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知道》


時間,最是無情。從不停歇,也不會動情。

從不會負人,也不會被人所負。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我們所負的,永遠都是自己的人生和真情。

人到中年,突然有種大夢初醒,一枕黃粱的感覺。有句歌詞曾經挺火: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時間它真的是最可貴,而往往人年輕的時候不會重視,年輕都只

顧著看如煙風景、莞爾遐想,沉不下心來做事,學起來也常浮誇,一個靜字,確是很難。主觀上都覺得自己沒有敷衍怠慢時光,實際上還是蹉跎了歲月,浪費了太多寶貴的時間。

有一個命題永遠不會成立,卻被人們無數次的假設: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為什麼常會有這樣的如果?因為歲月流淌,不盡如人意。人意不足,就會有假設思考,想的是人生如果可以重來,我定不會同樣走一遭,不要說重來是絕不可能,就是可以重來,也沒有完美的人生,因為前半生多安逸,多理由,多一句:等將來……怎樣怎樣,殊不知,等來的將來都不是好將來,因為今天的果源於昨天的因,今天停滯,新的一天就永遠不會來。

為什麼來寫時間,是34個感知春秋,至今仍感兩手空空,人生的價值不知體現在何處。物質並不豐富,精神也沒有飽滿,親情友情愛情也沒有得到圓滿,也許人生常態本就如此,可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因為不篤定,不踏實,不安穩。

我認為人的一生可以由自己主宰的時間,實際上從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可我們幾乎都是架勢像模像樣,踏實的做學問改變命運了嗎?沒有。勤奮的日積月累才華了嗎?沒有。清晰堅定的樹立目標了嗎?沒有。日日鞭策自己,提醒自己進步了嗎?沒有。惰性總是讓人舒服一點,所以我們給出的答案都是否定,那麼多否定的回答,生活自然也給了我們一個否定的人生。

其實讓一個人在沒有經歷一些事情的時候就規劃並踐行自己的未來,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沒有感受過絕望的人,很難明白人生到底有多苦。不絕望誰會給自己那麼苦的果子吃,每天逼自己遠離輕鬆,遠離快樂,遠離新鮮感的世界,遠離人性趨之所向的一切美好舒服的事物呢。

我寫時間都知道,是我有了惶恐,有了敬畏,有了渴求。我奢望時間可以再慢一點慢一點,讓我再準備準備明天的行囊,思索一下如何上路,將去何方;我想時間再慢一點慢一點,讓我再努力看看我的孩子,年幼依賴我身邊時的樣子,待他長大我老去可以多些美好去回憶;我想時間再慢一點慢一點,是因為我不想父母離我而去,曾經的種種情感會消失變淡。

是因為那些我知道,時間,都知道。

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有一句話,如果你沒有奔赴遠方的勇氣,就別抱怨眼前的苟且。

認命,有時候才是中年人最大的毒藥。

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是在跟時間的一場競賽。最終不論輸贏,都會離開這個世界。重要的是,這段路上所經歷的事,遇到的人,看過的景和跨越過的障礙,遙不可及的並非十年二十年之後,而是今天之前。因為,時光已逝,而我,還未上路。

有個媒體紅人——脫不花。

有個有趣的規律——魯莽定律。

今天,我來說,你來聽。

先來說說和脫不花有關的這條魯莽定律到底是個啥。

我們的人生總有一些令我們左右為難的事,什麼是左右為難?就是做了,好像可以得到很多,但是做起來又彷彿很難,阻力很大,懷疑自己能力不夠,或者未必能堅持得住,這事未必能成。所以總是在一件左右為難的事面前糾結做還是不做?那麼魯莽定律告訴你,不要反覆推演到底要不要做?——我不會啊——做這個很難——我不行的。因為如果不做,這個事就是永遠停留在頭腦中的假想。立即去做!做了就進入一個嘗試——反饋——修正——推進的循環。最終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即使沒做成也沒關係啊,第一不會後悔,第二沒有疑慮了,第三這過程一定讓你學會點什麼,明白點什麼,並且比昨天的你進步至少一點點。只有先幹起來,才有可能一步步走近成功。

