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因本文有8000字的篇幅,所以列出目錄方便就感興趣的內容查看:


前言

白灣簡介

地理地貌

省級自然保護區

鄉村面貌

冷清的圩市

破敗的村莊

實用的祠堂

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

白灣人的面貌

經濟現狀

交通、醫療、教育

交通

醫療

教育

歷史人文

楊公古廟

官衙村

基督教白灣堂

慈善捐款文化

觀光旅遊業的現狀及展望

適合做民宿的幾個地方

井洞村

中屏村

皇宮村

北安新會希望小學

白灣水泥廠

私評


— 前言 —

2019年10月8日至10日我流連在白灣一帶的山野之間,白灣片區現在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當然會有與別處不同的風光,但這裡真正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靜”。

通常我們會用“寧靜”來形容鄉村,但白灣這裡卻該用“寂靜”來形容,山上的很多小村子已經空無一人,除了破舊的瓦房表明這裡曾經有人居住外,雜草叢生不見雞犬,已看不出有人活動的痕跡,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種“震耳欲聾的寂靜”

8號的晚上,我住在白灣養生園,想起白天的所見心中不由有點抑鬱起來,白灣土地上的人們為何集體放棄了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似的呢?

在接下來的兩天裡,這種思緒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打轉,揮之不去。不過在回程的路上,我突然想明白了,這是時代發展世事變遷的自然現象而已。

如果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那麼土地也是一樣,不同時期的土地會有不同的風采,白灣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表明了這裡的方向。


— 白灣簡介 —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鎮因圩名,1975年成立白灣公社,1986年建鎮。這裡與英德巖背、陽山東山、樂昌沙坪,因為都是典型的石灰岩地貌被稱為廣東地區貧困的四大金剛。

1991年2月20日,人民日報第二版發出《鄰近“金三角”的“寒極”》的報道,震驚世人。這個坐落在珠三角北端、距離廣州市僅150公里的鄉鎮,村民只能從石縫裡求口糧,刀耕火種,生活接近原始狀態。這與當時日漸繁華的珠三角形成強烈反差,恍若兩個世界。


缺水少土多山的石灰岩地區並不適合人類大量聚居,1993年5月,清遠市做出一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定——遷移扶貧,自此,當地一場跨越世紀長達20年的下山移民大潮,正式拉開帷幕。隨著人口的減少,2003年併入了石潭鎮。

白灣片區經合併後現在有三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白灣社區、白灣村委、北安村委、南安村委。為方便村民辦事,北安村委會遷到了農商銀行的旁邊。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 地理地貌 —


白灣片區位於清遠市清新區的北部,西北面與陽山縣接壤,東北向與英德相鄰,處於峰林和峰叢地貌的交接地帶,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以這裡兼具峰林的奇秀和峰叢的高險,風景非常優美。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峰林地貌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峰叢地貌

然而美則美矣,不過喀斯特地貌的保水性通常很差,這裡的地表水嚴重缺乏,山體的土壤也很少。除了東南面有部分泥質山較能藏水所以有兩個較大的水塘外,其餘地方沒看到有大的地表水源,整個片區僅有一條水量很小的小溪。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位於南部的兩個水塘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唯一的地表水流

從地形上來看,白灣片區就是以白灣圩為中心四周都被山圍住的一個天然封閉地區,除了中心區有一片山谷平地其餘皆是山體。

[白灣省級自然保護區]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的生產生存條件雖然較差,但這種特有的地貌也孕了獨特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廣東清新白灣省級自然保護區基本上就是原白灣鎮的轄區,總面積7219公頃,始建於2000年,初為縣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經清遠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市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典型的石灰岩山地生態系統和石灰岩森林植被。


白灣自然保護區是廣東省內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灰岩地區之一。保護區內有野生維管植物808種,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任豆群落的重要保護地。任豆,是中國特有種,又名砍頭樹,石灰岩專性植物。


據初步調查,清新白灣自然保護區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種、Ⅱ級保護動物15 種。保護區南部的神聖巖,有一條三四米寬的地下河,是中華鱘的最佳養殖基地。


