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讀管建剛《不做教書匠》感悟

◎葉 貴

於我,2019年是我人生的轉折點,終於能在家鄉任教,為家鄉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了,心中不甚歡喜!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不是緊緊滿足於合格。我深知對於我們年輕教師而言,只要你想進步,想學習,在哪裡都沒人會阻擋你前進的腳步!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我聽過不少經驗豐富的教師講述她們教學的成長經歷,也培訓學習過不少。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判斷一節課是否成功,那就是當你下課走出教室門的時候心情是開心還是沉重的。如果上完課開心地走出教室,那麼你這節課必然是有可取之處的,反之則不然。

在求索中偶遇管建剛老師寫給廣大年輕教師的“勵志”書——《不做教書匠》。於是欣欣然讀之。初讀題目,不做教書匠,何為教書匠呢?顧名思義,教書匠就是呆板地、機械地、熟練地進行教育的老師,又稱“教書機器”。我難免對號入座,說的可不就是我麼?書中對青年教師提出了七個方面的要求,他以深入淺出、寓理於事的方式,引導青年教師做一名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專業感、奮鬥感、親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師。

讀他的書,就像在聽一位成功者在娓娓講述他的成長經歷,學習中多次提到過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教師,我們必須對陳舊的、低效的、辛勞的“匠”說“不”!不做教書匠,首先需要教師有明確的方向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擇,智慧的抉擇。“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教師這個職業相對穩定,時間一久,人就容易滋生出得過且過的隨意感,打發起日子來。

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們而言,要在每一次課堂中磨鍊自己,做好教學設計,充分備課磨課,為將來能在更大的舞臺展示自己做好準備,平時可以多主動邀請新老教師去自己的班級聽課,多和其他教師交流,勇於向別人暴露自己的不足,以求得更快的進步。

隨著自身知識經驗的累積,教學也將會更加得心應手,教師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了。作為班主任,小到與家長的家校溝通話語、學生的教育問題,生活問題,大到職業的發展規劃,都需要增加自己的閱歷豐富自己的見識,才能得心應手的決策。

教育,本就是智慧的世界。一名教師如果只能教好書,就算不上一名好教師。倘若,他能走進學生的心裡,讓學生信賴他,尊敬他,愛戴他,那將是“教書匠”和一名真正的教師之間的分水嶺,因為你教室裡坐著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某些人的全世界。

說什麼也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到,做好。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其中的意義關乎著學生的一生,教師的隻言片語,便可能在學生的生命中引發蝴蝶效應,也許是狂風巨浪,敬畏之心不可無。願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美好記憶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