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践行司法为民 传承红色基因 全面助力赣南苏区脱贫攻坚

赣州司法行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找准司法行政与脱贫攻坚的切入点、结合点、融入点,以落实“四个精准”为抓手,努力为贫困群众提供精准普惠、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为赣南苏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法律政策“精准普及”

增强法治扶贫理念

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多种形式,将脱贫攻坚法律政策宣传到户、普及到人。扎实做好村干部精准普法工作,专门汇编“依法扶贫”手册,印制1.2万册发放给贫困村“两委”干部,增强村干部依法扶贫意识,提升依法扶贫能力。开展“政策上墙,年画到家”活动,市、县两级司法局专门印制“法治扶贫”宣传年画50余万份,免费发放给贫困户,让法治惠民政策贴在墙头、暖在心头。

丰富宣传形式,组织动员各地各单位通过以案释法、小手拉大手、乡风夜话、法治讲座等形式,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传播依法扶贫理念、防范“犯法致贫”现象。创新拓展宣传阵地,各基层司法所主动与贫困村无缝对接,定期在村务公开微信群、法律明白人微信群刊播法治文化作品、刊载以案释法案例2.8万余件次,扩大了普法覆盖面,提升了普法实效。

平台站点“精准覆盖”

夯实法治扶贫基础

坚决落实省司法厅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和热线三大平台建设,为全面开展法治扶贫搭建了坚实的载体支撑。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百分百全覆盖,贫困村公共法律服务站落实了岗位、明确了人员、完善了制度。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落实首问负责制、最多跑一次、服务评价、跟踪回访等事项,为贫困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

2019年,三级实体平台共接待来访贫困群众6.48万人次。大力强化线上公共法律服务,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依托江西法律服务网、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全面开展“非接触式”法律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广建设线上可视化公共法律服务“乡乡通”工程,目前全市70%的重点乡镇安装了远程视频系统,实现了县、乡同步共享法律服务资源,快捷高效办理法律服务事项。2019年共开展“视频探监”4800余批9300余人次,远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800余件,开展远程视频调解8700余件次。

法律服务“精准供给”

提升法治扶贫效能

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政府、社会、群众提供精准高效优质服务。针对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需求,发挥市、县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开发项目开展“法治体检”,为项目谈判、合同签订和其他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为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法治保障。针对贫困地区法律服务需求,专门印发《赣州市司法局关于“提升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免费办理10类法律援助服务、8类公证事项、5类法医临床鉴定业务。高度关注贫困村弱势群体,大力推进法律援助,设立流动工作站,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宣传服务和巡回活动。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免除经济困难审查,直接受理贫困群众法援申请。

2019年,共为贫困群众办理法律援助事项3980件,提供代书等其他法律援助事项5万余件;免费办理公证事项574件,法医类临床鉴定80件;为行动不便的贫困群众提供上门服务730次。

基层矛盾“精准调处”

化解扶贫领域纠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全市4426个人民调解组织和2万余名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实现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推进到哪里,人民调解就服务到哪里,人员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推动医疗纠纷、道交纠纷、信访事项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共同发展。强化工作保障,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以奖代补”补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年均落实保障资金400余万元。打造“老师傅”“打铁佬”“和事佬”等特色调解品牌,推行“人民调解员+法律工作者+乡贤+心理咨询师+村民理事会”的调解新模式,人民调解员与综治网格员紧密协作,及时妥善化解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化,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2019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处涉及贫困群众纠纷16568起,为贫困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400余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