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連發3條“決定”,50天后,19萬個樓盤或“復活”!

今年的樓市,透著一股苦澀的滋味。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讓成交量直墜冰點,售樓部關停、零成交、開發商債務纏身,全國破產房企家數已經提升到了日均兩家。

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城市開始有點“按捺不住”了,數據顯示,從2月至今,全國已有60餘城發佈涉房政策,其中多以寬鬆為主,比如上海、江蘇、西安、杭州等地調整土地價款繳付方式和期限,山東住建廳宣佈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項目適度降低預售條件,廣東江門鼓勵外地人才在限購區域買首套房等。

除此之外,最近2天內,高層連發3條消息,所謂管中窺豹,我們可以從中看出2020年樓市發展的軌跡。

1,3月13日,央行宣佈定向降準。

3月13日,據央行官網,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2,3月12日,土地管理制度出現變化,賦予省級更大用地自主權。

3月12日,高層發佈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將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批准。

這個政策,對樓市有什麼影響?

土地管理的變化,更多的還是影響各個城市的基建層面,比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區擴張基礎設施等,對吸引外來人口有較大作用,但對房地產市場影響並不算太大。

3,央行、證監會:提高債市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據《證券日報》3月13日報道,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債券發行,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支持力度。

注意這個表態: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如此大密度的融資動作,恰逢央行提醒發債要“服務實體經濟”,可以說是“意味深長”,換言之,房企的融資不會像以前那麼一帆風順了。

如此密集的高層表態,意味著什麼?

這3條消息中,定向降準可能會使上半年房地產行業資金面有一定程度的寬鬆(儘管幅度很有限),土地管理權限的下放,又會使一二線與三四線城市加速“分化”,使城市格局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而債市定位向實體經濟傾斜,則在中長期的層面對房地產市場資金面形成一定壓力。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近日表示:我們國家從事建築業生產的職工大概有5000萬,從目前的統計看,到3月8日,全國房屋建築有19.25萬個項目,現在復工的達到了11.19萬個,佔58.15%。

也就是說,受短期資金面緩和的提振,19萬個樓盤項目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復活”,加快施工進度。

那麼,房地產何時才會“復活”?具體要等多長時間呢?

經濟學家,招商證券固收團隊尹睿哲3月12日發文指出,以人口最大流入地廣東為例,3月9日廣東人口流入佔全國的17.5%,遠高於第二名江蘇(7.7%)及第三名浙江(6.8%);也就是說,當天的全國流動人口中,有多達17.5%目的地在廣東。

照這樣的人口流入速度,則3月25日左右,節前流出人口將全部返城。在時點上,比去年推遲了35天。

若再加上14天觀察期,推遲了近50天,以此類推到全國,屆時(4月上旬)各地用工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要做的就是奮力追回這50天“失去”的時間。

也就是說,再等1個月,返程人口將全部回城,房地產彼時將會“復活”。

而再等50天,施工節奏就會完全恢復正常,這兩個時間節點,就是19萬個停工樓盤恢復正常的時間,屆時降準釋放的資金會短期起到作用,4-5月份也將會成為2020年樓市駛入正軌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