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插圖:鹿晗《上海堡壘》劇照

文|紅塵情不語

自從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對娛樂的需求也就越來越高,有一句話說得好“人活一日要吃飯,人活兩日要穿衣”。

當物質生活到了一定的地步,人們自然而然的興起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因此各種文化產業開始興起,“音樂,電影,電視,網絡小說”各種各樣的娛樂形式開始興起。

同樣的在這樣大背景下,一種職業可是迅速的崛起,他們獲得了他們以往的老前輩,想都不敢想的社會地位,社會名譽以及鉅額金錢。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在電視傳媒和互聯網沒有出現之前,他們的稱呼是“藝人,戲子”,在社會的職業鄙視鏈當中屬於被人看不起的“下九流”,社會地位低下,大多是窮苦人家吃不飽飯,迫不得已為了能有一門吃飯的手藝而去選擇從事這個行業。

他們勤學苦練,磨練自己的演技和各種絕技本事,以此來贏得觀眾的叫好,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他們才能有一口飯吃完。

而隨著電視的出現,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媒手段的全球化,往日裡被稱為的“戲子”的這一職業迎來了一場“翻身仗。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他們有了一個新的響亮名號“明星”,寓意日月星,天地三光,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最明亮,最光芒四射的存在。

人如其名,在各種數字技術,視頻網絡技術的進步發展下,他們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人,在人群中他們就是最耀眼的存在。

他們逐漸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時尚的先行者,他們擁有數以千萬記得粉絲,代言各種商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他們的形象無所不在,成為無數人話題當中的主角。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他們所賺的金錢,是普通人幾百輩子也爭不到的,他們一部戲的片酬幾千萬起,而在他們這一群體當中有各種“小鮮肉”。

他們就是流量的代名詞,他們普遍有著姣好的容貌,皮膚白嫩,性別模糊,染著頭髮,還會擺各種各樣的pass。

一個成功流量“小鮮肉”代表著的就是數以億計的隱形市場,一個無與倫比的“撈金”機器。可以說他們每個人的價值,都是一座“人造金礦”。

如此嬌貴的他們,自然就是背後各大金主手中的“好寶寶”,含在嘴裡怕化,放在手心怕壞,演戲的時候手指不小心割傷了,那可了不得,快點送醫院,晚一點怕是傷口都要癒合了。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那他們需要出色的演技嗎?能為大家帶來優秀的作品嗎?哪裡需要呢!他們只需要有替身,替他們出演不就成了。

演出的作品再爛,即便一部作品就能夠把“中國科幻片的大門給死死的關上”也沒有關係,畢竟他們身後有著無與倫比的公關和成千上萬眼裡冒著星星的粉絲去幫他們收拾爛賬。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的一場全國性的災難性事件當中,他們這一群人就好像隨分子一樣,一水的二,三十萬,彷彿約定俗成一般,相當的有默契。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有時候是真想不明白,“演員”本來也只是社會職業當中的一種,可是憑什麼他們就能夠擁有如此高的社會地位和金錢。

他們是保家衛國,救死扶傷,教書育人,推到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了嗎?

不可否認在他們當中有的人的確是“德藝雙馨”,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優秀的作品教化大眾,推崇真善美,弘揚了真善美。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可是,更多的卻是如“小鮮肉”之流,存在的目的就完全是為了娛樂大眾,大把撈金,甚至於有的還在“偷稅漏稅”給國家造成損失,發表不良言論誤導大眾,宣揚“虛榮浮華”的價值觀,造成社會不良影響。

說實話,以事看人,在今年的大災難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個社會所謂“小鮮肉”真不是我們可以依靠的存在。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是誰慣壞了他們

在災難面前能夠依靠的還是能夠真正為社會帶來福音和安全感的人,醫生,護士,科研人員,戰士等等。

不要在慣壞所謂的“小鮮肉”,把高福利,高薪,給真正能夠有益於社會的科研工作者,醫護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安排上,給他們更多的尊重比什麼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