白灣省級自然保護區在圩市旁設有管理處,在山上設有管護站,現有20多個工作人員。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保護區管理處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保護區北安管護站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任豆樹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保護區內的牌子



— 鄉村面貌 —


[冷清的圩市]

白灣位於清新、陽山、英德三縣交界處,圩市上曾經熱鬧非凡,有位老者和我說他年輕時趁圩挑個擔子想穿過十字路口都很難。

現在的白灣圩日還和以前一樣是逢5和10號,不過人就少得多了,少到讓人覺得這個圩市快要消失了。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看不懂的圩市山貨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就要換主人的小狗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冷清的圩市


當然,平日裡街道上人就更少了,不但人少而且看不到任何新的建築,來到這裡讓人覺得彷彿是置身於上世紀80年代的電影佈景地。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破敗的村莊]


街道如此破舊,村莊會不會好點呢?


一般而言,農村人就算外出謀生,不管回不回家鄉長住,只要是賺到錢都會回故土起新房,就象龍頸的石坎那樣,雖然街道上很破舊但每個村子都會有不少的新房,有些還做的特別富麗堂皇。

但是在白灣這裡不是這樣的,靠近圩市位於谷地平原的村子還能看到水泥樓房但看上去都有些年頭了。山上的村子則幾乎看不到兩層以上的樓房。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最整齊的村莊是街道旁邊的移民村——白灣新村,由政府出資興建,低價出售給個人的,當時是按居住條件排隊認購的,據說是60平方一套,毛胚3萬元一套。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新村

山上的村莊更加破敗不堪,同樣找不到一間漂亮的樓房。有不少村莊已經只剩下殘垣斷壁,沒有了人煙,有本地人告訴我白灣片區最少有15個自然村是完全沒人居住的,還有一些村莊則是隻餘下一兩個老人孤守。

白灣的村莊基本都是整齊的四方形排列,四周用圍牆封住,只從正門出入,明顯是以前防盜用的。有些村莊過於破舊已不夠齊整了,但還是能看出以前的格局。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橫逕仔村衛星圖


由上圖能明顯的看到四方的格局,有條件的甚至外圍會再加一堵圍牆。白灣這個地方本就是個交通封閉之地,村屋也建得很封閉,大小環境倒是很協調。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加石質圍牆的新興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側面是這樣圍起來的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山裡的小村子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橫逕仔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大撐江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大興圍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井洞村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水浸洞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新興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長埪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舊圩村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坪民洞村屋


[實用的祠堂]


上圖的坪民洞村屋似乎與別不同,好象花了點心思修整了下門面,但這是正門,當地人的村屋一般是長方形的圍屋,而正門則一般會特意修整漂亮點,同時當作祠堂用。


如果村屋實在散架了,就會單獨起一個,但也是很小,外形象是村屋的微縮簡化版。


是的,這裡的祠堂都特別簡單,而且不象大多數地區的祠堂大門正中寫明某氏祠堂,這裡的名稱並不統一。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這個叫公祠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這個則直接用了村名“大興圍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這個則直書“舊圩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這個稱為祖堂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這個則乾脆沒有冠名

祠堂是各村必不可少的建築,現在似乎正是各村建祠堂的熱潮期,到處看見新建或是在建的祠堂。哪怕這個村子已無人居住,村民也會集資興建一間祠堂。象磨刀村已經無人居住了,村民還是在那建一間小型的祠堂。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磨刀村在建祠堂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水浸洞在建祠堂


白灣現時最少有超過15個自然村已經無人居住了。對於在沒有人居住的村莊建祠堂,兩位當地人的對話或許能說明意義所在:


建祠堂只不過是為了留作紀念而已,並不是為了追求風水。樂於助人、積德行善才是最好的風水,白灣這裡有位老人常做好事活到了108歲,兒孫後代滿堂而且非常富裕。


這裡的祠堂完全不講排場,以實用為導向,以前是公共活動場所,現在則更象是留作紀念的象徵意義。可以想見不久的將來,這裡的大部分村落都將空無一人,唯一能留下的建築只有祠堂了。有個祠堂在這裡主要是為後人留個念想在這裡,不至於將這裡徹底忘掉。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上面兩圖是村民的住房不是祠堂,但和祠堂的外形幾乎是一樣的,都是封閉式村屋的縮小版。參考下面祠堂的圖片,形式結構完全一致。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當地還有一種奇特的現象,一個村同姓也會有兩個以上的祠堂。比如我在皇宮村就見到兩個陳姓祠堂,說是這個村當初是兩兄弟一同遷過來的。當地人說還有一個村建4個祠堂的,不過那個村子不通車。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皇宮村兩間緊挨在一起的祠堂


