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教育 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底气”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和面向世界的窗口”,激情与创新在这片热土从未停止,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竞争向基础研究竞争前移,国家也赋予了深圳新的使命。

2019年2月18日,国家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要求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人才高地。

2019年8月,国家“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光明科学城从市级战略一跃成为国家战略,再次站在了国家级别的“聚光灯”下,成为各界热切关注的高光地区。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人才等知识密集型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纵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在教育和人才方面无不拥有雄厚的基础实力。

历经多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教育和人才集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对标国内先发城市群和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要谋划和打造全球教育与人才高地,亟须在新一轮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改革中加快转型、重点突破。

2019年3月15日,深圳市光明区教育部门正式挂牌成立后,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不断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让“光明教育”行稳致远。

至此,新一轮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打造光明区教育品牌,建设区域教育高地,为光明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全力配合光明区加快深圳北部中心建设的教育实践正式拉开帷幕。

“联姻”名校合作办学,推动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着力抓好更有温度的民生”一直是光明区政府部门的统一认识和工作着力点。

据了解,光明区教育部门挂牌成立之前,光明区教育已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转型。比如光明区实验学校、公明第一小学、玉律小学、马田小学等一批原村办学校,经过升级改造,在校园建设、特色教育、理念文化等方面在深圳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目标定位存在差距。

2018年9月,光明区政府部门以巧干破题、以实干攻坚,首次采用“政府部门+名校+企业”的办学模式,成功引入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迈出了合作办学的脚步。

“光明区教育一方面要深挖内部潜力,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名校合作办学。借势发展能够迅速补齐短板,实现‘弯道超车’,甚至能够形成‘集群效应’,那么超常规发展也未尝不可能。”光明区政府部门领导说。

光明区教育部门以只争朝夕、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按下光明区教育发展“快进键”。自2019年3月至今,光明区已经与华中师范大学、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正式签约,合作共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星河小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等7个高起点教育配套服务单位。

一年来,光明区合作办学硕果累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卓越成效,特色教育成果显著,光明区教育改革走出了新路径。

一个开放、多元的教育体系才是富有活力的体系。在建设、引进国际名校方面,光明区亦有布局。目前,光明区正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学校项目,力图打造品牌学校。在不久的将来,光明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国际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光明区教育很快将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对标先行示范,以“光明标准”夯实区域教育高地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光明区成立以来的首个完整年度,也是深圳北部中心全面建设的首个完整年度。

这一年,光明区教育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服务光明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为宗旨,以打造区域教育高地为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部门的工作部署打出“组合拳”,在强机制、聚人才、集资源,学位建设、教学改革、学校治理等方面齐头并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形成优质均衡新局面,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迈出新步伐,育人模式实现新突破,教育队伍注入新动力,学校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9年秋季,光明区教育迎来高光时刻,成为教育界的“新闻眼”: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落户光明科学城,相继与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约合作办学。华中师大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深圳市教科院实验小学(光明)等4个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开展。

至此,光明区开展教育合作、与优质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目标基本实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是深圳教育工作先行示范的重要实践。与此同时,光明区教育乘势而上,在高标准做好教育规划、全面夯实教育基础、提高教育发展质量等方面谋划长远,练好内功,旨在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优质教育。

光明区教育部门先后成立了区教育部门党组、教育工作委员会、党支部,建设65个党支部,完成28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民办中小学全部派驻专职书记,完善“标准化+”党建工作体系,开展党建标准化建设“三考核”,为了加强阵地建设和组织建设,丰富学习教育的主题和内容,以“1+N”(一阵地+多功能,一个党员模范+多个业务骨干)的形式激发党建引领教育发展新活力,构建了公民办党建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在制度方面,光明区教育部门先后出台《光明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试行)》《光明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光明区基础教育领域人才引进及扶持办法》等配套文件,在学校建设、人才引进、校长选拔等方面首创“光明标准”,为确保光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保障。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光明区公开招聘引进特级、正高级名校长4名;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研究生学历占比达77%。升级区、校两级教师培训体系,首次邀请全市知名学科教师面对面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首次组织后备管理团队到北京大学接受高端培训,创新开展校长论坛、培训分享等活动,累计培训5226人次。为更好地激励教师的内驱力,让他们站在更加亮眼的“舞台”上,高规格举办光明区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表彰光明区首个全国优秀教师钟杰等先进个人。高标准创设“年度教师”评选大舞台,开展“光明区教育追梦人”系列宣传活动,营造赶超跨越的干事氛围。

在教育教学上,光明区扎实推进“新基础教育”试验,华东师大专家对6所试验学校开展3轮视导,视导课例242节,参与听评课教师约4800人次。承办“新基础教育”数学专题研讨会,提供8节精品研讨课。加强课题研究,申报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46项、国家级别规划课题6项、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163项;开展学前教育“苗圃工程”,立项区级课题100项。

作为光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直观例证,光明区2019年高考绩效排名深圳第二。在深圳市首推“最美文明校园评比”,深入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光明最美少年”评选。荔林学校拍摄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上线“学习强国”平台。全区特色项目累计获奖734人次,其中市级以上107人次、团体获奖42个。

