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之一:徒弟對師傅,中越兩支最強步兵的對決

“塹壕延伸”戰術是我軍在淮海戰役中為圍困國民黨軍在實戰中摸索出來的一種戰法,這一戰術為最終殲滅黃維兵團,奪取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3年我軍將這種戰法教授給越軍,越軍利用此戰法分割包圍和攻佔法軍的各個據點,並減少戰鬥中部隊的傷亡,最後幫助他們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1984年“7.12”反撲連遭失敗之後,越軍改變戰法,運用塹壕延伸、兵力前出的手段,頻繁偷襲老山前沿陣地。越軍經過4個月準備,在我軍防禦陣地前沿側翼、結合部構築了前後相通、縱橫交錯、長達50餘km的塹壕、交通壕,對我前沿陣地形成了分割包圍之勢。

史海鉤沉之一:徒弟對師傅,中越兩支最強步兵的對決

殊不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破敵“塹壕延伸”戰術,最重要就是要迅速查明敵塹壕延伸的位置、走向、終點和直接作用等情況。據此,我軍採用了五種方法:

一、建立觀察配系網,全面查。我軍在整個防區組建了以步兵、炮兵、偵察兵為骨幹,技偵、雷達和觀測器材相結合的觀察配系網。消除了觀察死角,置敵每一步行動於我觀察網之中。

史海鉤沉之一:徒弟對師傅,中越兩支最強步兵的對決

二、伸長觸角,抵近察。一線防禦分隊廣泛開展了抵近偵察,派出多個偵察組,晝夜潛伏偵察,嚴密監視敵人動向。同時組織精幹分隊秘密滲入敵陣,摸清了敵人大量工事、塹壕位置。

三、火燒植被,直接查。我軍使用燃燒彈、火焰噴射器、汽油等,將其發射或者拋射到敵塹壕附近,將植被燒掉,使敵塹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四、加強技術偵察,綜合查。我軍利用夜視器材觀察敵夜間活動;利用航空攝影做地形分析;利用雷達偵察敵陣地表面的活動;利用電臺監聽敵通化信號變化,查驗敵塹壕和屯兵洞具體情況。

五、掌握規律,重點查。

在查明敵工程作業位置和塹壕延伸位置、走向、終點之後,我軍充分發揮了各兵種的作用,靈活採取各種手段,粉粹了敵塹壕延伸。

一、活用炮兵打。我軍火炮數量多,口徑大,彈藥充足,我們採取大小結合,曲直結合的方法,破壞其掘進活動和摧毀其已經構築的塹壕和屯兵洞。

二、巧用精兵炸。我軍依託陣地,精兵奇襲,直接摧毀其塹壕並殲滅屯兵洞內之敵。

史海鉤沉之一:徒弟對師傅,中越兩支最強步兵的對決

三、暗設障礙阻。對已查明的敵塹壕在其終點或附近設置防步兵地雷、絆發手榴彈等,有效地遲滯敵人,為我步兵殲敵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四、以壕對壕制。敵向我陣地挖塹壕,我也向敵陣地掘進,實施對進作業,以壕制壕。在出擊作戰時,我軍強行佔領敵塹壕,沿塹壕接敵。3月8日攻打小尖山,就是首先奪取敵138號陣地,爾後沿塹壕從側翼向小尖山攻擊,配合正面攻擊分隊,一舉攻佔該高地。

史海鉤沉之一:徒弟對師傅,中越兩支最強步兵的對決

攻打138、小尖山的步兵1團6連十六勇士突擊隊

五、奪佔要點反。敵之所以能夠對我形成塹壕延伸,關鍵是充分利用複雜地形和相互對峙的幾個前沿陣地作為掩護。為破其延伸圍逼,我軍採取以攻為守,主動出擊的戰術,奪取、佔領了部分敵前沿防禦要點。如1月15日,我軍對116號東南無名高地實施了出擊,很快控制了無名2號高地、無名3號高地和968高地,殲滅了滲入我陣地間隙之敵,改變了犬牙交錯之勢,控制了敵可能延伸塹壕的間隙,使敵失去了延伸的依託和圍逼分割的基礎,挫敗了敵“塹壕延伸”戰術,奪取了戰場主動權。在這場徒弟與師傅的對決中,我軍再次證明了誰才是東亞步兵的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