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歷——從傳統行業到參加IT培訓進入互聯網行業


我的經歷——從傳統行業到參加IT培訓進入互聯網行業


最近在頭條的問答裡面看到了很多關於IT培訓的問題,而我自己就是從傳統行業通過IT培訓進入到互聯網行業,把我的經歷分享出來,希望對一些朋友有一些幫助。


畢業進入傳統行業

我大學學習的是機械電子專業,雖然專業課也有C語言這類的編程課,但是基本上都是玩手機玩過來的。因為學校是以建築專業為主打專業,而我們專業也比較側重建築機械,畢業以後大部分同學都去了中建、中鐵這種國企,我學習成績一般,就到了河北的省會石家莊找了一個鋼結構公司去實習。


實習期三個月,三個月基本上都是在工廠裡打雜,現在好多企業都以實習的方式來招一批大學生打雜,工資低還好管理,實習期過了以後好多人自己就離開了,然後再招一批,真的也夠黑的。不過這都是現在才看明白的東西,那個時候只有一腔熱血,想著好好表現,期待著實習結束以後能夠進入到公司的技術部門。


當時實習工資每個月二千一,但是乾的活很累,終於熬過了三個月,發現技術部門招聘的名額有限,而且我們那一批實習生裡還有靠關係內定的,所以沒有幾個能分到技術部,大部分人實習完以後沒有分到想去的部門就自己走了,我和幾個同學被分到了質檢部,負責鋼結構件的質檢工作,後來沒幹多久因為質檢部也總是遊走在工廠裡,不能接觸到關於機械製圖的相關知識,我決定離職,關於離職這段還被部門領導利用了,這在之前的文章裡也提到過。


輾轉天津北京找工作,對未來充滿迷茫

離職以後,我又在石家莊找了一個做光纖線和連接件的工作,幹了大概兩個月,發現公司產品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在機械製圖方面也不能學到什麼東西,也辭職了。這兩次的工作經歷後我思考要想學技術要去大城市,在大城市機會多,技術型企業也多,於是我開始規劃去天津北京找工作。


第一站就是天津,當時的想法是能不去北京就不去北京,因為北京消費大,生活壓力也大。到了天津以後,在天津讀研究生的大學同學接待了我,在他們學校附近找了個出租屋,開始在網上投簡歷,然後出去面試,去過很多地方。有的公司在居民樓裡,有的公司在非常遠的郊區,後來終於在天津一個開發區裡的公司面試以後,讓我去上班。我依然記得當時的面試場景,一個大概三十多歲的女士問了我一些問題,具體的問題我記不清了,最後她說了一句“面試了這麼多我也累了,感覺你還挺實在的,就你吧”,我就這樣通過了面試。


雖然面試通過了,我也很高興,但是心裡總是不踏實,現在回想其實當時的我根本就不想要在天津工作,去天津找工作只是在給自己失敗的職業經歷找藉口,為了維護那點在家人和女朋友面前的尊嚴。


後來在回出租屋的地鐵上面試我的女士給我打電話,因為要給我上社保,讓我入職的時候拿著戶口本,我覺得很奇怪,入職為什麼還拿著戶口本,我害怕會不會是傳銷,再加上我本來就覺得面試很隨意,就沒有去入職,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上社保確實是需要戶口本信息的。


在天津大概半個月,沒有找到工作,我覺得既然都出來了,還是去北京看看,於是來到北京,雍和宮、農展逛各種招聘會。北京招聘會的感覺和石家莊天津明顯的不同是,北京的企業多,而且有名的企業很多,我還記得有一家企業在石家莊的時候我非常想去,但是在石家莊的招聘會上人家對像我這樣的應聘者並不怎麼感冒,在北京我也遇到了這家單位,招聘的人卻異常的熱情,追著我要簡歷。後來我知道是因為在石家莊這樣的城市,這樣的企業已經算是知名企業了,能夠收到成百上千份簡歷,而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好企業太多了,一般的企業比較難得到應聘者的青睞。


在北京找工作經歷也是失敗的,面試了幾家沒有一家肯要我,這段時間我也陷入了巨大的迷茫中,我到底能夠幹什麼,我審視我自己,除了一張大學文憑好像一無是處,什麼都不會,如果我最終只能從事那些體力勞動的行業、和技術無關的行業,那我上大學還有什麼用,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我找不到一份工作。


迫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先找份工作

容不得我再多想,因為口袋裡已經沒有多少錢了,這一個月來的各地找工作我花了大概不到一萬塊錢,這些錢都是問家裡要的,除了金錢的壓力,我知道我再這樣下去對父母,對女朋友都沒法交代,當前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份工作,能夠養活自己。


於是我又回到了石家莊,這個我最初開始的地方,在這裡找了一份技術支持的工作,其實就是公司代理別人的產品,賣出去以後,我去給人家安裝,而產品就是各種水泥廠、鋼廠用到的稱量的地泵。雖然我也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現實已經逼的我沒有挑剔的權利,我開始了全國各地出差,去各個客戶那裡安裝設備。


這份工作我幹了兩年,這兩年裡我和女朋友結婚了,接著媳婦懷孕了。


迫於經濟壓力,考慮參加培訓

妻子懷孕以後,孕期反應很大,不能再上班了,而我自己的工資這個時候也只有兩千五左右,各種生活上的開銷和孕期的檢查費用已經遠遠超過了我的工資收入,很長一段時間還是靠跟家裡要錢來支持下去。


