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大雁歸來》教學設計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可免費下載教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大雁歸來》教學設計

【導入】: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富有文學色彩的科學觀察筆記《大雁歸來》,作者是美國生態學家利奧波德。板書(題目,作者名字)

這篇文章是第二單元說明文的第三課,也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習自讀課我們可以藉助課後閱讀提示,請同學們翻到課本42頁,齊讀閱讀提示的第一自然段。

生齊讀。

同學們在閱讀提示中,發現了有關本文內容的哪些有效信息呢?。

生:從閱讀提示中可以知道這篇文章中有對雁群生活習性的介紹。

生:學習這篇文章我們要欣賞作者的抒情筆法,還有蘊含在字裡行間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生:還有作者對大雁命運的關注。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我們這篇文章是一篇生動性的說明文,既有知識性,又有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同時字裡行間充盈著作者濃郁情感,旨在引發讀者對環境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基於此,我們制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如下,請大家齊讀:

【屏幕顯示】

學習目標:

1.瞭解大雁的生活習性,積累關於大雁的一些科學常識。(知識性)

2.品味文章優美的抒情性語言,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抒情性)

3.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培養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態度。(思想性)


一、初讀文章、瞭解大雁

師:一隻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衝破了3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春日3月,大雁歸來。從這裡我們知道了大雁歸來的時間。

請大家默讀課文,像老師一樣,按照文章的順序,提取主要信息,看看作者圍繞“大雁歸來”的旅程,給我們介紹了有關大雁的哪些知識?

示例:一隻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衝破了3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大雁歸來的時間是:春日三月

生:

師:同學們找的非常全面,現在我來整體概括一下:

雁歸來的時間是3月;大雁歸來飛行的旅程是200英里;大雁飛行的路線是直線;大雁的棲息地是沙灘和沼澤;大雁覓食玉米粒;大雁聚合的特點:多半是六隻或六額倍數組成的(說明雁群是一些家庭或一些家庭的聚合體);大雁集會時的叫聲;大雁具有聯合觀念。


大家按照文章的順序,也就是大雁遷徙的時間順序,梳理了關於大雁歸來旅程的相關知識,有些知識也是老師聞所未聞的,相信同學們和老師一樣,也有一種發現的快樂。


有關大雁的知識,在一些工具書上也有介紹,這裡是《辭海》中對大雁的介紹,請同學們齊讀。

大雁屬鳥綱,鴨科,是雁鴨科各種類的通稱,一種大型遊禽。形狀略似家鵝,大雁居水邊,往往千百成群,主食嫩葉、細根、種子,間或啄食農田作物。每年春分之後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後飛往南方越冬。雁群飛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辭海》

這段文字也介紹了有關大雁的覓食和飛行情況。哪位同學把文章相關內容讀一下。

生:讀

師:相同的內容,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不同呢?

生:《辭海》中的文字語言簡練、概括,側重於客觀說明;而課文的的語言生動形象,不僅使我們瞭解了知識,而且也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師:作者是一個“愛鳥者”,不僅給我們介紹了有關大雁的知識,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充溢在字裡行間,正因為對大雁懷有的真摯感情,所以他才能觀察得這麼細緻,描寫得這麼生動這麼美妙。

如這一句“我們的大雁又回來了”。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所以利奧波德並不是把大雁當做了研究對象,而是當做一個美好的朋友,在作者心中是如此的親切,所以稱呼大雁為“我們的”,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一個“又”字,寫出了利奧波德對大雁歸來熱切的期盼以及歸來之後的欣喜之情。


再讀文章,親近大雁

示例:“我們的大雁又回來了”。

我們的大雁是多麼地受人歡迎呀!在作者的眼中,大雁不是一個研究對象,而是一個美好的朋友,如此的親切,它們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主人,每當春日三月,人們就開始期盼著它們的到來,年復一年,就像一個甜蜜的約定。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在文中圈畫出你認為既生動形象又真摯美好的句子或段落,讀一讀,並在旁邊批註你的感受。 (感受式 賞析式)

要求:先讀例句,再談理解。


預設:

1.(1段)“一隻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衝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賞析式】通過“一隻燕子”和“一群大雁”的比較,說明了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衝破”這個詞,寫出來大雁飛行的壯觀與氣勢,體現出作者對大雁的喜愛和讚美。

【感受式】我們的大雁是多麼地勇敢無畏呀!它們不畏初春的嚴寒、不懼前路的迷霧,一路風塵僕僕給我們帶來了春的消息,帶來了生機和希望!

