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距新型冠狀病毒被曝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有三個月了,雖然目前國內疫情得到了明顯控制,國外卻在飛漲中,作為防疫的第一層安全措施,口罩成為了今年最強的“爆款”,但是對於好多人而言,真的是一“罩”難求,為了買口罩,線上線下跑了個遍,預約再預約,等待又等待。

那麼,你知道,口罩的歷史由來麼?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大爺的自制口罩

始於中國,發展於醫學

根據資料記載,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國家是我們中國。

13世紀,皇宮裡的奴僕在服侍帝王用膳時,為了防止口鼻飛沫傳到皇帝的食物中,便使用一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布掩住口鼻。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就曾記述他在中國生活的十七年裡的見聞,其中有一條就是關於口罩的記載:“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種矇住口鼻的絹布,就是口罩的鼻祖。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女醫明妃傳》劇照

後來, 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了歐洲,同時也將口罩的概念傳到了歐洲。

但是到19世紀末,歐洲才正式開始使用口罩。這主要是源於什麼呢?

產褥熱與病菌感染

眾所周知,西方的醫學與東方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治療方面,西醫熱衷於動手術,在做手術時,防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足夠安全的防菌措施,那麼在手術過程中,病人是極易受到感染的。但是在當時西方醫療等防菌措施中,手術器械,身著頭戴衣物都有做合適的消毒處理,唯獨口鼻方面的防護一直沒有,於是就出現了很多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傷口受到感染導致病情惡化甚至致死,然而,對於這種感染的源頭,卻沒有人知道原因。

1847年,身為奧地利維也納總醫院第一產科病區助教的伊格納茨·菲利普·塞麥爾維斯偶然發現了這種手術中的感染是由致病菌造成的,伊格納茨·菲利普·塞麥爾維斯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院內感染”的人,他一生都在與疾病作鬥爭,尤其是針對產褥熱這種病症,正是由於他窮其一生的抗爭與研究給予之後的醫學研究一個明確方向。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伊格納茨·菲利普·塞麥爾維斯

1847年春,塞麥爾維斯前往威尼斯旅行,希望通過參觀那裡的藝術寶庫,以平復因產科醫院的慘相而備受動搖的平靜心靈。剛回到維也納,他即被告知,他的摯友——法醫學教授柯萊奇卡(Kolletschka,又譯科雷茨卡) 突然逝世,他是在一次屍檢中被笨手笨腳的學生戳破了手指,患上敗血症而死的。“我馬上想到,柯萊奇卡的死因與我曾經見過的眾多婦女分娩後死亡的疾病非常相似。”實際上,二者的症狀是一樣的。

事情很明顯,正如那把驗屍刀受了屍身物質的沾染,導致柯萊奇卡死亡一樣,負責檢查的醫生和學生們的手指也受到了沾染。在維也納,屍檢是醫院裡經常性的事。醫生要不斷地處理屍體的內臟,塞麥爾維斯自己每天上午也要做屍檢。產褥熱不是源於任何流行病體質,而是和傷口感染引發的血液腐敗一樣。事情變得很清楚,為什麼第二產院裡出現的產褥熱少得多,是因為那兒的助產師們很少進行驗屍檢查,手指就不會受到沾染。而且很顯然,在產前檢查之前就很快分娩的婦女,從來沒有一個人得產褥熱,而那些分娩困難的或進行過多次產前檢查的婦女,幾乎全死於這個病。況且,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醫院)假期裡產婦死亡率低得多,為什麼鄉村地區的產褥熱也相對罕見。有鑑於此,塞麥爾維斯堅持主張,在他的醫院裡,所有的醫生和實習生在做檢查之前必須用氯氣水(消毒水)洗手。結果,分娩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1861年,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用鵝頸瓶證實了空氣中有細菌的存在。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空氣傳播的細菌也能造成傷口感染。根據這些發現,萊德奇發明了早期的醫用口罩,這種口罩是利用單層紗布製成,他呼籲醫護人員在手術時要使用這種口罩遮住口鼻,防止在手術過程中空氣中病菌感染。

1897年,德國微生物學家凱爾·弗洛格和他的學生為了驗證呼吸道飛沫的危害性,進行了一次細菌臨床實驗。他們先後在距離培養皿60釐米、2米和6米的位置高聲說話、咳嗽和打噴嚏,結果顯示培養皿中均有細菌生長。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種種實驗的展開都在想我們證明口鼻防護的重要性,然而初代的單層紗布口罩的防護性明顯不夠用,而且緊緊包裹在臉上讓人很不舒服,於是醫學家們紛紛開始了改造口罩的運動。