[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


1991年的人民日報報道是如此描述白灣的:站在崆(當地把石灰岩山區這種火山口似的封閉石坑稱為“崆”)底,仰首四望,滿眼黑灰色的石頭,像鍊鋼用的焦炭,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只有幾口蓄積雨水用的水坑……田地,除坑底那金貴的10來畝外,其餘全都星星點點地散落在四周的石縫之間。


可見90年代初這裡的生態環境非常惡劣,植被稀少,石頭都裸露在外。當地人告訴我,當年這些山上都是光禿禿的。他們小時候砍柴砍到山頂上去了,山勢陡峭,砍好的柴沒法挑下來只能從上面扔下來。


只要能種下一棵玉米的土地都會利用起來。即便是這樣努力,但有限的資源使得大家還是吃不飽。現在隨著人口的減少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山體都鬱鬱蔥蔥。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圖中還能看到以前梯田的形狀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滿眼的翠綠


[白灣人的面貌]


談一個地方的面貌不談當地人的面貌是不完整的。


在清遠的這幾年我接觸過一些白灣人,但都是外遷到城市很久的,他們的面貌和一般城市人無異,若自己不提的話你根本就不會將她和農村聯繫起來。


但是這幾天在白灣遇到的人就不太一樣了。首先他們的外形當然更具鄉土氣息了,再者很多人好象和人溝通起來都不太順,這導至我想了解些什麼變得很困難。當然,通常做生意的店主和果場的老闆溝通起來就沒有問題。


我很好奇這裡的人究竟是講什麼方言,於是問了好幾個人,他們無一例外都聲稱這裡講的是標準白話。但事實上當地人和我講話有的很好懂,有的能聽個半懂,有些人講的話我這個懂多種方言的人甚至都聽不懂。


大部分人好象只對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感興趣,問稍遠點的事情就完全不清楚了。比如問白灣基督教堂的歷史就沒有人能說得出來,有一個揭西來這開了幾年便利店的老闆居然說從來沒走到那邊去過,事實上相距不過一公里的樣子。

而我找一位賣農資的店主瞭解白灣有多少畝果園時,她居然也說不知道,這生意做得可真佛系。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再比如上面這座位於磨刀村的雕樓,有四層樓高,完全由青石壘成,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我去到這時雕樓主人60歲左右的孫子就在一旁建祠堂,可我向他詢問雕樓高處的大石頭是如何抬上去的他居然也不清楚。


總之這裡的人對事物缺少好奇心讓我挺驚訝的。


這幾天裡遇到最開心過日子的是白灣敬老院裡唯一的住戶—陳朝茂,他自己一個人住在空曠的老人院裡,在院子裡種了些豆子和瓜類,每天只是就菜下酒並不吃飯。他說酒能殺毒,所以76歲了也從不生病。

我發現他沒酒了就去買了兩支給他,高興得非要留我用餐,當然還沒去買酒時也邀我一起用餐,但見我去給他買酒回來就不是邀了而是強留,那架式想走都不好意思。


我們聊天時,他不時爽朗的笑,餐後他還特意給我留下了聯繫方式,雖然沒有電話號碼,找起來應該不費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 經濟現狀 —

白灣這裡嚴重缺水加上交通閉塞所以根本就不適合發展工業,唯一看到的工業痕跡就是90年代生產過幾年的水泥廠,設備早已拆除復綠,只餘下幾棟樓房和一個水塔。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廢棄的水泥廠