師:真美啊,帶來了春天的喜悅,我們為大雁的勇敢無畏感到無比自豪。

2. (2段)“一隻定期遷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飛行20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啟程再要回去就不那麼容易了。”

【賞析式】“賭注”一詞說明了大雁的遷徙是充滿風險的旅程,“一旦……就……”體現出大雁有進無退、堅定不移的決心,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讚美。

【感受式】面對漫長的旅程和未知的危險,我們的大雁懷揣著有進無退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像一個小英雄一樣勇敢地踏上征程,振翅高飛,令人讚歎!

3.(3段)“11月份南飛的鳥群,目空一切地從我們的頭上高高飛過,即使發現了它們所喜愛的沙灘和沼澤,也幾乎是一聲不響。”“大雁到了目的地,時而在寬闊的水面上閒蕩,時而跑到剛剛收割的玉米地裡撿食玉米粒。”

【賞析式】“目空一切”貶詞褒用,寫出了大雁在危險的狩獵期專注飛行的姿態,說明大雁的聰明。

【感受式】我們的大雁是多麼地聰明呀!它們竟然知道人類制定的“威斯康星法規”,在如此危險的狩獵期內,它們絲毫不敢鬆懈,專注忘我地飛行著;我們的大雁又是多麼地機敏警覺呀!即使到了目的地,無論是閒蕩還是覓食,都時刻提防著人類罪惡的槍口。

4.(4段)“它們順著彎曲的河流拐來拐去,穿過現在已經沒有獵槍的狩獵點和小洲,向每個沙灘低語著,如同向久別的朋友低語一樣。它們低低地在沼澤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著,向每個剛剛融化的水窪和池塘問好。……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會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賞析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大雁以人的行為,形象傳神地寫出了大雁在休戰期悠閒自在、快樂飛翔的場景,體現出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感受式】我們的大雁是多麼的活潑熱情呀!它們在休戰期中自由快樂地飛行著,向大自然中的朋友低語問好,俏皮地激起池塘的水花,使脆弱的香蒲從冬日的沉睡中醒來,春天的生機隨著大雁的歸來又一次如期降臨了。

5.(5段)“它們便向每一個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出邀請。”“在我們的農場,可以根據兩個數字來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種的松樹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們記錄下來的大雁是642只。”

【賞析式】擬人手法,傳神地寫出大雁的熱情友好;“642”通過準確的數字,有力地說明了人類對大雁的喜愛和珍視之情。

【感受式】熱情友好的大雁向同類發出邀請,它們在農場上停留,成為人們衡量“富足”的標準,我們的大雁是多麼地受人歡迎和珍視呀!

6.(6段)“從早到晚,它們一群一群地喧鬧著往收割後的玉米地飛去。每次出發之前,都有一場高聲而有趣的辯論,而每次返回之前的爭論則更為響亮。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澤上空做試探性的盤旋,而像凋零的楓葉一樣,搖晃著從空中落下來,並向下面歡呼的鳥兒們伸出雙腳。那接著而來的低語,是它們在討論食物的價值。”

【賞析式】運用擬人修辭,寫大雁覓食前後的熱烈鳴叫;並且描繪了返回的雁群飛翔的狀態,寫出了作者觀察的仔細,表達了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感受式】春日歸來的大雁是如此的輕鬆快樂,它們喧鬧著、辯論著,發表著各自對覓食的看法,被積雪覆蓋著的玉米粒是它們期待已久的美餐,飽食之後的大雁或歡呼著滑翔、或滿足地低語,真是一幅美好和諧的場景。

7.(7段)“它們的飛行和鳴叫很頻繁,而且聲調憂鬱。於是人們就得出結論:這些孤雁是傷心的單身。”(8段)“換句話說,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們先前提出來的那種想象,它們是喪失了親人的倖存者。單調枯燥的數字竟能進一步激發愛鳥這的感傷。”

【賞析式】作者稱“孤雁”是“傷心的單身”,流露出作者對喪失親人的孤雁的深切同情,也直接抒發了感傷之情。

【感受式】雁群是家庭的聚合體,它們像人類一樣擁有親情紐帶,但是人類的獵槍卻撕裂了它們親密相伴的身影,失去親人的形單影隻的孤雁,是多麼地令人同情,而罪惡的槍口又是多麼地令人憤恨!

