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参与设计的钱币,我打赌你没有见过

鲁迅一生以笔战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很少有闲暇时间关注其它爱好。不过鲁迅竟然是个地地道道的钱币收藏者,而且钱币鉴别的水平相当了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泉友。


鲁迅当时的收入也颇丰。 1914年,鲁迅的月薪是300大洋,粗略地换算一下,一块银元大约折合现在的四十元人民币。 鲁迅从绍兴会馆去教育部上下班,必经瓮城两侧空地上的西小市。琉璃厂自不待言,根据鲁迅日记的统计,他在北京的十五年间,去琉璃厂的次数,高达480多次,可说是两点一线之间的第三点了。

《鲁迅日记》记载,1913年8月16日,“午后住琉璃厂,在厂文斋买古泉十八品,银一圆。 ”隔了两天,鲁迅又来到“广文斋买古泉二十一品”,然后“赴直 隶官书局买《古今钱略》一部”。 此后,他又购买了《古泉丛话》和《古泉精选拓片》两书。 《古今钱略》的作者叫倪模,《古泉丛话》的作者是戴熙,二人是清代 钱币学研究的顶尖人物。可见鲁迅收藏钱币并非玩票的性质,而是实实在在的研究。


通过几年间买下的数百枚古钱币,鲁迅的古钱币研究进展神速,鲁迅的泉志记载他从1913年起研究古钱币,到1914年,就已目光如炬。


1914年11月,鲁迅在小市地摊上发现了一枚南宋的“端平通宝”折三钱,这是较稀有的一种古钱,混在大堆的南宋钱中,并不被一般收藏者所看中。 具有丰富钱币知识的鲁迅以三十个铜元(1银元大约相当于135铜元)买下后,高兴地连连称“佳”。 不久鲁迅又淘到一批古钱,他一一作了鉴定,并断定了一枚“得壹元宝”为史思明所铸。


1915年2月12日,鲁迅先生与友人季自求去厂甸买古钱,见有一农民打扮的人在摆地摊出售一枚王莽时期的“壮泉四十”。 该币是王莽执政期间铸造的“六泉十布”之中的极品,稀罕难觅。 他以20铜元买下,然而在当日的日记中明确写道:此币“系伪造品”。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当时钱币鉴定已有相当的功底。


建国初年,许广平就将大批文物捐献给国家,其中包含了一批鲁迅手稿。 当时博物馆还未成立,这批手稿就暂存在北京图书馆。 有一册关于古钱币的手稿,当年为了登记造册方便,便将其定名为“泉志”,此后便一直深居高阁。 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始于近30年。

1981年,马定祥先生发表了《从日记看鲁迅收藏的钱币》一文。2001年,浙江的古钱研究人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今古籍馆)的名家手稿文库中,发现了鲁迅《泉志》手稿真迹。



有人认为收藏是一种爱好,有人认为收藏是一门学问,有人认为收藏是一种消遣,还有人认为收藏是一种投资,而通过价值让藏品从侧面证明自己独到的眼光,就是一种自我认同般的享受。

我是老黄,关注我,了解更多收藏小知识

有空点点小程序,就是对老黄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