農業方面,成規模的養殖業也蹤跡難尋,除了南部的水塘周邊有點小規模的養殖氣氛,其他地方看不到養殖常見的大鐵棚。


在長埪和水尾一帶有不少村民種桑養蠶,不過問了好幾個桑農也沒搞清楚總的規模是多大,目測面積有幾百畝。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蠶蟲屎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桑葉地

在白灣最大面積種植的是砂糖橘,據說整個白灣有超過10萬顆砂糖橘。其它的農作物主要以木薯,玉米和豆類等耐旱作物為主,有少部分的水稻田。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砂糖橘

因為人口的大量外遷,街道上也是冷冷清清的。在十字路口有幾個便利店,沿街散落著幾間雜貨店、兩間快餐店、幾間賣化肥農藥的農資店、還有一間打石店、兩間木器店—主要的訂單都是來自做祠堂,這些基本就是街道上商業的全部了。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打石店和木器店


— 交通、醫療、教育 —


[交通]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整個白灣片區僅有一條X366縣道通過,由西南方的石潭方向翻越高山峰叢進入圩市谷地再北行進入英德巖背。


北部因山體的間隙使得通往英德的路更為平直,看上去白灣片區與英德更象是連為一體的,據當地人說多年前也是北向的公路先開通的,不知為何行政上白灣會歸屬清新石潭呢?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現在白灣每隔半小時就有一班車連通清遠市區北站,不過只有兩班是經石潭過的,其餘都是經黃花、九龍再上高速出市區。


遙想當年,白灣這個地方只有馬道連結外界,1975年建立白灣公社時出入都還是依靠步行。直到1980年代初才通了車路,1990年代才鋪設了水泥路。


以前的白灣人交公糧要肩挑步行5個小時以上才能到石潭,帶著手電天不亮就出發,回來已是晚上,生活的艱辛難以想象。


[醫療]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圩上有兩間小診所,還有一間石潭衛生院的門診,不過看得出來,這間門診在這裡只是應付履行社會職能,能堅持到什麼時侯是個問題。


[教育]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陽光兒童村


白灣陽光兒童村是白灣能看到的最美的建築,這裡主要是幫助周邊地區的失助兒童,現在白灣唯一的幼兒園也設在這裡面。

關於這個機構網上找不著系統的介紹資料,從零星的文字裡能看到是由香港陽光兒童基金會創立的,想必和旁邊的基督教堂有一定的關係吧。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上天眼查也只能查到是成立於2002年的一家社會組織,並無更多資訊。我曾試圖入內參觀,不過未被充許。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現在唯一的小學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中學校園


白灣中學只有初中,校園非常的美,忍不住多貼了幾張照片上來。有學生告訴我這裡的中學生每晚要上晚自習到22:00,非常的親苦。


不論是幼兒園、小學還是中學,當初的建設看上去都和慈善活動相關,幼兒園本身就設在慈善機構陽光兒童中心,小學是香港新界社團聯會捐建的希望小學,中學的教學樓名字叫陳玉珍教學樓,大門則由陳充騏先生捐贈。


這還不算,老師的宿舍樓也是由私人捐建的,這裡的窮困可見一斑。政府的轉移支付對這裡似乎力有未逮。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 歷史人文 —

由網上的資料可知,白灣因駐地在明代時為白姓居住,圩後山嶺呈半月形,故名。不過現在白灣片區70%以上的人為陳姓,完全找不著姓白的人,據說是因為有白姓人獲罪而被誅九族,具體哪朝已不可考。


[楊公古廟]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楊筠松,生於834年,卒於900年,名益,字叔茂,號筠松,世稱“救貧”先生。竇州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先生。著有《疑龍經》、《撼龍經》《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等堪輿專著。

