整的樣子好像挺有意思。嘖嘖,年輕人的世界啊。

可是呢,Clearview 的創始人 Hoan Ton-That 的商業企圖豈是你們能看穿的。他一度大膽腦補過,把 Clearview 用於篩選保姆,用作監視攝像頭的搭配,或者乾脆就賣給寫字樓的保安,主動識別訪客打打招呼也是好的嘛。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當有了這個工具,發展出更多奇怪的需求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兒了。

據後來的報道,百思買、梅西百貨、科爾百貨等零售商,美國國家籃球協會,以及一些工會組織、房地產公司都曾使用或試驗過 Clearview,至於啥用途咱就不知道了。

而很快,Hoan Ton-That 和他的說客又開始轉向執法部門推廣 Clearview,還推出 30 天免費試用一年最低 2000 美元年費的優惠。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在 Clearview 的推廣過程中,推廣人員總會提到一些重要的案例來增加它的吸引力


比如它幫助警察辨認出一個涉嫌虐待兒童的人、找到參與多起信用卡欺詐案件的嫌疑犯、認出人行道上某個身份不明的死者等等。


到今年 1 月,Clearview 已經獲得好幾百個警界用戶了。


從有錢人、大公司到執法機構,Clearview 完美通吃。


直到 Clearview 被廣泛報道,才有後知後覺的反對聲音出來。有研究者質疑 Clearview 的準確性,因為更大的數據庫通常會導致更大的誤識別風險;有人擔心 Clearview 可能被濫用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Linkedin、Twitter、Facebook、Google 這些互聯網平臺先後向 Clearview 發了禁止其爬取平臺圖像的郵件,油管聲明禁止 Clearview 收集可用於識別個人身份的圖像數據。而蘋果公司指控 Clearview 違反了開發者條款,暫時封停了它的帳戶。


可 Clearview 的創始人 Hoan Ton-That 和律師卻堅持,獲取公共信息是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的,Clearview 的做法跟 Google 建立搜索引擎沒啥不同。


但被油管啪啪打臉,油管說,儘管許多網站希望自己包含在 Google 搜索中,但網站其實也能控制哪些信息可以出現在搜索結果,甚至可以選擇完全退出。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可 Clearview 在收集圖像之前卻沒有徵求任何人同意


這個事兒就這麼你來我往打嘴仗,誰也不服誰,到現在也沒個結果。


害,在個人隱私問題上渡盡劫波的差友們聽到這種事兒,一定又氣又無奈。


誰能想到自己在互聯網上的痕跡可以這麼被翻個底兒朝天,還被用作不受監管的身份識別和販賣商業化呢。


咱好好說道說道,Clearview 不只觸及敏感的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而且這種有爬蟲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加持的搜索行為,已經不同於普通人的那些搜索動作

了。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有人用武器化來形容 Clearview,因為它成倍放大了獲取別人信息的能力,也同時放大了敏感隱私暴露的風險。


就拿自己來說吧,那些沉沒在某些網站的年輕時的黑歷史,本想百年之內不會再有人看到了,但現在看是沒戲了,這種

窮盡搜索不會放過任何想要被遺忘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別人偽造、修改過的圖像肯定也能出現在關於自己的搜索結果裡,也就是說,別人想栽贓嫁禍、搞臭你,只要製作一張假圖傳網上去就可以了


不知道大傢什麼感覺,反正像差評君這種科技宅,都感覺世界好像悄悄變了不少,有點陌生了。


可能我們應該用一個新的詞重新描述和定義 Clearview 的行為,同時也需要制定新的規則來約束和引導這種技術應用。


因為技術進步不是聖經,審視可能的風險,以及它使誰收益、又對誰造成了傷害這樣的問題是挺有必要的。


1953年放映的科幻電影《原子怪獸》截圖▼

這個富人的新玩具,打撈了每個人在互聯網的秘密


這個事兒不像海底怪獸、外星人的科幻題材那麼精彩,它不是什麼超現實的、荒誕的情節,更不是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期許的美好未來,它就是我們面對的

現實

差評,帶給你不一樣的深度內容,你一定要關注我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