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驰援湖北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寄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来自广州的青春背影也在前赴后继的坚定逆行中闪耀着别样光彩。

3月16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逆行者”故事汇第八场宣讲活动在广州举行,由“80后”“90后”“00后”分享亲历故事,致敬战“疫”一线的年轻力量。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卫健委、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办,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南沙区文明办、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办,广州日报集团“新花城”融媒体平台、广州广播电视台“花城+”、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承办。

♡♡♡ ♡♡♡

80后社区干部:用诚意感动隔离住户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海珠区南洲街珠江御景湾社区党总支书记任江峰,一名2次荣立三等功的80后退役军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勾起了他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记忆,当时的四川和现在的湖北一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身处其中能深刻体会到何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在灾区工作两个半月,去的时候一片废墟,老百姓们哭天抢地、一片恐慌。走的时候到处一派热火朝天地重建场面,老百姓都笑得很开心。我相信这次的湖北也一样,疫情结束后,各方面工作都会很快回到正轨。”

珠江御景湾社区是一个有2205户的大型住宅小区,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居民多、密度大,防控任务艰巨。大年初一,任江峰就带上爱人和孩子,千里之外匆匆赶回广州。抵穗当天,他卷起铺盖搬到社区办公室居住,过起了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的日子,“早上就是牛奶加面包,中午单位统一订餐,晚上就吃方便面。”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工作中也有不理解不配合的人,甚至把我们当成发泄对象。”任江峰讲述,有一户居家隔离观察人员,脾气非常暴躁,居委同事每次上门,都被骂得狗血淋头,赶出门去。有一次,居委一个女同事被骂得哭着跑回来,任江峰决定主动上门做工作。连日来,任江峰帮隔离住户买菜、买生活必需品,帮倒垃圾,给小孩送玩具。一次没用就两次,两次没用就三次,“最后他认识到了我们的真心诚意,态度慢慢变得友善,还主动向那个被骂哭的同事道了歉。”

截至目前,珠江御景湾社区共隔离28户,其中27户已解除隔离,暂未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疫情防控阻击战初战告捷,我们将继续坚守阵地。”任江峰说。

90后科技组民警:一个月完成数年技术迭代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大年二十九,武汉小区严格管理。当天一早,白云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科技组民警郑魏平便接到了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一是尽快研发“平安白云”系统的防疫巡查功能模块,二是依靠信息数据对重要人员建立四级预警,强化对防疫情况的掌控。

白云区流动人口数量约占全市五分之一,作为人口大区,疫情防控形势相当严峻。如何快速、及时发现,扎实、有效地做好隔离和监控,是对抗疫情的关键所在。郑魏平跟他的团队在幕后经历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

为了迅速比对、核查涉疫区重点人员信息,办公室也变成了“作战室”。在这个的作战室里,包括郑魏平在内都是90后。他形容,工作时忙得像证券交易所一样,黑轴键盘噼噼啪啪响个不停、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就是在这样忙碌中,这支年轻的队伍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了第一个研发任务,也实现了辖内重点地区人员的底数摸查。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白天做服务,通宵写代码

春节假期后,人流由“静”转“动”。抗击疫情最需要一个本地动态地图,来提高防疫的排查效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思路和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3号令的要求,郑魏平团队与区内相关单位一起,以“平安白云”系统作为白云区防疫工作的信息平台,将政府服务热线、粤省事小程序、穗康小程序、来穗系统等12种不同渠道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应用,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靶向”。“让大数据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真正服务实战。”

写代码要求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但是白天会有各种反馈意见,问题咨询,郑魏平几乎一分钟就要接一个电话,所以只能利用夜深人静的时候敲代码搞研发。由于时间太紧迫,他们要通宵接力着干,实在累得顶不住了,就在沙发上靠半个小时后接着写。

“所以当别人都沉醉梦乡时,我们已经见过了凌晨4点空无一人的街道。争分夺秒的拼,就是为了跑赢疫情蔓延的速度。”这次,郑魏平团队也只用了3天时间,便打通了相关数据系统,并于2月10日在全市率先推出“防疫通行证”功能。防疫通行证最大的优势是实现信息动态化,让用户在“平安白云”注册并进行健康上报后,即时生成一张防疫电子通行证,操作简单,高效便捷。这张通行证随着用户所处区域、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进出卡口时,只需出示电子通行证即可免查身份信息,另外公安大数据还可即时推送预警。

防疫通行证上线以来的注册数近200万,最高访问量达每小时136万人,为广大城中村、小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道有效的安全防线。

为企业开发“复工复产模块”

在全国迎来复工复产前期,郑魏平团队又联合区科工商信局,在“平安白云”系统开发“企业复工复产”模块,助力全区企业复工。2月17日,“员工复工通行证”上线,有了复工通行证,企业便可实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准确评估风险并做好预案,使风险防范更加精准、人员管控更加精细、复工复产更加放心。

前段时间,广州市推出穗康码后,他们主动将“平安白云”系统对接市来穗系统、市穗康微信小程序,将信息数据共享给有关部门,目前也完成了防疫通行证和穗康码的顺利对接。他介绍,现在防疫通行证上的二维码就是穗康码,白云区的居民可以继续使用“平安白云”防疫通行证。

“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我和我的团队可以说几乎以3天一个周期完成一个防疫新功能的开发,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平常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技术迭代。”郑魏平表示,就像总书记前几天在武汉考察时说的:过去有人说90后、00后都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我和我年轻的团队也把这次挑战看成一次历练,我为身在这样一个团队而感到骄傲。”

