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徐揚《牡丹山鷓圖》

【名稱】牡丹山鷓圖

【年代】清

【作者】徐揚

【館藏】遼寧省博物院

【材質】紙本

【尺寸】117cm x 55.8cm

徐揚,清代畫家。生卒年不詳。工繪事,擅長人物、界畫、花鳥草蟲。畫梅既蒼勁又秀雅。乾隆十六年(1751)弘曆南巡至蘇州,進畫,得以供奉內廷。《牡丹山鷓圖》 就是徐揚所繪,作品以設色畫松,梅,茶花,花瓶,如意等,寓意平安如意,乾隆用以進獻其母,表示吉祥和祝福。以淡墨幹筆勾勒花瓶,設色淡雅,頗具文人雅趣。此圖為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節供花寫生之作,畫面展現春暖花開,歲首迎新之喜氣。畫中盆景將數種花株移於瓷盆之中,並依高低比例與花色特性交錯植栽,為插花與盆栽藝術之完美結合。

作品簡介:

《牡丹山鷓圖》出自清代書畫家徐揚之手,作品為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節供花寫生之作,畫面展現春暖花開,歲首迎新之喜氣。畫中盆景將數種花株移於瓷盆之中,並依高低比例與花色特性交錯植栽,為插花與盆栽藝術之完美結合。

聆聽藝術 | 清 徐揚《牡丹山鷓圖》

此圖設色畫松,梅,茶花,花瓶,如意等,寓意平安如意,乾隆用以進獻其母,表示吉祥和祝福。以淡墨幹筆勾勒花瓶,設色淡雅,頗具文人雅趣。石表壽,加水仙、天竺,為「天仙拱壽」;旁搭百合、柿子、靈芝、蘋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聆聽藝術 | 清 徐揚《牡丹山鷓圖》

這幅作品徐揚採用的畫法是沒骨畫的畫法,特別是牡丹的葉子,是用沒骨的方法,然後牡丹花頭是用白描的方法,下面的畫了幾塊石頭。石頭就用普通的這種畫寫意山水的一個方法,然後再用寫意的方法畫了這隻鷓鴣鳥,就是這麼簡簡單單幾處就形成了一幅畫。《牡丹山鷓圖》這幅作品,徐揚畫葉子就是用這種沒骨的方法,然後花瓣是用的白描的形式,所以既兼工又帶寫,我們也不能簡單的把這幅作品說是工筆也不能說是寫意,其實就是一張兼工帶寫的畫。

聆聽藝術 | 清 徐揚《牡丹山鷓圖》

清 徐揚《牡丹山鷓圖》

徐揚(生卒年不詳)江蘇蘇州人,清代畫家。字雲亭。家住閶門內專諸巷。工繪事,擅長人物、界畫、花鳥草蟲。畫梅既蒼勁又秀雅。乾隆十六年(1751)弘曆南巡至蘇州,進畫,得以供奉內廷。受艾啟蒙、賀清泰影響,寫實功力益深。他於乾隆二十四年畫出了《盛世滋生圖》卷。而後又畫出了著名鉅作《乾隆南巡圖》(共十二卷)等歷史畫卷。他的繪畫繼承了《清明上河圖》等藝術形式,以散點透視法來描繪山水城池,把現實主義手法運用於繪畫之中,其意義更大。

聆聽藝術 | 清 徐揚《牡丹山鷓圖》
聆聽藝術 | 清 徐揚《牡丹山鷓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