當時雖然經濟壓力很大,但是其實我還是不知道怎麼辦才能掙更多的錢,直到我在網上看到一個人分享自己參加IT培訓的經歷,培訓以後成功找到工作,工資開始就能有七八千,那個時候感覺七八千的薪水簡直太多了,於是我開始在網上搜索各種關於IT培訓的東西。


在網上搜索以後,瞭解了大概,後來得知身邊朋友的同事有去北京參加完培訓找到工作的,薪水大概一萬,我覺得這應該不是騙局,開始下定決心試試,但是不到兩萬的學費太貴了,我怕因為自己的原因錢花了找不到工作,於是打算先自學一段時間,於是在網上找到培訓基礎班的視頻,每天下班後跟著視頻學習。


就這樣一個月的視頻課程,我跟著學了三個月才學完,學完以後,我覺得對編程還是有興趣的,一行行代碼竟然能夠操縱電腦生成一個文件,真的很神奇。我開始計劃去北京參加培訓,培訓費還是跟家裡要的。


來到北京參加培訓的半年

到北京以後挨著培訓機構租好房子,交完學費就開始正式上課了,那大概是2016年左右,89年的我已經算是年齡比較大的學生了,班上大部分人都是90後。


那個時候可能是因為壓力大,可能是因為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每天的精神頭很足,晚上上完晚自習回到出租屋大概十點,洗漱完以後我都會繼續學習到一點左右,因為我知道我自己的基礎比較差,我的專業不是計算機,所以別人學一遍的東西我就學兩遍,別人代碼敲兩遍我就敲四遍。


現在回想起來已經感覺不到當時的累和苦,只能體會到當時有了方向,有了奔頭以後那種越努力越幸福的感覺。


在培訓的這段時間裡,我的寶寶也出生了,好多人都說當看到孩子出生的時候,自己突然就覺得長大了,但是我真沒有這種感覺,當時我甚至都沒有什麼感覺,直到後來因此發生的很多家庭矛盾,這都是後話了。


不斷嘗試,找到工作

培訓完以後開始找工作,每個培訓機構都會給學員包裝簡歷,因為在這個行業裡公司對培訓出來的人是有歧視的,招聘都不喜歡培訓出來的人,所以沒有人會說自己是培訓出來的,而且一般都會說自己有三年的工作經驗了,因為工作經驗是企業篩選簡歷的一個條件,如果你不是應屆生,工作經驗又是三年以下,你的簡歷都很難被查看到,更不用說面試機會。


因為16年那會的移動互聯網還很火爆,那個時候的面試機會不少,但是能夠拿到offer的機會也不多,我當時想法就是不怕失敗,每次面試都是一次免費鍛鍊自己的機會,每次失敗以後都要記錄下被問到的不會的問題,為下次面試積蓄力量。


就這樣我在一個月的時間大概面試了十多家公司,最後只有一家公司給了我offer,就是我目前在的這家公司,是的,我一直沒有跳槽,我也很慶幸自己沒有跳槽,雖然公司不大,也有很多缺點,但是在這次疫情中還是每月足額的發著工資。


入職以後,仍需要不斷學習

入職的薪水雖然相比較其他同學不高,但是相比我以前的工資已經高了好幾倍,我終於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養活自己養活我們一家三口,沒有什麼比這讓我覺得更幸福的事情,所以工作中也格外的努力。


入職以後,開始接手項目,熟悉之前的老項目,那段時間自己在北京,媳婦孩子在老家,每週六日如果不回家我都主動去公司加班,整個公司只有我一個人,因為我覺得,反正也不累,又不喜歡出去玩,還是在公司效率更高,哪怕是看看書,寫點東西。


參加工作以後我才知道,培訓只是讓我入門,藉此進入到這個行業找到工作,在工作以後,太多的東西都需要繼續學習,根據公司的業務來調整學習方向,而且在公司業務越來越高的要求下,我計算機基礎方面的短板越來越明顯,產品做出來很容易,但是要做好卻很難,要想做好就要了解計算機原理方面的東西,於是我開始學習一些計算機組成原理、編譯原理等基礎課程。


一直到現在我喀什慢慢向管理崗位轉型,領導把公司的移動端團隊交給我來管理,雖然公司比較小,手底下也沒有多少人,但是這也算是一個挑戰,著一年來轉型的經歷讓我知道,管理別人比管自己要難的多,我也在慢慢探索,慢慢學習中。


上面就是我的經歷,從傳統行業到通過培訓轉行到互聯網行業。現在互聯網行業雖然沒有以前那麼火熱了,相比較以前確實需要有更硬的自身實力,每個行業都是這樣,早進來的人總是有一些紅利的,但是互聯網相比較其他行業還是更有前途,也更有錢途。


參加培訓還是自學

如果你現在要想轉行互聯網行業,如果經濟方面允許能參加培訓還是儘量參加培訓,畢竟自制力比較強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都需要有一個外在的環境約束自己去學習,而且培訓最大的作用是給你指條路,讓你不再迷茫,如果是自學,你會一直懷疑到底學到什麼程度能夠去找工作,要進入到一個陌生的行業的,一個引導者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