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分子為何總愛破壞文物?

專家警告稱,在非洲薩赫勒地區活動的武裝組織正在毀壞數百處古文化遺址,在過去幾年裡,面對聖戰分子的攻擊,政府軍已經從馬裡、布基納法索和尼日爾等大片地區撤退。


極端分子為何總愛破壞文物?


隨著武裝組織——其中許多與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結盟,在當地擁有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薩赫勒地區擁有著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蹟。在中世紀,西非文明沿著尼日爾河河岸蓬勃發展,形成了無數輝煌的帝國。在13世紀,加奧和廷巴克圖成為偉大的貿易和學術中心,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黃金和鹽貿易路線讓周邊國家變得異常富有。在歐洲把異教徒燒死在火刑柱上的時候,書籍成了馬裡帝國地位的象徵。伊斯蘭學者在遍佈該地區的圖書館中收集了數十萬份手稿,其中最著名的是廷巴克圖。


極端分子為何總愛破壞文物?

但專家表示,該地區的文化遺產正受到攻擊。博物館、陵墓和村莊都遭到了搜查,因為那裡放置著古物和書籍,歷史遺址上到處都是新挖的洞。“這是一場災難,各地都遭到了突擊搜查。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因為我們不能親自考察,全國大約有數百處受損地點,”馬裡巴馬科國家博物館館長塞繆爾•西迪貝表示,“我們無法估算這些被損壞的文物的價值,因為這是我們的歷史。”有關非法交易文物的確鑿細節很少。歷史上,薩赫勒地區並沒有像北非和中東地區那樣受到考古學家的重視。根據西迪貝先生的說法,有無數具有歷史意義的遺址沒有得到測繪和保護。“武裝組織和聖戰分子沒有像伊斯蘭國在敘利亞那樣拍下自己破壞的照片,但每個人都認為他們在馬裡和布基納法索破壞文物。


極端分子為何總愛破壞文物?

當地村民知道歷史遺蹟的下落,隨著薩赫勒地區的安全形勢持續惡化,許多村民要麼窮死餓死,要麼被武裝組織強迫挖出文物。這些文物包括雕像、面具、中古珠寶和恐龍骨頭等各種物品,通常都被拍賣到歐洲和美國拍賣行中。目前還不清楚這樁交易能賺多少錢,但之前在歐洲查獲的被販賣的薩赫勒古物價值數千萬英鎊。人們擔心,海灣國家可能會有更大的市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西非和薩赫勒地區辦事處的圭奧馬爾•阿隆索•卡諾表示:“文物在進入國際市場之前,通常會經過中間商在不同的國家進行交易,這使得追蹤文物非常困難。隨著危機繼續升級,我們必須確保薩赫勒地區的文化遺產得到保護,我們正在培訓數十名海關官員,以識別被盜的文物。”

極端分子為何總愛破壞文物?

當前的災難並非沒有先例。2012年,與基地組織結盟的“伊斯蘭後衛”組織的聖戰分子入侵馬裡北部時,在中世紀城市廷巴克圖掀起了一場破壞傳統文化的狂熱。對於“伊斯蘭後衛”組織來說,沒有什麼地方比廷巴克圖更有偶像崇拜的氣息了,這裡有333名蘇菲派聖徒,當地人經常參拜他們的神龕,希望以此來向上帝祈禱。馬裡政府廷巴克圖文化委員會主席本·伊斯歐緹表示,聖戰分子用鶴嘴鋤頭、卡拉什尼科夫步槍,甚至徒手拆毀這座城市的泥磚陵墓:16座最重要的陵墓中已經有15座被毀。更糟糕的是,在他們長達一年的佔領期間,超過4400份古代手稿被燒燬或被盜。


極端分子為何總愛破壞文物?

值得慶幸的是,廷巴克圖及其知識寶庫的情況已大有改善。在捐助者的幫助下,神殿得以重建,清真寺所受的損害也得以修復。在聯合國維和特派團的幫助下,三家收藏廷巴克圖部分私人手稿的圖書館已被修復。


如果不是像本·艾薩尤蒂這樣的人,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破壞。當這座城市淪陷時,他把8000份手稿捆住,裝在箱子裡,然後藏在地堡裡。他和一群憂心忡忡的市民設法將30多萬份手稿運送到安全的地方。如今,大多數手稿都藏在馬裡南部首都巴馬科周圍的保險庫裡。


極端分子為何總愛破壞文物?

在大英圖書館的支持下,策劃這次運送行動的阿卜杜勒·卡德爾·海達拉博士正在領導一個恢復和數字化手稿的項目。他希望通過數字化這些手稿,可以為下一代保護它們,並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網上閱讀它們。在海達拉博士位於巴馬科的非政府組織“Savama”的小房間裡,研究人員在認真仔細地翻閱著這些手稿,對每一頁進行拍照並記錄內容,有些手稿長達數百頁。研究人員表示,就算以每年2萬份手稿數字化的速度進行下去,完成這項任務也至少需要10年時間。但隨著一頁頁的手稿被數字化,薩赫勒歷史的一小部分被保存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