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原為佛教語,比喻因果報應關係,後來比喻做什麼事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所以這句話經常被人們拿來當做一種勸誡人從善如流的道理說辭。 當然用在人們生活的日常場景中是足夠可以表達大眾的訴求的,但如果放在現代教育環境中,父母們或者教育者們依然把這樣的因果結論當作教育關係中的常態可能就要等來很多失望了。

也許在之前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這樣的教育理想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但隨著社會更新迭代的速度大幅提升以及整個世界形勢的複雜化、多元化,作為引領時代、超越時代發展本身的教育科學來說,在這樣複雜的現實環境中已經不能僅滿足於種什麼得什麼的消極被動思想了,因為現實面臨的很多事實和結果都證明了這種消極被動教育思想的侷限性和落後性。我們需要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和層級上來重新塑造我們的教育理想,這個重塑的過程雖然是艱難的、痛苦的、掙扎的,但我們清晰地知道這條路是必走的,結局也會是光明的。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現實中“種瓜得瓜”教育理想已過時的具體事實和結果表現

1、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實際成長路徑已經遠遠背離了父母初見孩子時所立的初衷

絕大多數的父母無論是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還是初次見到嬰孩的一霎那,心裡和腦子裡都是幻想著這個孩子可以如何如何地健康、快樂、平安、幸福,但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對於孩子如此美好的祝願都已經扭曲演變成了成績優秀、學習刻苦、勇爭第一的這種完全圍繞一個維度進行深挖掘的現實期望。

這種期望的大轉變不能說完全錯誤,但確實在執行的過程中會給親子雙方帶來無盡的煩惱和衝突,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結果並沒有如很多父母預期的那樣順利實現、不折不扣地實現。雖然我們不希望大眾都成為理想主義者、完美主義者,但最起碼我們也不希望大眾整日陷入到親子衝突、情緒低沉中。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從很多家庭的成長史案例中我們發現,家庭環境的先天優劣並不會成為孩子教育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反而是產生交叉結果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天生家庭優渥的孩子最後成長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啃老族的不在少數,還比如天生家庭貧困的孩子最後不僅實現了自我蛻變同時還懂得回報社會成長為有社會責任感的有用之人的也很多。但前者的父母肯定沒有在孩子出生時就發願讓孩子未來成為一個只懂得啃老一無是處的無用之人,後者的父母也沒有奢望窮苦家庭出身的孩子都可以跨越階層最後成為一個回報社會的有用人才。

從很多家庭的現實案例中我們也發現,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能夠實現在學校這個主戰場上的榮耀和自信,但很多孩子都沒有達到父母們的期望,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存在差異性,每一個班級中都會有優中差生,大部分孩子都有各自的優劣科目,所以現實中的體制和孩子們本身的個體差異也就註定了大部分孩子都不會在戰場上永遠獲得至高的榮耀和可炫耀的資本;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而對於那些即將進入社會這個大舞臺的大學生們,父母對他們也有人生軌跡的期望、職業的期望,但又有多少孩子是捨棄了興趣而遵照了父母的安排的?有多少是陰差陽錯地從事了和自己的大學專業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行業的?真的是數不勝數。最終父母們只能感嘆一句:“這都是命啊!”

所以從具體事情上來看,父母們心中所想所期的也僅限於一種形而上的概念,而並未能完全主宰孩子們的成長方向和教育結果。反過來想想,那些最初的對孩子美好的祝願又有什麼不好呢?很多時候寄託於最純真的念想才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最想看到的,而不是那些包裹了太多外衣,標上了太多附加條件的看似高大上的價值標籤。

2、學校教育中學生的成長路徑也已經遠遠背離了教育本身的目的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目前在學校教育中,大部分教育者最最希望的就是自己所帶的學生能夠有個好成績,高考時考個不錯的學校,而很少有老師能夠真正在領悟教育目的的基礎上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在學校教育中實現能力的全方位發展,各項素質的全面提升,擁有可持續的學習力和創造力,以及在自我成長的基礎上還能關注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並且有餘力能夠回饋社會的,而這些卻是教育本身最最初始的目的。

