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個階段


人生的三個階段


晚上睡不著覺,隨手翻起姜文的《騎驢找馬》,這本書是他在電影《讓子彈飛》熱映之後出版的,他把關於電影拍攝的前前後後都給放到這本書裡了。正好當時一位老哥非常推崇姜文的才華,經他一忽悠,我就買了一本。要不是最近一直在家隔離,這本閒書,我都快忘記它的存在了。

書裡面姜文有一段話,很吸引我。他說有一位老先生曾經告訴過他,人的一生要面對三種階段,這三個階段的順序不能亂,一是人與物,二是人與人,三是人與心。看過之後,感觸良多。

人是動物,想要在這個世界生存,就需要不斷的從外界來獲取生存的必要資源,包括食物、水、空氣、陽光,除此之外,還要接受教育,學習各種技能,通過自己的勞動付出來換取所需的物質。這是大多數人的必經之路。也就是人與物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需求滿足之後,按照馬斯洛需求需求理論,就進入了更高級的需求階段,包括安全和尊重等社會性的需求。也就是人與人的關係。

人與人的關係,比人與物的關係更錯綜複雜。父母兄弟之間有親情關係,夫妻之間有愛情關係,同事領導之間有單位關係,朋友親戚之間有互助關係,錯綜複雜的關係網,把每個人都給五花大綁,任何一種關係處理不好,都會深深的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這些道理並不複雜,但是卻很難搞定,每天令我們眼花繚亂的新聞資訊,其實背後基本是上述中的某一種關係沒處理好,進而演變成了事故。比如誰家兄弟因為父母贍養問題告上了法庭,夫妻感情不和要離婚而鬧的滿城風雨,哪個大單位的一二把手關係鬧僵而互相舉報貪腐,有人進了牢獄等等,諸如此類,舉不勝舉,令我等吃瓜群眾目不暇接,看的膽戰心驚,誠惶誠恐。

也正因為人與人的關係相處之內,在現實社會的諸多關係中經歷了傷痛之後,人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記得葛優在一部電影中有一個牽著狗在陵園中的鏡頭,看看一個個墓碑,他的臺詞是“還是陵園裡安全啊,你們都躺下了,也就沒有人能跟我鬥了。”一語中的。 人在活著時,為名韁利鎖所困,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定有人會無所不用其極,不鬥個你死我活,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而這也是人的可怕之處。這樣的故事或案例,翻開資治通鑑,這樣血的教訓不勝枚舉。

人生的起點有高有低,人生的終點都一樣。隨著身體的終老,精神的衰退,人對外在的財富和名利、女人都漸漸失去了興趣,更多的是向內尋找,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開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前天瓊瑤阿姨在網上曬出了幾千字的長文,主要表達了她對生命的思考,對死亡的無懼和坦然接受。中國人很忌諱死亡,都不願去談和去面對這個問題。通過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生活中意外隨時會出現,一個人更應該遵從內心的召喚,不虛度光陰,勇敢的去追求自己喜歡的,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快樂的度過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人的一生要面對三種階段,這三個階段的順序不能亂,一是人與物,二是人與人,三是人與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