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這位企業家,你得上熱搜

我是桑梓。

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

即便現在功成名就了,也不能忘記當初幫助過自己的人。

這是基本的道德準則,可惜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懂。

張欣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很多人可能對她不是很瞭解。

但提到她丈夫,你一定有所耳聞,那就是潘石屹。

他本人是國內知名大亨,在地產行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對中國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這位企業家,你得上熱搜


01. 年少家境貧寒,在祖國幫助下才能出國留學

張欣,1965年出生在北京。

從小就家境貧寒,吃盡苦頭。

14歲那年,她跟著父母移居香港。

由於當時香港經濟蕭條,全家人只好蝸居在一間極小的房子裡。

為了補貼家用,張欣不得不在香港的流水線工廠當起最低級的計時工。

那時的張欣整天幻想:如果一個月能賺到1400塊錢的話,全家人的生活就沒有這麼難了吧。

然而,媽媽卻對她說:你只有好好讀書,全家人才會幸福。

為此,她樹立了一個目標:出國留學。

對中國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這位企業家,你得上熱搜


為了實現目標,她白天要進行艱苦的勞作,而晚上就去夜校勤奮學習。

只要一有空,張欣就會找時間惡補英語,與當地的英國人交流。

日復一日的訓練後,她的英語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轉眼間五年過去,張欣辭去了工作。

拿著打工積攢的3千英鎊,開始辦理出國的相關事宜。

但因為學歷的限制,她根本拿不到前往英國的護照。

就在這決定張欣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國有關部門與英國的薩塞克斯大學取得了聯繫,希望可以同意張欣前去留學。

經過幾天的交涉,她終於獲得了前往英國留學的機會,於是,她帶著5年時間攢下的三千英鎊、一口炒菜鍋、還有一本英漢字典,隻身前往了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學習經濟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完成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學業後,張欣又被劍橋大學錄取,獲得了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4年,張欣與潘石屹結識4天后火速閃婚,結婚後的倆人,毅然決定回國發展。

對中國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這位企業家,你得上熱搜


就這樣,夫婦倆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並在2007年順利在香港上市,張欣也成為了全世界有名的女企業家。

縱觀張欣的一生,可謂精彩絕倫、優秀非凡,但就是這麼厲害的奇女子,為什麼總受人們的詬病呢?

02.在中國撈金16億,轉身捐贈美國6億。

就在張欣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不知何時起,她的國籍卻悄悄改成了美國。

更改國籍也許是個人的自由,我們無權干涉。

但張欣之前畢竟是通過中國政府才得以出國留學的,但當她留學歸來以後,不但不想著回報祖國,反而一個勁兒的為美國捐款。

根據調查顯示,張欣手下的企業在中國每年能掙16億。

大部分中國企業家都會在事業成功後,拿出一部分回報社會,因為他們懂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

對中國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這位企業家,你得上熱搜


反觀張欣,不僅沒在國內開展任何慈善活動,反而還給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給耶魯大學捐款1000萬美元。

2014年她現身哈佛,代表SOHO中國基金會與哈佛大學共同簽署了

總計1億美元的捐助計劃。

當被問及為何要捐贈6億元給美國時,張欣大言不慚的說道: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許多孩子被送往外國讀書,但家境貧困的學生去接受大學教育的越來越少,所以我們打算改變這個現狀。

恕我直言,在中國能考上哈佛這種頂尖大學的,家裡能窮到哪兒去?就算家境貧窮,按照這個成績申請獎學金也是很容易的。

資助美國貧困生是假,為後代謀利益才是真。

現在,中國的教育事業依舊處於低谷期,特別是一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別說考哈佛了,基礎教育都解決不了。

03. 觸犯了為人的根本道德準則

張欣也是窮過的人,也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沒有人比她更明白中國底層教育的缺失,但她還是對國內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

對中國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這位企業家,你得上熱搜


但她在中國生活了這麼久,就真的沒為中國做一點事兒嗎?

不,還是做了的。

譬如,08年汶川地震她和潘石屹一起捐了200萬。

武漢疫情,夫婦倆拼命轉發微博,一口一個“武漢加油”喊得異常響亮。

對中國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這位企業家,你得上熱搜


對中國一毛不拔,對美國傾囊相助:這位企業家,你得上熱搜

毫無疑問,兩人及時給予了精神上的支持。

也許有人會說,不要道德綁架,人家捐多少是人家的自由。

但張欣和潘石屹夫婦,已經嚴重違背了中國人的道德準則,觸及了中國人心中的道德底線。

他們的家國意識過於淡薄,只想著索取,不想著回報,若不是當時中國政府的幫助,張欣不會有今天,但張欣卻忘得一乾二淨…

在國家層面,忘恩負義之人,才是我們的公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