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這天,很多情侶都會過“白色情人節”,如果你到網上去查找這一節日的起源及來歷,會得到五花八門的說法,尤其它剛好發生在2月14日情人節之後的一個月,所以也被許多人解讀為傳統情人節的延續。但事實上這些說法大都無從考證,若是硬要追溯一個源頭,恐怕得從擅長做商業營銷的日本人說起。
巧克力是如何成為情人節禮物的?
如今說起情人節送什麼禮物,玫瑰和巧克力首當其衝。
在西方,玫瑰很早就成為了愛情的象徵,古希臘神話中愛神阿芙洛狄忒降生時便伴隨著玫瑰。但作為巧克力原料的可可直到16世紀才被西班牙人從美洲帶到舊大陸,而真正成為食物的巧克力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開來也不過百年的歷史。把巧克力和情人節掛上鉤,是日本商家的“詭計”。
1936年2月14日,日本神戶一家名叫莫洛佐夫巧克力廠最早把過情人節的習俗介紹到日本,並推薦將巧克力作為表白禮物,不過遺憾的是,他們當天只賣出了3塊。
1936年2月14日,莫洛佐夫巧克力廠在報紙上刊登的情人節廣告
到了1958年2月14日,另外一家瑪麗巧克力廠故技重施,對巧克力作為禮物的概念進行重新包裝,並鼓勵女性在這一天向暗戀的男性送巧克力表達愛慕。當時日本受到美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影響,女性被認為“也更應該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於戀愛女性更應該採取主動”,加之商家推廣的送巧克力的方式,也很符合日本人內斂的性格,於是成功“俘獲”了許多少男少女的芳心。
後來,人們在巧克力身上還發現了“先苦後甜”“回味無窮”等極似戀愛的特質,於是在情人節送巧克力的習俗不但被全世界所接受,巧克力也順理成章成為愛情的象徵。如今,每種巧克力品牌似乎都有一個古老的動人故事,事實上,它們的歷史絕大多數只能追溯到幾十年前。
白色情人節與義理巧克力
白色情人節的起源同樣是在日本,日本的食品行業也許嫌一個情人節還不夠,於是在1977年3月14日,福岡市博德區的甜點(菓子)製造商石村萬盛堂鼓吹,收到2月14日戀人心意的一方,也應該要回禮給對方,而作為促銷糖果的手段,他們將這一天命名為“糖果贈送日”。自1980年起,因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所以改稱為“白色情人節”。
不久後,巧克力製造商發現他們也可以在這個節日中獲利,因此也開始促銷白色的巧克力,於是巧克力現在,在這一天要回禮時,除了糖果與白巧克力之外,還包括其它各種禮品。
在這種人為營造的禮尚往來中,還誕生了日本獨有的“義理巧克力”。義理巧克力最初是指女性在2月14日情人節這天,對並沒有戀愛關係的男性,為了表達自己日常所受到對方的照顧或幫助的感謝之意而送給對方的巧克力。而在3月14日成為白色情人節之後,接受了女性巧克力的男性作為還禮而送出的巧克力。這一來一往,便是日本義理人情觀的生動寫照。
如今,關於情人節與白色情人節,到底是男先送禮還是女方先送禮,已不再有定論,重點是這樣的節日讓有情有緣的男女雙方都有一個可以發揮與表達自我心意的時機,相關的商人們,當然也就樂得大發利市了。
過著過著,就都過成了情人節
很多人在第一次聽說白色情人節的時候,可能會十分好奇,都是情人節,咋分這個顏色那個顏色?然而不知是哪位好事者蒐集了各種“證據”,將每個月的14日全定成了“情人節”!現將12個情人節羅列如下:
1月14日Diary Day 日記情人節
2月14日Valentine's Day 傳統情人節
3月14日White Day 白色情人節
4月14日Black Day 黑色情人節
5月14日Yellow&Rose Day 玫瑰情人節
6月14日Kiss Day 親吻情人節
7月14日Silver Day 銀色情人節
8月14日Green Day 綠色情人節
9月14日Music&Photo Day 相片情人節
10月14日Wine Day 葡萄酒情人節
11月14日Orange&Movie Day 電影情人節
12月14日Hug Day 擁抱情人節
還要再加上被諧音梗玩壞的“520”“521”……好嘛!還有哪天不是情人節?
這便是當下年輕人過節的一大特徵:把所有節日都過成情人節,主題是送送送(還有秀秀秀)。當然另一特徵是把所有節日都過成消費節,主題就是買買買。這二者其實相輔相成。
這種節日內涵的簡單粗暴化自有其社會和心理因素。簡單來說,一是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儀式感,但沒有真正的文化做支撐,儀式感往往流於表面,也容易氾濫;第二是網絡發達,信息傳播較快,跟風從眾者多;三嘛,當然是藏在背後的那些商家,他們用神奇的想象力和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創造出一個無孔不入的“消費社會”。
[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
王玉珊《從情人節看日本》
陳向麗《從“義理巧克力”看日本人的義理人情》
新華網《一年竟有12個情人節 “白色情人節”商家熱情不高》
(文 / 俎燚楠,審 / 任慧)
閱讀更多 搜狐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