總結一句話:做大事者不糾結,成大器者不磨嘰。

魯莽定律有沒有點道理呢?道理可是不止一點點。如果我們的人生都是在等一句可以啟動我們發動機的話,或者一個道理,那魯莽定律開啟了我,每日每日鞭策了我。當我再懶惰,再怠慢,再迷失,再低落的時候,我就默唸這四個字,於是我醒了。

那麼再來說說脫不花這個人。

原名李天田。脫不花小妹是她早年在網絡上發文的暱稱,源自梁羽生先生《萍蹤俠影錄》裡一個痛快一生的小配角。後來名氣越來越大,大家也就都叫她脫不花了。她現任邏輯思維CEO兼聯合創始人,說起邏輯思維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麼,它是一家公司,包括微信公眾訂閱號,脫口秀節目,知識服務類得到APP的運營。這麼說脫不花可能還是沒有什麼概念,如果說網絡紅人papi醬大家一定熟悉多了,她是邏輯思維投資的。脫不花有很多名言,我很受用,這裡和大家分享幾段與她有關的名言:

1.運氣是一種能力,選擇是更大的能力,是關鍵時刻快速做出最優選擇的能力。

2.情緒是一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不要看不起這個底層操作,這相當於根基,首先我們要找到快樂與痛苦的所在,因為它們控制著你的情緒。

3.時時清零,做出選擇,並承擔後果,才應該是人生的常態。

4.越是成功的人越容易產生“認知障”,重要的是“破冰的能力”。

5.時時可死,步步求生,縱橫四海,心無掛礙。

6.做一點事,養兩個娃,住三間房,飲四季茶,閒了燒五六道小菜,常往來七八戶人家,醇酒只飲九分,十全大補書中達。

脫不花17歲在北京補習英語期間放棄了出國讀書的機會而是跑去三里屯打工,做廣告公司辦公室打雜小妹,週末就到酒吧去聽免費的講座。一次聽到如何做提案的講座,她內心有了波瀾,她硬著頭皮跟講課老師要了一張名片,一個月後公司一個工作機會讓脫不花激動起來,雖然當時的她什麼都不會,於是她又咬著牙給講課老師打了電話,結果出乎意料的是老師願意見她並和她聊聊,老師的指點讓她出色的完成了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她人生事業的第一次嘗試可以說是運氣,也可以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因為她年紀輕沒見過什麼人生百態,反而心間清明,簡單,沒有什麼思想羈絆,但實際上更多的是這件事讓她感到興奮,這啟動了她底層操作系統的快樂根源,雖然她當時不能夠,沒能力,沒經驗,沒人教,她還是選擇突破自己去嘗試著來,於是那一次她成功了。其實我們後天學到的知識體系是理性的,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真正驅動一個人的都是他內心最直接的感受,她的情緒——快樂或者不快樂。

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情會敏感,這樣的脫不花一次路過一家酒店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戰略管理的培訓會,因為溜進去偷聽開啟了她商業講座的大門,由於內心的嚮往和興奮,她從一個外行,什麼都不懂,一件事一件事的找人問,從組織培訓到上臺講課,這個華麗的轉身成就了她。後來她在人生的恐慌期做起了專欄作家和節目主持人,這讓她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也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在人生選擇的時候,很難說哪個選擇就一定最好,但是選擇你所熱愛的,至少在那個賽道上不會跑的太難受。

脫不花完美的詮釋了她的魯莽定律,她的人生彷彿只要引起她興趣的事,她都會果斷迅速的去嘗試,幸運的是她成功的概率很大,但這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她在嘗試的過程中體現出了一流的執行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才後知後覺的明白了一些道理,至此我們才有發現,年輕時候看到的一些道理很多都不是準確的,所以我們被自己內心的道理指導的偏頗也屬正常,有人說時間很殘酷,我卻認為時間很美妙,它沉澱了我們,糾正了我們,刷新了我們,也會成就我們。我們忌憚時間,因為時間會帶走一些不會回來的東西,我們感到害怕,可時間給予我們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看得見,想得通,看得透。

時間讓我明白了魯莽定律的意義,時間給了我向前衝的勇氣,時間還讓我有了必須前行,堅持不懈的動力。

最後我還想說,我知道的,時間,都知道。

時間,你知道的,我努力一點一點的去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