00后志愿者:为高考和中考生做线上辅导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青年是在历史传承之中,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作为强国富民的青年一代,00后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志愿者林颖马上向社区报到,以大学生团员身份支援社区,并主动请缨上一线。

除了为市民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登记排查返穗人员等日常工作,林颖也加入了团中央创青春编辑部,运用网络新媒体协助做好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相关信息,讲述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与感人故事。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疫情期间,林颖还通过一对一交流、提问答疑等形式,无偿为即将高考、中考的中学生提供线上学业辅导,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特长,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辅导,并结合他们的知识盲点精准备课,针对重难点以及错题讲解,随时解答学业和成长中的困惑。

林颖说,一线战“疫”经历告诉自己,疫情中没有“局外人”。在家国大事面前,每一个年轻人不仅要有感动,更要有行动,从自己做起,汇聚起勇往直前的青春力量。

80后“大白妈妈”收获最特别的人生烙印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洪燕芳,来自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师,2月2日下午单位微信群里的一条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紧急通知: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有无人照顾的幼儿,急需志愿者积极报名”。她想都没想就报了名。疫情防控雷厉风行,从开始报名到到达观察点,不过短短几小时。“虽然常年在医院工作,见惯了生老病死,但真要近距离接触未知病毒,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要照顾的两个女孩子,欢欢8岁,笑笑1岁,父母先后确诊新冠肺炎。洪燕芳心里咯噔一下:孩子还那么小,我自己还没结婚生孩子,能照顾好吗?她和同事梁护士两人,自此24小时轮班照顾两个孩子。一次性防护服紧缺,一穿就是一整天,因此长时间不能进食、喝水、如厕、休息,既要忍耐防护服的闷热,又要管好孩子们的吃、穿、玩、拉、撒、睡,“比在医院上班还累”。

洪燕芳说,从孩子们对她身着防护服感到恐惧,到一点点慢慢亲近,这个过程使她深切地体会到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她们第一次主动跟我打招呼,第一次拥抱我,第一次像小跟屁虫一样跟随我,第一次因为找不到我而着急,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都让我倍感温暖和感动。”洪燕芳表示,在照顾孩子们的过程中,自己也在寻找一种当“妈妈”的感觉。为了让她们的爸爸妈妈安心治疗,每天会让她们和父母视频通话一到两次。父母看到孩子们在这里开心快乐的样子,也放心多了。

万幸的是,孩子们隔离期满,经检测未被感染,她们的父母也在日前痊愈出院。在同僚间留下了“大白妈妈”昵称的洪燕芳说,这一段经历将成为人生中最特别的一枚烙印,寄托着欢欢和笑笑未来充满欢笑的愿望。

90后“橙衣天使”讲述战“疫”日常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2月5日,南沙区万顷沙社工站接到了一个紧急的任务——为万顷沙镇辖区内返穗的湖北籍或者途经湖北的居民提供送餐购买生活用品和提供心理辅导的工作。万顷沙镇社工站副主任冯颖欣表示,社工有担忧、有害怕,但没有人选择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参与到此次战“疫”中。

铺天盖地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惶恐及焦虑的心理,社工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降低风险和保护家人的安全,社工在“奋战”前与家人进行了隔离。

“不要锁门,爸爸没回来。”祖辉社工两岁多的女儿每天期盼爸爸回家的场景。接收到紧急任务,两个多小时的奔波,赶往抗疫一线,与女儿春节假期短暂相聚又相离。

广州“最美逆行者”故事汇

“呜呜呜呜呜呜……”碧珊社工不到一岁孩子每天会出现找妈妈的场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不到一岁的孩子,碧珊社工简单地收拾忍痛地与孩子分离独自居住。隔离不隔爱,家人悉心照顾孩子外还会关心“独居”的碧珊社工,家人是其此次抗疫的后盾。

“舍小家为大家”。接到任务后的燕辉社工把不到一岁的女儿和爱人送到岳母家照顾,每天短暂的视频互动,向爱人报平安。

......

仅2月6日当天,在万顷沙镇社会事务办的带领下,便有共14名社工奔赴前线工作,面对共17户居家隔离对象,服务53人次。

冯颖欣介绍,2月7日至2月21日期间,随着疫情的发展,根据万顷沙镇统一工作部署,社工成了为居家隔离人员送餐、日常生活和心理辅导等服务的主力军。他们扮演着“送餐员”“快递员”,穿梭在大街小巷、菜市场、超市,为居家隔离对象挑选购买和递送生活用品。

“你点单,我来送”。社工每天与隔离对象通过微信沟通了解需求并详细地写下需求清单。每天上下楼梯,挨家挨户准点把热饭送到居家隔离对象的家里,传递关心。饭点正是社工最忙碌的时候,有时送完餐,为了减少与家人的接触,社工尽量不回家吃饭,都是在村委和路边简单地解决吃饭的问题,有时需要送得比较晚,才能吃上饭。

14天的紧急任务工作,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社工每天都开着小电动奔驰在路上,成了社区的一道美丽的“橙衣天使”。截至2月21日,万顷沙共有19名社工先后奔赴前线,出动了317人次上门探访,累计服务了23户,共62名的隔离群众,服务达到484人次,涉及9个村居,联动各级单位部门超过15个。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何道岚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苏俊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