口罩改造進行曲

1897年,德國醫生米庫利奇的學生胡伯納和他的朋友們開始對初代單層紗布口罩進行改造,他們把兩層紗布剪成長方形,在紗布之間放置鐵絲支架,然後在支架兩側縫製兩根帶子,將帶子固定在使用者的後腦勺上。在支架的幫助下,口罩由平面變成了立體,使得紗布與口鼻之間有了空隙,從而克服了呼吸不暢、容易被唾液打溼的缺點。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醫學專家的深入研究,對於口罩的改進也在不斷的進行。

1899年,法國醫生保羅·伯蒂發現只有六層紗布的口罩,才能有效預防口腔飛沫的傳播,但是六層紗布實在是有些厚實,一直戴著,呼吸難免不順暢,於是,他在口罩上下邊緣各縫上了兩個帶子, 上面兩個用來繫結掛在耳後,下面兩個則連在衣領上面,使用起來相對方便了很多。

現如今的口罩做的越來越好,無論是表層還是內裡,都較很久之前有了極大的提升,在防護與舒適度上都有極大的改善。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疫情的推動,口罩的普及

在很久以前我們的認知裡,一般提及帶口罩的人,應該都是醫護工作者居多,然而如今,口罩已經變的十分大眾化。空氣質量不好,霧霾嚴重,需要戴口罩,身邊有感冒的人或者自己感冒,需要戴口罩,還有一些明星藝人,出門在外口罩墨鏡的遮掩。

那麼,口罩是什麼時候變的這麼普及的呢?這就要往很久以前追溯了。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1910年11月9日,哈爾濱地區突發鼠疫,危及東北全境,一路波及到晚清政府所在地,北京。同年12月,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臨危受命,出任全權總醫官,到哈爾濱進行鼠疫的調查和防治。伍連德是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系畢業,博士學位。

為了深入瞭解鼠疫,伍連德第一次在中國進行了人體的解剖。當時有一位日籍的客棧老闆娘染病而死,伍連德立即趕往了出發地,在一棟居民樓裡解剖了這具屍體,取出感染者的血液樣本,通過顯微鏡的觀察,他看到了載玻片上的鼠疫桿菌,而且是特有的兩頭著色的卵圓狀,並且他又分析出了病毒的傳播途徑——空氣傳播,尤其是飛沫傳播,傳染力度極大。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伍連德

由於當時的西方口罩僅使用於醫務工作者身上,製作工序也相對繁雜,而現如今為了防禦飛沫的傳播,保護更多的普通百姓免受鼠疫的感染,他發明了一種新式口罩,利用外科紗布製成,只需花費國幣2分半,價格低廉,適用於普通大眾,被稱之為“伍氏口罩”。後來由於戴口罩的百姓越來越多,鼠疫的傳播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被傳染幾率大大降低了,最後席捲5省6市的鼠疫,在死亡6萬人後,終於在四個月後結束了,在這場世紀災難中,口罩的貢獻功不可沒,也同樣讓普通百姓認識到了它的存在。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伍連德口罩”

在中國人認識到口罩的作用後,世界也認識到了。

1918年,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西班牙流感爆發。疫情從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開始。隨後,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約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預計死亡人數約為2000萬 也有科學統計認為遠遠高於這個數字,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這次流感直接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是造成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各國已經沒有精力再投入戰爭了。

在這場疫病蔓延期間,人們開始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阻止流感進一步擴展。如果你不戴上口罩,是不可以乘坐公共交通的,更不能去餐廳就餐,和今年中國的情況頗為相似。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西班牙流感期人們出行必須戴口罩

可以說,口罩的發展歷史,是人類對抗疾病與消解恐懼的歷史,在諸多疫情面前,口罩成為了“保命”的首要裝備。

所以,大家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沒事兒還是儘量在家裡宅著吧!

2020年的最強“爆款”——口罩,你搶到了麼?

參考文章:

《口罩到歷史與知識》;

《產褥熱的剋星:伊格納茨·菲利普·塞麥爾維斯》;

《哈爾濱1910年鼠疫事件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