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你要不要喝?”,蔡康永說了一段話我印象深刻。他說: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情緒來來去去,人生如果希望每一秒都快樂,那這個快樂就沒有意義。所有我們所謂的負面情緒,只是因為我們用負面的態度去看待那個我們需要的情緒,如果有一天我們學會了用不同的態度去看待這個情緒,我們會知道,所有的情緒都是我們需要的情緒。”


這段話我非常贊同。

每一種情緒都有他自身的意義。


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

外婆每次見你會給你帶幾顆糖,你覺得這幾顆糖就是你童年的味道,很快樂。每次回想起來內心都充滿溫暖,好像擁有了愛世界的能力。


親人去世的那天你覺得全世界最疼你的那個人走了,你有難過,有遺憾,有悔恨。正是這些感受讓你更加珍惜身邊人。


悲傷的時候朋友一直在你身邊給你鼓勵給你支持,這份關心讓你的悲傷得以釋放,甚至滋長正面的能量,重新自我賦能,認識到自己其實也很有力量。

……


我們用快樂、滿足、愉悅面對得到,我們用悲傷、難過、焦慮面對失去。

每種情緒不是生來就是積極或者消極的,如果它產生了,它一定是為你而來。你要學會拿走裡面值得學習和成長的部分。


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裡面,羅恩腿受傷,在昏迷中喊出赫敏的名字,令喜歡他的拉文德傷心不已。這時候鄧布利多校長說了一句:“哦,年輕真好,還能感受愛的傷害。”


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

還能體會到傷痛,多好啊。


我們常常會許願說,希望能天天開心,永遠快樂。當然這是我們的美好期許。可是,如果真的沒有悲傷,只有快樂,那快樂又有什麼意義呢?就像尼采說的,一生中總有斷斷續續的幸福片段,但永恆的快樂並不存在。


我以前進行心理健康宣講會說到,我們的情緒就像是心電圖一樣,起伏波動,我們是沒有辦法事先規定什麼就變成什麼。不開心就是不開心了,一直對自己說,我不能不開心,我不應該不開心,於事無補。


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是我們面對真實的自己很重要的一步。


小說《無聲告白》裡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什麼是他人的期待?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小時候,你哭了,媽媽說,這有什麼可哭的,不許哭。從此你學會了忍住眼淚。

長大了,你生氣了,旁人說,你不能生氣,要學會不動聲色。從此你知道了隱藏情緒。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似乎都在告訴我們,不應該有負面情緒。

腦海當中的“應該”“不應該”就是他人的期待。

內心真實的感受才是真實的自己。


負面情緒就是真實的存在,它不會因為我們的“不應該”而消失。


我認為,正是因為有這些“應該”“不應該”擋在情緒的前面,讓我們沒有辦法直入情緒的核心,好好面對它。


如果我們一有負面情緒,就卡在“我不應該有這個情緒”,那我們就會變得很擰巴,完全無法理性的引導情緒,讓負面情緒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與其想著“應該”“不應該”,不如想想它為何而來,我要如何安頓好它的去處更加妥當。


那不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會有什麼表現呢?

其中之一就是責備自己。


李誕有一次給蔣方舟說:“你加油,我就不了”。這樣的生活態度我特別喜歡。

整個社會都在倡導我們要努力,要加油,要奮鬥,這些固然很好。但同時也有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似乎不上進不努力就會被譴責。有些譴責來自外力,有些卻來源於自己。


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

其實有些人已經努力很久了。他們連讓自己休息都會譴責自己,不讓自己感到輕鬆;生氣了、難過了,也會譴責自己,覺得自己不應該有這樣的情緒,拼命的想保持快樂和上進。

正如黃執中所說,外表看似正常,內在炸成廢墟。


電影《心靈捕手》裡面,心理諮詢師西恩對有心理問題的天才青年威爾一遍又一遍的說: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化解了威爾心中的堅冰,最終找到了自我和愛情。

這個鏡頭,我每次看都會熱淚盈眶。


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

這不是你的錯。

傷心流眼淚,這不是你的錯。

害怕恐懼,這不是你的錯。

感到憤怒,這不是你的錯。


有負面情緒,這都不是你的錯。


允許自己有情緒,試著放過自己,與你的負面情緒和解吧。

畢竟,生活最終是自己的。


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


“我覺得你習慣了在我面前堅強,但我告訴你,受傷的你我能承受,其他人也能承受。”這是娜塔莉·波特曼在一部電影裡面,她的媽媽跟她說的一段話。


我也想告訴大家,真的不開心也沒關係,

依然有人愛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