8.(9段)“突然間,刺耳的雁叫聲出現了,並且帶著一陣急促的混亂的回聲。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聲,有蹼的划動而發出來的聲音,還有觀戰者激烈的辯論所發出的呼叫聲。隨後,一個深沉的聲音算是最後發言,喧鬧聲也漸漸低沉下去,只能聽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談論。”

【賞析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寫雁群集會時的各種鳴叫聲,由“喧鬧”到“低沉”再到“模糊稀疏的談論”,有層次地寫出了大雁由熱烈到安靜的過程,很有趣味。

【感受式】4月的夜間,集會的大雁熱烈地辯論著,像是孩子們在大人的注視下爭相彙報一天的趣聞,爭前恐後,好不熱鬧,最後在大人的肯定和安撫下,它們滿足地結束了討論。大雁是多麼地活潑可愛,又多麼地有規則意識呀!

9.(11段)“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人們發現,各國之間的聯合是不可預期的。然而,大雁的這種聯合觀念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每年3月,它們都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實現這個基本的信念做賭注。”

(12段)“從中國海到西伯利亞,從幼發拉底河到伏爾加河,從尼羅河到摩爾曼斯克,從林肯郡到斯匹茨卑爾根群島,大雁都要吹起聯合的號角。”

【賞析式】通過人類聯合的“不可預期”和大雁聯合的長久準時進行比較,說明了大雁遷徙聯合觀念的歷史悠久、堅定準時的特點;通過一系列地點的羅列,說明了大雁遷徙是國際性的行為,範圍廣的特點;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大雁聯合觀念的讚美與欽佩。

【感受式】大雁之間的聯合觀念是如此的悠久和堅定,全球的雁群都篤信著遷徙的約定,不懼危險、不畏漫長,用自己的生命來踐行著國際性的大遷徙活動,在信念堅定、遵守規則的大雁面前,我們人類突然顯得渺小起來。我們的大雁是多麼地令人欽佩呀!

10.(13段)“因為有了這種國際性的大雁遷徙活動,伊利諾伊的玉米粒才得以穿過雲層,被帶到北極的凍土帶。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

【賞析式】這一段寫出了大雁遷徙對人類生態的重要意義,“帶著野性的詩歌”不僅寫出了大雁遷徙活動的自發性特點,又表現了在遷徙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友善、美好的精神內涵,充滿著詩意。

【感受式】大雁的遷徙不是受制於某種強迫性的規定,而是它們源於久遠的聯合觀念,自然自發的,充滿野性的自由與危險的旅程;它們勇敢堅定、聰慧機敏、友善熱情,充滿靈性的生命,值得人類讚美和欽佩,它們從天空中灑落的充滿野性的詩歌,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齊讀最後三段,致敬大雁】


三、回味靜思、告白自然

通過同學們的朗讀和品味,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心中對大雁的喜愛、關切、讚美、欽佩,我們的大雁勇敢堅定、聰慧機敏、友善熱情,它們像人類一樣,充滿情感和靈性,充滿親情與善性,令我們無限神往。

插播視頻:(《鳥與夢同行》節選) 

在大雁歸來途中同樣歷盡千難萬險,人類的獵槍阻斷了他們的迴歸之路,我們看到它們拼命地扇動翅膀,卻只能絕望墜落,再也回不到屬於它們的天空。在文中作者利奧波德也有對孤雁的哀鳴而感傷,為大雁的生存環境深深地擔憂。

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文字:

作者在《沙鄉年鑑》裡這樣闡述:“人不僅要處理好跟人的關係,跟社會的關係,還要用道德的觀念,對待山、水、草和一切生物,這就是大地倫理學。即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是利奧波德對大自然和草木生靈的告白,他希望能夠“把人類在(大自然這個)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敬重大自然中的每一個成員。

接下來請同學們靜靜地思考一分鐘,結合視頻和這段文字,在作業本上寫下你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或者和我們一樣生存在大自然中的生命的告白:


老師被同學們的告白深深地打動了,是呀,熱愛自然,保護動物是人類的共同情感;迴歸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敬畏生命,是人類的終極追求。

這節課就要結束了,但是我們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旅程卻剛剛開始,請同學課下閱讀老師推薦的聯讀資料,繼續你的旅程。


一首詞:元好問 《雁丘詞》

一本書:利奧波德 《沙鄉年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