不得不說很多孩子在學校教育中被塑造地越來越功利、越來越狹隘、越來越自我,這當然不全是孩子們的錯,事實上也並不是大多數孩子都能獲得好成績,都能考上好大學,而同時他們也並未成長成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一個能夠擁有能力讓自己餘生幸福的人,一個可以關注自我、關注社會、關注世界甚至是去改變點什麼的人,可以說大多數孩子兩頭都沒撈著。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大部分孩子還是在經歷了將近20年的教育後過著苦逼的生活,解著數不盡的人生困惑,並未實現老師們的現實期望,更沒有觸碰到教育理想中的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願意相信作為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還停留在功利教育的認知層面,因為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機會被點燃他們內心中豐富多彩的有色種子的,他們的未來充滿各種可能性,他們的能量真的已經大大超越了應付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他們擁有巨大的潛力能夠創造奇蹟,改變世界,只不過很可惜的是在能被點燃的年紀接受了某種固定的框框,套上了某種低級的枷鎖,無法看到更遠的未來,更棒的自己。

我們需要重塑的教育理想到底比“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多了什麼?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1、多了一種作為人該有的更高層級的情感、認知和意志

在新時代下,無論是父母、教育者還是孩子們可能都不能停留在有種子可種的階段了,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延續了很久的傳統思維模式,這種一直延續而未被更新優化的思維已經不足以應對孩子們長大後的世界,也無法給予孩子們當下所接受教育該有的營養成分。

而是我們需要去提前篩選該種什麼種子,哪些種子是可以保證出土發芽的,哪些是需要剔除的,規劃擇選優良的土地以及查看土壤本身的質量,還有就是要明確此次播種的意義、收成和變現渠道。這就是我們需要重塑教育理想的思路框架,我們的理想需要足夠的大而廣泛,需要足夠的高而深刻,這就需要我們的父母教育者對於教育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對於孩子對於教育這件事有更為豐富的情感投入,對於孩子們以及成人自己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付出要有一個清晰的心理準備。而不能是人云亦云,上傳下達,渾渾噩噩,被牽著鼻子走。因為在現代教育中,從眾的思想只會讓教育者和父母們懶於思考,懶於籌謀,最終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可歡喜。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2、多了一種作為人該有的主動的憂患意識和長遠考慮

比起被動地接受教育,被動地跟隨大流,父母和教育者更應該嘗試站在十年、二十年後來思考當下孩子們所接受的教育內容,因為我們需要永遠有個意識就是教育是需要面向未來的,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作準備的。而其實當下父母們面對孩子時無形中流露出的焦慮和急躁從根源上看就是擔心他們的未來才有此心理的,只是很多時候成人們也沒有意識到兩者之間的關聯,也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述給孩子聽。所以大部分孩子們從每日焦躁的父母那裡只能單純地意識到父母就只會盯著自己的學習而完全不顧及其它,這種父母的焦慮根源和孩子們意識中所理解的不對稱也無形中加大了親子之間的矛盾,但其實雙方本質上並不衝突更不矛盾。

如果我們的父母和教育者能夠在生活點滴中真正領悟憂患意識的精髓,那麼也會事事習慣於多考慮個三五步,自然在和孩子們的相處中也會影響到他們,孩子們也會逐漸地習得這種“計深遠”的思維習慣,等孩子們再到學習的年齡,成人們再去闡述其重要意義時便能夠理解了。而這也可以大大改善人類代代說教、代代後悔、代代相傳的悲劇事實。現實中我們看到太多成人因為自己年少無知而犯過的錯就會在教育下一代時說教個不停,但下一代又會重複著上一代的錯誤的例子。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所以這種主動的憂患意識和能夠習慣性進行長遠考慮這兩點並不是我們單單從意識層面理解了、領悟了就可以發揮作用的,而是需要把意識層面的內容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有可能對孩子的教育產生相應作用的,這樣我們才能真切地看到我們期望的教育結果。

結語

時代在變遷,人類在進步,對於教育的理解和認知更應該快步走在前面,如果我們的父母和教育者能夠提早意識,開啟重塑教育理想以及踐行的步伐,那麼最終受益的將不止是我們的孩子,還有我們自己本身,以及整個社會和全人類。

新時代下,“種瓜得瓜”的教育理想已過時,我們需要重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