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面前,你覺得孩子的笑容值多少分?

哪種教育方式更好?是送去學校讀書呢?還是家長在家自己教?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越來越熱烈。

絕大部分的意見,都思路清晰、邏輯嚴謹、有理有據,可惜側重點全錯了!大家張嘴閉嘴談的都是“家長該不該”和“家長能不能”,卻很少有人關注“孩子系那個不想”。

成績面前,你覺得孩子的笑容值多少分?

01

提起家庭私塾教育,不少人會想到童話大王鄭淵潔。

1995年,鄭淵潔在現實中做了一件童話般的事,將小學剛畢業的兒子鄭亞旗接回家,自己教。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知名的“小學畢業生”鄭亞旗,經過奮鬥開了一家公司,年入過億,奉為佳話。

大家對這件事的關注不外乎幾個:鄭淵潔給兒子用講故事的方式編了一套教材、鄭淵潔讓兒子對自己直呼其名、鄭淵潔在兒子18歲時送了一輛奧迪後就讓他自己謀生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些關注點的主語都是鄭淵潔,而鄭亞旗的想法如何呢?大家並不關心。

成績面前,你覺得孩子的笑容值多少分?

前些年引起大眾關注的“鷹爸”何烈勝,在他的規劃下,兒子何宜德實現了“暴風式成長”,3歲雪地裸跑,4歲獨自駕駛帆船出海,5歲開飛機,6歲寫自傳,7歲徒步穿越羅布泊,9歲小學畢業,11歲通過自學成為了最年輕的“大專生”。

大家對這件事的討論是,這樣的孩子以後會不會有出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可以複製?但兒子何宜德是怎麼想呢?很少有人關注。

這個社會,似乎正在把教育變成一件只需用數字就可以衡量的事情,只要數字足夠華麗,孩子的感受就可以被無視。

成績面前,你覺得孩子的笑容值多少分?

11歲的何宜德正在看《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

02

上海市中學高級教師譚堅琦教過一名神童,由於他智力超群成績優異,連連跳級,年僅14歲就考知名大學。但令譚堅琦印象深刻的不是這個孩子的聰慧,而是每次放學時,這位神童總會悄悄跑到小學門口來回張望。因為在這個小學班級裡面,有兩個是他的朋友,真正地能聊天能打鬧的朋友。

每當他和朋友在一塊玩時,臉上總帶著燦爛的笑容,那是再多的好成績也換不來的。可這樣的笑容,在當前的教育觀念中,似乎是可以被忽略可以被犧牲的。很多人總會覺得,只要學習好了有前途了,人自然而然就會開心的。我們的教育,真的只是追求一紙文憑嗎?

成績面前,你覺得孩子的笑容值多少分?

在很多年後,成功了的鄭亞旗終於有了獨立接受採訪的資格。當被問到在家上學最大的遺憾是什麼,鄭亞旗說:“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機會早戀。”聽起來像調侃,似乎雲淡風輕,但當時箇中苦楚知道的人又有多少?

據鄭亞旗小時候的網友說,鄭亞旗沒有同齡的小夥伴,只能在網上找朋友。可當時是90年代中後期,網民的主體是有經濟能力的中年人,鄭亞旗被迫在青澀年華就進入了中年人的世界。

成績面前,你覺得孩子的笑容值多少分?

鄭亞旗每晚定點上線,跟眾多中年人聯機“鋤大地”。他牌打得很臭,負了好幾萬分。可鄭亞旗並不在乎,他看重的是可以在打牌時一邊和大家聊天。有一回,鄭亞旗聯繫上了自己以前的同桌,跟幾個關係好的網友都講了一遍,興奮了整個網上。由此可以看得出他對同齡的朋友有多麼渴求。

但這樣樸素的需求,在以前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很少被提到。大家都在討論的,是童話大王鄭淵潔如何如何,而對於教育對象鄭亞旗,大家關注的,是他成功了嗎?僅此而已。

似乎無論哪種方式,教育的好壞都逃不過用數字來衡量的命運。孩子能背多少首古詩,掌握多少門外語,會幾種樂器,鋼琴考到幾級,這才是重要的。而孩子開心不開心,這並不重要。

成績面前,你覺得孩子的笑容值多少分?

03

童年和青春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用來回憶。讓一個人得以度過艱難時刻的,不是出色的專業能力,也不是豐富的知識儲備,更不是健壯的身體,而是年輕時經歷過的每一個幸福瞬間。比如和好友分食一個棒棒冰,比如做眼保健操時偷偷睜眼瞄喜歡的人,比如和朋友一起收集乾脆面裡面的好漢卡……

這些瞬間是瑣碎的,是微不足道的,無法被數字衡量,也不能由成績來體現,可誰能說它們不重要?這些美好的瞬間是負面情緒的出口,可以對抗生活的乏味和無聊,又像一縷星光,支撐著我們度過那些人生幽暗與艱難的時刻。

成績面前,你覺得孩子的笑容值多少分?

正如網上一位家長所說:“人的一生有幾部分,幼兒時的天真,童年時的樂趣,學生時代的努力,工作生活的艱辛,晚年時候的滿足,這些都是和年齡一齊並走的,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作為家長適當逼一下孩子的德智體確實可以,但沒必要過分地讓他用一半的人生去過完整個人生。”

當我們談論教育時,除了考慮方法的科學性、教材的合理性之外,還要多多關注孩子是怎麼想的。如何孩子覺得很不快樂,很壓抑,那麼即使他10歲上北大,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大家好,我是隻分享育兒乾貨的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