白灣這個名字雖是明代才有,但這個地方興盛卻要早得多。唐僖宗時期的國師楊筠松因戰亂南下,楊公曾在連州、陽山、清遠一住十載,走遍百粵之地,實踐其以風水學術“濟世救貧”的理念。楊公來白灣“尋龍點穴”時,見白灣盆地四周地形奇妙,峰巒疊嶂,行至旗山腳下巡視,只見左右龍蟠虎踞,前有龜星,後接蛇氣,兩水合襟,生成龜蛇相會之象。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據說楊公正在讚歎此地風水,恰好遇見幾個牧童在此用棍棒、石塊搭屋子玩耍,便俯身問道:“爾等何為”?牧童答道:“建造廟堂”。楊公一愣,又問牧童:“我已在此地埋下了三個銅錢,爾等若能一次串起三個銅錢,就可在此建廟。”正說著,只見一個牧童用趕牛棒往下一插,果然串起三個銅錢。楊公感嘆道:“此處真是地靈人傑,乃百姓之鴻福也。”此事一經傳開,方圓百里之內,皆為震動,謂“救貧仙人”下凡白灣,為民解困,造福人間。於是,民間人士發起集資,在此地建廟紀念楊公,取名“楊公廟”。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廟裡的簡介並沒有明確寫明立廟的時間,最近一次大規模重修是在清朝光緒年間的1883年。隨著歲月的磨洗,年久失修的楊公古廟逐漸坍塌。直到1996年,浸潭鎮白灣當地的信眾捐資修葺了楊公古廟,依舊保留了清代建築風格。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陳可鈺將軍與白灣的情緣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楊公廟正對的景象


[官衙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在歷史的長河中,大一統政權逐漸在南粵之地站穩腳跟,但是還有很多瑤族部落散居在大山裡,在王化之外。元、明兩朝以及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廣東撫瑤長治所就設在白灣這裡,撫瑤長官衙門四周漸漸形成的“官衙村”,就是今天白灣圩的“開基始祖”。


[基督教白灣堂]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關於這座教堂網上能找到兩種說法,一說是1937年由美國人建的,一說是1940年由加拿大人創建。我曾經詢問過教堂斜對面南安村委的工作人員,不過好象沒人清楚,當時不是週日,先後去了三次都是大門緊鎖只好作罷。


我比較了一下,覺得1940年的版本可信度要高些,貼出來供大家參考:


基督教白灣堂位於粵北山區清遠白灣鎮的南安村,1940年由一位加拿大傳教士募資興建,1996年再由香港教會團體出資重修。


1999年10月3日我在南安村拜會了一位被村人尊稱為“八叔”的已經退休的神甫,他叫黎元素。“八叔”向我細談了這個山村教堂的故事。1932年,來自加拿大神召會的傳教士開始在南安村傳教。此後,每年都有兩三批村民“受洗”入教。1936年,一次性“受洗”入教的村民高達99人。到1951年止,入教的村民近600人,佔南安村總人口的90%。


進入80年代,白灣堂的活動開始恢復。最近的一次洗禮是在1994年舉行,約有60餘人入教。1995年至令,尚未有新的“受眾”。“八叔說:不是沒人信,主要是沒有牧師施洗。村裡沒牧師,只能等上面臨時派牧師來。


解放前,教會在白灣堂左側開設學校,叫“慕榮小學’,解放後由政府接管,改名南安小學”。現在,白灣堂在其右側新設小學,內設二、三、四年級三個免費的識字班,約70餘村民參加,他們是村內文盲及輟學兒童。識字班用南安小學的舊教材當課本,並聘南安小學的退休教師代課。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堂的附屬建築和機構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捐款的大都是香港人



[慈善與捐款文化]

前文所示,白灣這個地方接受了大量外來的捐贈,同時本地人辦事也處處以捐款來進行。而且這種方式由來已久,楊公古廟最初就是周邊民眾自發捐款建造的,後來的歷次重修也是如此。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楊公廟圍牆的內側刻滿了重建捐款名單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這個飯堂也是近年募捐建成的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牆上刻的和布上寫的都是捐款名單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自助捐款裝制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上圖的太平門位於由白灣圩去往北安和中屏的岔路口,為方便村民上下山時歇腳用的,透過門洞能看到的那面黑牆就是捐款的功德碑了。這是我在山上看到最宏偉的建築。

由鄉村主幹道通往各村的支路基本都是靠募集資金來修建的,所以到處都能看到捐資的功德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平民逕至中屏修路功德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大白屈村修路公德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屈坳至磨刀坳修路功德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坳仔村修路功德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六跳村修路功德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芒村修路功德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文采斐然的序文