与此同时,光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和14所公办学校的体育场馆免费开放。设立36个“群众诉求服务站”,妥善处理群众教育相关诉求千余件。首次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服务,完成近3000名教师的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工作。学校志愿者服务累计参加活动9.1万人次,服务约15万小时。

就市民群众关心的学位问题,光明区2019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5所,新增公办学位9540个。小一、初一公办学位供给率分别从去年的54%、94%提升到今年的78%和全部。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170个,公办园和普惠园占比达82%。新设特殊教育班1个,融合教育班5个。公办学校食堂全部被评为A级,公民办学校(含幼儿园)A级食堂完成率排名全市前列。

“光明区这座正在蝶变的科学新城,其战略定位是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这样的定位,不只是鞭策,更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动力。人才的产生,一方面靠引进,更多是靠提高‘自身造血’功能。这个宏大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人才,担子就压在我们身上。我们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中,对标先行示范要求,早一天为深圳新时代教育发展贡献光明质量、光明范式和光明经验。”深圳市光明区教育部门领导说。

出台“三年行动计划”,驱动光明区教育品质迭代升级

2019年9月,在光明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光明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重磅发布,为未来3年光明区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描绘蓝图、确定路径、提供保障。

该行动计划重点包括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大力推进学校建设、打造光明区教育品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完善光明区教育体系、实施均衡优质行动以及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8个方面。

具体而言,将加快出台德育、体育、美育、科技创新等专项提升3年计划,开启光明区教育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实现光明区教育品质的迭代升级。

首先,加大协调力度,推进公办学校建设,满足不断扩大的学位需求:至2020年,建成49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以上;力争到2021年底,新建13所、改扩建4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新增学位33990个。

同时,加快健全教育体系,补齐各类教育短板,满足市民多元需求。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预计2020年9月将迎来首批入学新生,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确定落户光明区科学城。建立和完善特殊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一个社区一所社区学校”“一个社区一所老年大学”,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立体化、全覆盖的社区教育网络。

在教师发展方面,将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推进教师职业生命共同体建设,确保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比如,依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承担教师继续教育、名师培养、教师培训、校(园)长培训等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做好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工作等,带动全区基础教育快速优质发展。

据光明区政府部门领导介绍,为确保行动计划的强力推进,光明区还成立了以区政府部门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编办、发改、教育、财政、国土、规划、住建、人力社会保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光明区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

2019年12月6日,在光明区政府部门召开的光明区教育大会上,深圳市教育部门领导高度肯定光明区教育在党建引领、公办学位供给、优质学位供给、高中教育质量飞跃、特色教育发展以及学校建设标准提升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浪潮“云”涌,开创“光明区教育云课堂”新样态

2020年的春天,注定要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因为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猝不及防的较量,全国大中小学都延迟了开学。

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为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确保学生停课期间身心健康,光明区教育部门早在1月31日就制定了关于开设“光明区教育云课堂”在线教学工作预案。

在得到延期开学的确切消息后,光明区教育部门及时启动“光明区教育云课堂”试点工作,开创“云教学”新样态,助推“课堂革命”。

2月3日上午,深圳市举行市级高中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光明区教育部门通知区内所有公民办中小学教师参加,及时解答了在市级高中教师培训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2月4日下午,作为线上教学试点学校,光明中学全体教师进行“光明区教育云课堂”使用培训,全区公民办中小学教师3831人同时参加。2月5日晚,光明中学举行家长线上培训会,全区115位教师观摩了此次家长会。2月6日下午,光明中学首次网上试课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2月5日下午,光明区中小学校级管理员同时纳入深圳市级管理员培训班参加培训,参训人数达到270人。

2月17日,光明区各所学校顺利入驻“光明区教育云课堂”,并即时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第一时间搭建起线上交流平台,为领导、专家、试点学校、全区教师搭建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平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编写出“‘光明区教育云课堂’使用常见问题FAQ”“‘光明区教育云课堂’使用教程”;坚持编写线上教学日志,及时分享线上教学动态;组织教研员开展在线教学定点巡课,向学校推荐优质公共线上资源,开展优秀线上教学视频遴选,联合区内外名师开展学科线上教研,开设“名师云课堂”。

市、区、校三级联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为顺利推动线上教学赢得了主动权。

在短短一个月内,光明区教育取得了线上教育历史性突破,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变革、转变教与学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远方不远、未来已来、光明有光

南海之滨、珠江两岸,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双区驱动”。湾区沿线,九城环抱、互联互通,面朝开阔大洋、背靠广袤腹地,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初具规模。光明身处其中,打开了未来发展的全球视野,畅通了资源流动的国际通道,提供了人才聚集的绝佳平台;鹏城内外,深圳再担特殊历史使命,再迎重大历史转折,一场深刻的城市变革正悄然而剧烈地在这里演绎。光明恰逢其时,站在了更加明亮的“聚光灯”下,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当前深圳正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光明区肩负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使命,光明区教育要乘着这股春风,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深圳区域教育高地,开启光明区教育事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为光明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创造条件,提供智力储备,当好先行示范。”光明区政府部门领导说。

远方不远、未来已来。展望新的一年,光明区,这片1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内,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科学之城开始崛起。

一幅山水画卷已徐徐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