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裡的塔圖因在現實世界中到底有多少?

看過《星球大戰》的朋友都知道,裡面天行者家族的故鄉行星----塔圖因一顆巨大的沙漠星球,屬於星系外層空間(Outer Rim)的阿卡尼斯區域,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顆圍繞著一個雙星系統運動的行星,也就是說,在這樣的行星上,你可以到兩個日落。那麼這樣一顆行星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它們是否普遍?

《星球大戰》裡的塔圖因在現實世界中到底有多少?

塔圖因的世界有多普遍?

事實上,現實中不缺乏像這樣的行星,因為它們的存在並不違背宇宙規律,只是在太陽系中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們在系外並不罕見。長久以來,可居住的行星圍繞一對恆星運行的可能性一直是天文學家要解決的難題,但最近的一項分析表明,在我們的星系中,雙日落和科學家在地球上所觀測的系外雙日落一樣常見,這對我們在太陽系外尋找生命具有重大意義。

《星球大戰》裡的塔圖因在現實世界中到底有多少?

在我們的星系中,相當一部分恆星是雙星對。在質量最大的恆星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恆星都有伴星,而在質量譜的另一端,只有三分之一的小紅矮星有伴星。但說到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我們最感興趣的是類日恆星,對他們來說,有時是孤獨的宇宙旅行者,有時有時成群結隊的宇宙旅遊團。

所以,如果銀河系中有一半的類日恆星是成對的,那麼這些系統中是否有類地行星呢?

說到類地行星,其實有一段時間,人們認為多顆恆星複雜的引力動力學會首先阻止行星的形成。但我們現在知道,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一顆行星找到一個穩定的家,有多個恆星的系統。在第一種情況下,如果雙星之間的距離足夠遠,那麼一顆行星就可以安全地圍繞其中一顆恆星運行,而不會受到它的兄弟恆星的引力干擾。在這種情況下,另一顆恆星離我們太遠了,它看起來只是這顆行星夜空中一顆特別明亮的恆星。

《星球大戰》裡的塔圖因在現實世界中到底有多少?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兩顆恆星的軌道非常接近。如果一顆行星存在在離這對行星足夠遠的軌道上,那麼這顆行星(從引力的角度來說)所能看到的只是一顆更大的恆星,並且能夠在平靜的軌道上運行。雖然我們在這兩種情況下都發現了系外行星,但以前人們認為這種情況很少見,也很特別,因此我們不應該把ET搜索的方向放在雙星上,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更有希望、更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天文偏見

但是在天文學中,就像在所有的科學中一樣,你不能僅僅依靠你的假設就結束它。你需要用現實來檢驗你的想法,因為大自然往往比我們意識到的要聰明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假設行星在雙星系統中很難形成,所以我們最好把精力最好花在其他可能更重要的地方。

《星球大戰》裡的塔圖因在現實世界中到底有多少?

此外,由於在雙星系統中甚至很難找到系外行星。恆星自身複雜的軌道運動使得人們很難分辨出來自行星的微弱影響。僅僅是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一顆行星就已經是一項相當困難的任務了,所以在大多數關於雙星系統的調查中,我們基本上跳過了分析。

因為我們並沒有經常在雙星系統中尋找行星,所以我們並沒有找到很多粒子。這是一個典型的觀察性偏見的例子,因為我們沒有抱著某個目標尋找,所以我們沒有找到它。

《星球大戰》裡的塔圖因在現實世界中到底有多少?

直到最近,多虧了歐洲的蓋亞宇宙飛船,它準確地繪製出了銀河系附近數百萬顆恆星的位置,兩位天文學家才得以發現大量的雙星系統。

陌生的系統

不過在此前,對於具有給定放大率的望遠鏡來說,兩顆足夠靠近的恆星由於太近只會被科學家當做一顆出現。在最近的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300多個行星系統,它們實際上有不止一顆恆星,而之前的天文學家並不知道。

《星球大戰》裡的塔圖因在現實世界中到底有多少?

這些事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信息寶庫,因為它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圍繞多個恆星系統的行星頻率的現成樣本。然而,科學家還發現,如果這兩顆雙星距離很近,甚至中間間隔不到2.5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9300萬英里,或1.5億公里),那麼在那裡找到行星的可能性就很小,這意味著近距離的雙星會破壞行星形成過程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距離較遠的雙星(3至6個天文單位之間)的行星承載能力較強,這意味著它們有某種特殊的物質,有利於而不是阻礙行星的形成。

雖然這項工作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它確實表明,我們應該把對系外行星的搜索範圍擴大到雙星系統,因為它們可能和任何一顆孤獨的恆星一樣有生命存在。所以塔圖因可能是外星文明的真實存在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