— 觀光旅遊業的現狀及展望 —


白灣這個地方雖然景色迷人又特別,而且是省級自然保護區,但似乎沒什麼人知道。圩市上僅有兩間小小的快餐店和一間已關門的小酒家。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簡陋的小快餐店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已結業的酒家


整個白灣只有兩間農莊,一間是白灣養生園一間是白灣休閒農莊,位於舊圩村旁邊,兩個農莊隔路相望都帶住宿,而且只需100元的房費。有興趣的朋友不防進去走走。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養生園

白灣在地理地貌上和英西峰林地區是連成一體的,現在鄰近的英德黃花鎮一帶已經成為珠三角短途休閒旅遊的熱土,相關餐飲住宿的開發已呈飽和狀態,想找塊合適的場地來做民宿山莊已非易事。


接下來黃花溢出來的資源將會向白灣方向輻射,這幾天路遇的當地人也常將我當作是來考察旅遊項目的,並且會說已經有好多人進來看過這裡了。


白灣兼具峰叢和峰林的地貌,又有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加持,未來的旅遊業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有心在鄉村旅遊行業發展的朋友可以留意這裡。


— 適合做民宿的幾個地方 —


下面介紹的僅是我這幾日匆忙行程中比較有感覺的地方,一定還有更好的地方有待發現。


[井洞村]


井洞村位於由石潭進入白灣的X366縣道旁邊,離圩市約2公里,三面環山只有一個出入口,村莊附近種植有鷹嘴桃、枇杷、砂糖橘、黃皮等水果,還有大片的耕地撂荒。


這裡只需在村口設個門崗,裡面就成了一個獨立的整體,四周的山景也很美,做一個主題山莊很有感覺。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由公路上遠望井洞村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井洞村風貌


[中屏村]


中屏村又名水浸洞村,由太平門進去約1.2公里。和井洞村類似,由村口進入仿若進入一個袋中,四周被山體圍住,有較強的獨立融體感,開設山莊比較有氣勢。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皇宮村]


皇宮村原本是北建村委所在地,後北建合併入北安村了。現在這個村子僅有一個人在這裡居住,村屋也僅有唯一的一間了,除了兩間緊挨在一起的祠堂還有一間破舊的學校-北建小學。


這個村子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水泥路可直達,不過有幾公里路較窄。村子背後有一堵青石壘成的圍牆,據說是當初用來防範外敵用的。


現在因為修路拆除了一部分,但整體的形象還在。穿過石牆下的門口能清晰的看到一條青石板路向谷底延伸。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北安新會希望小學]

北安新會希望小學位於北安原村委側,離山腳約3公里,水泥路雙車可並行。這個學校是由新會人陳鳳霞於1995年牽頭捐建的,後來陳鳳霞又到清新縣城建立了鳳霞中學。


該校面積約有3000方,圍牆校舍完整,四方四正,校內還有一排大樟樹,環境非常好。據說離校不遠外有一條地下河露出地表,不過我沒有親自去看過。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水泥廠]

這個水泥廠建於90年代初,90代末已停工。現有幾棟樓房和一個水塔,以及幾十畝空地。現有村民在樓房裡養蠶,與楊公古廟遙遙相望。


工廠和學校比較好的地方是產權清晰,地塊規整。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白灣--回得去的家鄉回不去的曾經;離得開的鄉村揮不去的鄉愁


如本文的開頭所言,在白灣的三天裡總有一種疑問縈繞著我:白灣土地上的人們為何集體放棄了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似的呢?


後來在回程的路上我想明白了也釋然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每代人也有自己的不得已。


白灣這裡的先民們為了逃避戰亂來到此地,看重的不是這片土地有多肥沃,而是這裡夠封閉,可以築壘以自保生存下來。


這片土地也沒有沒有辜負先民們的期望,讓很多人在這裡休養生息繁衍後代。但是過量的人口增長超過了這片土地的承載能力,時代的變遷也無需困守在山窩裡。


白灣人在沒有人居住或明知以後無人居住的地方修路建祠堂就是為了讓子孫後代記住這片養育過自己的土地,讓鄉愁能有地方安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