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方向,怎麼走都是遊蕩

現在,我希望你能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點開一首舒緩的略帶小清新的音樂,和我一起運用想象力來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想象一個美好的週末清晨,你在九十點鐘醒來,陽光明媚,周身舒暢。打開窗戶,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放眼望去,一片新綠。這是一個沒有工作、沒有壓力的週六的早上。

起床之後的你和自己心愛的人,可能是家人,或是那個ta,共進早餐,吃的是你最愛的食物。接下來你們打算一起去旅行。

你們一起驅車前行,週末城市的郊外寧靜而美好,充滿夢幻的色彩。談笑間,你們來到了一座歐式風情的白色木屋前。

裡面人頭攢動,你們決定進去一探究竟。你突然發現,屋裡居然站滿了與你的生命息息相關的所有人。家人、朋友、同學,一切你所珍視的人都在這個房間裡。你很吃驚,但是似乎沒人發現你,大家目光平靜,互相交流著。

你想和他們打招呼,但大家對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於是你站在一旁,在一定距離之外靜靜地打量著。過了一會兒,所有人都入座,逐一站在臺前發言、分享。你沒有仔細聽大家在說什麼,只是很好奇。過了一陣你發現沒人上臺去講話了,於是你決定走到臺前把自己的想法也和大家分享。

沒有方向,怎麼走都是遊蕩

你站起身來,帶著些許緊張和忐忑,但還是保持著向前的勇氣。一步、兩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七步,七步之後,你站到臺前,轉過身面對大家,深吸一口氣,準備說出心中所想。

正要開口,你突然發現在你右手邊不遠處的桌上放著一個木盒。你很好奇,之前並沒有注意到它,你想去看看裡面到底裝著什麼。

你正打算打開盒子,卻看到了盒子上有一張你的黑白照片,肅穆而沉重。抬頭一看,頭頂橫幅上寫著一行字:沉痛悼念×××。

沒錯,這就是你的葬禮。

讀到這裡,你可能以為自己買錯書了,怎麼一本勵志書變成了一部懸疑小說?但如果剛才你在閱讀時真的將自己代入這個場景,那你或許會經歷些許靈魂的洗禮。——這也是國外流行的“墓園療法”的一個環節。

不要停下來,你還在葬禮中,一個會在五十、六十,甚至一百年後真實發生的葬禮。從古至今,一個人自出生那一刻起,便是向死而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逃離死亡的命運。

沒有方向,怎麼走都是遊蕩

1987年,美國著名小說家雷蒙德·卡佛被診斷為肺癌。在最後的詩作《最後的斷片》中,他寫道:

這一生你得到了

你想要的嗎,即使這樣?

我得到了。

那你想要什麼?

叫我自己親愛的,感覺自己

在這世上被愛。

這首詩刻在卡佛的墓碑上,也是電影《鳥人》的開篇。

對雷蒙德·卡佛來說,面對死亡,他知道了自己最想要得到的是愛,希望自己是別人“親愛的人”。

那麼,我們呢?

我們希望在生命結束時,如何回顧自己一生的得失?又希望別人在我們的葬禮上如何悼念自己?

我思考過很多次,還曾跟我的學生進行過互動,答案各不相同。有個英文名叫威廉的中國學生說,他希望,對於他的妻子,他是一個好丈夫;對於他的孩子,他是一個好父親;對於社會,他是一個有貢獻的人;而對於他自己,只願此生無悔。很難想象這是一個14歲男孩說的話。

另一個15歲少年說出的話更讓我震撼——他當時竭盡全力用英文(這是我在英語課上做的活動)來表達自己的願望,翻譯成中文是:他希望“他的死亡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每個人終將離開這個世界,在我看來,生命的意義蘊於當下的每一刻和每個選擇之中。假設明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是否還選擇做你當下從事的事情?是否能坦然離開這個世界?

沒有方向,怎麼走都是遊蕩

如果說這個問題對於之前的我而言,更多是一種假設,那麼經過父親的葬禮,我終於能夠感覺到這個問題是那麼實在。

父親在我距大學畢業還有15天的時候去世了,父親的早逝是我人生的一大遺憾。

更讓我遺憾的是,因為不善表達感情,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他:我尊敬他,我愛他。我也從未真正去了解過他,我不知道他都做過什麼事,也不知道別人對他有什麼評價。

他的葬禮在喀什老家舉辦,儘管他已經離開老家很多年了,但葬禮上還是來了將近四百個人。很多農民朋友風塵僕僕從各地趕來,只為送父親最後一程。從他們那裡我才瞭解到,父親這一生居然做過那麼多好事。甚至他的驟然辭世也是因為幫助他人。

2011年6月14日深夜,父親和7個同事去新疆霍爾果斯縣三道河鄉檢查新修好的太陽能路燈,那是路燈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個晚上。這個地區之前一直沒有路燈,晚上這裡一片漆黑,駕車有危險,行人就更看不清路了。父親之前在科技廳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招商引資,為鄉民修建了很多生活設施,這些太陽能路燈也是其中之一。

夜裡11點,漆黑的道路終於被路燈照亮,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悅中。

就在此時,兩個19歲的少年,騎著一輛摩托車以超過90公里的時速撞向人群,不偏不倚撞到了正在檢修路燈的父親。大家迅速把父親送到了醫院,儘管醫生已經全力搶救,但因為傷勢過重,他再也沒有醒來。

父親所做的這些事我都不知道。在我心裡,他是個嚴肅、嚴厲甚至顯得有些冷血的人。當我知道這些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到,他早已經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生命有如文章,不在長短,而在內容。”儘管我們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然而,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讓父親的名字繼續存在,他給我的鼓勵一直都在,永遠都在。

沒有方向,怎麼走都是遊蕩

人們很容易知道生命的起點,但終點在哪裡卻不清楚——下個月,明天,還是下一分鐘?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有幾個人真正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我在想,如果長眠的不是父親,而是我,又會得到怎樣的評價?人們可能會說:這位北大才子英年早逝,他一輩子唯一的成就就是證明他很會考試;他能力優秀,但只顧及自己的感受;他天賦超人,卻沒為世界留下美好。

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留給世界的印象就是這些。父親的葬禮過後,我下定決心要有所改變。

前一陣,微信朋友圈有個熱門應用,朋友們可以匿名寫下對你的評價。嘗試一下,你會發現在別人心目中的自己,往往與你想象中的相去甚遠。如果你不希望這是你在自己的葬禮上得到的評價,那從這一刻起請你改變。

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最怕的不是遇到風浪和海怪,而是沒有方向。如果失去了方向,那麼所有方向吹過來的都是逆風,它永遠都是在無盡的虛無中徘徊。這個痛苦無邊無際。正如V.S.奈保爾在《大河灣》中所說:“世界是其所是,那些無足輕重的人,那些聽任自己變得無足輕重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位置。”

如果沒有方向,怎麼走都只是遊蕩。那麼多年輕的靈魂在迷茫中徘徊,不就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嗎?解決任何問題,都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臺階上。

當我們找到終極問題的答案,就會找到人生應該行走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